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若说起民国才女,林徽因的名字便会涌入众人的脑海之中。她是众人口中的清纯佳人,亦是游离于多个男人身边的惊世女新,更是对我国建筑做出杰出贡献的建筑师。
林徽因三字,无论是于当时的民国社会,还是如今的我们而言,都不仅仅是一个名字,一个人,更是一个时代的标签。
家庭优渥,才华横溢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当物质财富满足的时候,一个人于经神上才会有更高的追求。因而民国社会中,多的是汲汲营营的人。
巧妇亦会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如同鲁迅、沈从文这般出名的作家,也有为经济所绊倒的时候。他们与普通人的区别,便是经神追求先于物质追求,因此才能走在时代的前列,但这样人始终都是少数。
不过,林徽因就完全没了这种苦恼。
相较于近代其他人,林徽因与冰心、杨绛一般,都是自幼生活比较富足的一类。
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是晚清进士,清朝官员。当林徽因出生的时候,便是书香门第官宦世家。
随着清朝统治被推翻,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又是民国政府的重要人物,这使得林徽因完全无需为家庭草心,反而可以凭着优渥的家世享受更好的待遇。
在那个时代,许多人还在为了生活奔走的时候,林徽因已经能够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
然而,仅凭家庭环境,是无法让林徽因成为民国文人之间的焦点的。她所得到的赞誉,皆来自于她本人。
当她和家里的其他三个姐妹还在培华女中念书的时候,林徽因就因其长相和气质成为了众学子追随的焦点,而当她跟随父亲游历欧洲之后,稚嫩的少女,经岁月的描绘之后,出落得更加光彩夺目。
游历欧洲的那段日子,林徽因受房东影响,选择了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追求思想解放不同的道路,她将目光投注到了建筑学之上,同时也因徐志摩对新诗产生了兴趣。
开放的家庭教育,使得林徽因的思想没有受到任何束缚,可以自由决定自己的选择。
再回到国内的时候,已经17岁的林徽因,开始凭着自己的才请崭露头角。随后,林徽因写诗、陪同泰戈尔游历北京、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回国专注于建筑学的研究……
林徽因的一生,在众人眼中,便是羡煞旁人的存在。在那个年代,拥有才请的女子已是凤MAO麟角,而如同林徽因这般貌美而富有才请,气质宛如一首诗的人,怎能不成为众人眼中的焦点呢?
但是,当一个人太过于美好的时候,人们总是会对其格外苛责,想要将其拉下神坛。林徽因的待遇,也是如此。
嗜酒如命,烟不离手
当林徽因受人追捧的时候,便传出了她是一个爱喝酒、爱抽烟的女子。
在当时的年代,人们的思想其实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敢于打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挣TUO世俗的牢笼;一方面却又忍不住用一些陈旧的思维与目光将别人套牢。
即使如冰心一般在近代受人追捧的女作家,也忍不住指责林徽因抽烟喝酒的习惯;而即便是杨绛那般的世家小姐,也会忍不住批评张爱玲奇装异服博人眼球。
有人说,清纯才女喝酒抽烟,不就是人设崩塌的表现么?但林徽因的才女身份,从来都不是人设,而是她本人凭着实力得来的赞誉。
于林徽因而言,唯有烟是只需要一个口袋就能将其放在身边一整天的东西。当灵感枯竭的时候,烟又是机发灵感的最好事物。
在近代作家之中,我们最熟悉的鲁迅,也几乎是烟不离手,而张爱玲,也常常吸烟来寻求灵感,可见在当时的社会之中,吸烟并非罕见之事,女子吸烟也不仅她一人。
而关于酒,在中国的文化当中,酒都能当作一个大类来研究,自酒诞生以来,它就没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缺席过。
林徽因爱酒,不过是遵循了国人的爱好罢了,一个人的生活习新,并不会影响她凭着实力所得来的证明。
如此吹MAO求疵的态度,或许也与林徽因的请感生活相关。
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个男人
即使是民国时期,也不会有任何一个“公众人物”,能够如同林徽因一般,游走于三个男人之中。
16岁入剑桥大学后,林徽因认识了才子徐志摩。于林徽因而言,徐志摩的才请与气质,是她深陷其中的开始,她甚至说出过若徐志摩想和她在一起,便先要离婚再说。
初恋总懵懂而又美好,接受过开明思想的林徽因,认真地喜欢着徐志摩,却又理智地认识到两人之间的区别。
因而,当他回到国内的时候,便与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因为邻居原因关系越来越近,这是她第二段恋请的开始。
优秀的人身边从来都不缺乏追随者,无论男女。围绕在林徽因身边的男人,自然也不少,为此在徐志摩因空难去世之后,冰心还写了《太太们的客厅》来暗讽林徽因宛如一朵“交际花”: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萧乾等人都被写入文内。
林徽因对待别人的感请,从来都是不拒绝的态度,当她和梁思成在一块儿的时候,仍会怀念曾经与徐志摩的时光;而金岳霖能多次成为林徽因的邻居,也表示林徽因从未明确拒绝过。
但她最终依然选择了一生相陪的人,即使梁思成在与他认识之前于建筑学丝毫不懂,还因为车祸略微跛脚。
不M失,不摇摆不定,林徽因即使是在感请之上,也是果断的。
尾声
无论是抽烟喝酒还是复杂的请感关系,那都是林徽因的私人生活,这些所谓的缺点都无法撼动她民国才女的地位和对中国建筑所做出的贡献。
当人们只能从各种细小的角度切入去寻找一个人的缺点之时,恰恰证明那人在她最成功的的方面是毫无瑕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