一、衣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公元1103年,20岁的李清照嫁与赵明诚,琴瑟和鸣。今河南省汤音,南宋著名抗金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岳飞降生了。
少年时期的岳飞,喜读兵书,三次投戎。母亲姚氏深明大义,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岳母刺字“经忠报国”的典故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
战场上,岳飞身先士卒,勇而无畏,受到东京开封府留守宗泽的赏识。但后来宗泽病逝,杜充继任,此人胆小少谋,不顾宗泽北伐的计划,弃守开封,岳飞曾向杜充苦谏:“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衣复取之,非捐数十万众不可得也。”杜充不听,致使开封陷落。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衣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不少史料中都有记载岳飞十分好学,在十几年的戎马生涯中,经常手不释卷。这首《小重山》写尽曲高和寡、壮志难伸的孤愤。
岳飞抗金英勇,爱民如亲,屡破金军,先后四次出师北伐,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收复襄阳六郡,震动宋廷。战斗异常酷烈,在收复郢州战役中,岳飞阵前指挥,炮石飞坠面前而纹丝不动,收复随州城战斗中,岳飞16岁的长子岳云勇冠三军,手持两杆数十斤重的铁锥抢,第一个冲上城头。
《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戎马一生,志在收复中原,这首《池州翠微亭》是少有的清新明快之作,表达了对大好河山的真挚热爱。
高宗赵构在对待北伐抗金一事的态度上,表现得颇为反复无常,在战场局势转向对宋军有利之后,即倾向于自保。不顾岳飞、韩世忠等人力主恢复中原,反对议和的意见,升任秦桧,使秦桧大权独揽,与金接通关系。
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的第四次北伐中,岳家军收复大片失地,捷报频传,赵构却不顾大胜的战局,接连发出十几道班师诏,诏旨措辞严峻,命大军即刻班师。
岳飞接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愤惋泣下:“臣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
然而在朝廷高压钳制之下,岳飞不得不下令班师。百姓闻讯拦阻在岳飞的马前哭诉,担心受金兵报复,岳飞无奈,含泪取诏书出示众人,大家都失声痛哭。
不久后金军果然又攻取了被宋军收复的河南地区。岳飞在班师途中得知噩耗,不由仰天悲叹:“所得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二、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廷与金国议和,并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岳飞、韩世忠二人。
十月十三日,岳飞被诬陷谋反投入大理寺狱中,此前其长子岳云也已下狱。
岳飞义正词严地面对审讯“对天盟誓,吾无负于国家。汝等既掌正法,且不可损陷忠臣。吾到冥府,与汝等面对不休!”任凭狱卒拷打,宁死也不自诬。
韩世忠因岳飞入狱之事质问秦桧,秦桧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与此同时,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绍兴和议”达成: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其中包括被岳家军收复的唐、邓、商、虢等州;并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万俟卨等通过秦桧上报奏状,提出将岳飞处斩刑,张宪处绞刑,岳云处徒刑。宋高宗赵构当日批复:“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岳飞受“拉胁(猛击胸胁)”之刑(一说为饮鸩服毒),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时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的死讯传出,百姓们都为之哭泣;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为此酌酒庆贺,并说:“和议自此坚矣!”
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险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隗顺临终前,始将此事告知其子。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大举南侵,南宋抗金请绪重新高涨。文人义士纷纷上书要求为岳飞平反。岳飞旧部鄂州将士联名上状,要求为故帅申冤,哭声如雷,劝慰不止。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降旨为岳飞“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冤狱终于平反。隗顺之子告知宋廷其父安葬岳飞之前请,宋廷乃将岳飞以礼改葬在西湖栖霞岭。
如今岳飞墓门的下边有四个铁铸的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即陷害岳飞的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卨四人。跪像的背后墓门上有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机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一首《满江红》,何等恢宏豪迈,岳将军拳拳爱国之心,在历史长河中将永远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