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娱乐 > 历史 >
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至今藏于大英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2-06-10

清史专家曾这样评价乾隆帝:在位六十年,武功文治,堪称极盛,于时海宇清宴,民物雍熙。

我国封建社会最后的盛世——康乾盛世,至乾隆帝时达到顶峰。他刷新了两项纪录:一是掌权最久,二是寿命最长,实属封建帝王之最。

但乾隆帝又是一个矛盾体,譬如惩贪与纵贪并存,惩贪力度之大,预防腐败之严,却纵容出清代“贪污之王”和珅。

譬如盛世与衰世共生,将盛世推向巅峰,殊不知已然固步自封;譬如他传承中华文明,又阉割传统文化,举全国人力财力修《四库全书》,却在编修过程中明令焚毁书籍。

事实上,盛世与衰世共生正是贯穿乾隆帝时期的主题。从后期腐败开始,他的盲目自大被世界看在了眼里。

一招闭关锁国,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遏制了沙俄和英国的野心,但也同样封闭了自己,让之后的中国饱受侵略和摧残。

英使来华:外交上的闭关锁国

1793年7月,前驻俄公使、孟加拉总督马戛尔尼一行抵达大沽,旋即由接待大员陪同前往热河行宫。

这个使团由科学家、作家、医官以及卫队组成,携带天文仪器、车船模型、纺织用品和图画等礼品,使团还带有英国国王庆贺乾隆帝八十三岁寿辰的信函和国书。

只是来庆生的?当然不是,看他们这么大阵仗,历时一年漂洋过海,可不单单是庆祝生日那么简单。

他们是来谈生意的。

或者说,他们是代表英国政府来与中国谈生意的。保护英商对华贸易的利益,扩大中英贸易,这就是英使来华的缘由。

使团出发前,东印度公司董事长佛兰西斯·培林爵士给两广总督、广东巡抚郭世勋写了一封正式信函,英文和拉丁文各一份,交给马戛尔尼。

信中言辞恳切,大概意思是:希望通过这次出使树立友谊,增进商业关系,我还准备了礼物,希望贵国皇帝能喜欢,信内最后,还恳请乾隆皇帝能派特使前来适当迎接。

这封信的行文和表述是建立在双方平等,无尊卑强弱,展望友好未来的基础之上。当然是否是真实意图,我们暂且不论。

但如此表达,恐怕是天朝皇帝难以接受的,郭世勋断然不敢如实翻译,因为这样做就会被定上媚夷欺君的大罪。

也不是没有办法,郭世勋把英文、拉丁文的信函原件转呈皇上,又用下对上、外夷对天朝的禀贴口气翻译成汉文,还作了一些修改,写成奏折,陈述此事。

于是乾隆帝对马戛尔尼来华接待的态度和基调就此定下了。

主要有几点:英国等夷国与大清国有上下尊卑之分;英国国王是属夷;马戛尔尼是有特殊身份的、专门来向皇帝祝寿的贡使;要对贡使一行有优待。

乾隆帝虽然因为英国国王甘居属臣、为己纳贡、补祝寿辰而沾沾自喜,但他也担心入觐时在礼仪问题上出了差错,故下谕着重讲述,贡使需行三跪九叩之礼。

对此马戛尔尼表示拒绝,同时他又巧妙地提出:他可以下跪来表示自己对皇帝的尊敬,但应当清除这种举动对自己的国家所产生的附属地位的印象。

英使坚决拒行三跪九叩礼,乾隆帝很不高兴,下谕指责英使妄自骄傲,并谕令用不着像之前那样优待了。

在双方的不断僵持下,马戛尔尼提议:他以谒见英王行单腿下跪的礼节,谒见中国皇帝。乾隆帝同意了,并接见马戛尔尼及他的副使,齐游御花园。

正当使节团为入觐礼节交涉取得“胜利”而高兴,觉得中英贸易谈判进入了正式具体阶段,且极有可能达到自己目的而充满信心的时候,突然传来了坏消息,他们的要求被皇帝拒绝了。

当真是晴天霹雳,为什么会被拒绝?明明之前如此“其乐融融”,氛围如此到位!

那让我们来看看,使团到底提出了什么要求。

原来马戛尔尼在觐见皇帝之前,拜访了和珅和中堂,提出了六项要求。和珅很客气地回答:在特使留住中国期间,这个问题可以从长计议。

这六项书面要求简单来说就是:在浙江、福建等地增开通商口岸;在北京开设商行;舟山附近给一个岛作为货栈;拨给英商居住地;广州内河货物免税或减税;明定关税(粤海关的英商船只除正税外免其他一切税收)。

还有两条之前的要求:允许传教士自由传教;请派使臣在京城常驻。

前面我们说到,英使团正高兴着,准备在北京过冬了,突然就接到了皇帝悉数拒绝的消息。

和珅催促他们离京,并遣人送来乾隆帝给英王的敕谕,以及送给英王及使节团的礼物。

敕谕共有两道,第一道是正式国书新质的敕谕,第二道是对英王具体讲述拒绝英国提出的八项要求的理由。

第二道敕谕里开篇便写道:昨据尔使臣以尔国贸易之事,禀请大臣等转奏,皆系更张定制,不便准行。向来西洋各国及尔国夷商赴天朝贸易,悉于岙门互市,历久相沿,已非一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岙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大意便是:准许你们来做买卖,是乾隆帝对你们夷人的关怀,格外开恩。你们居然不知道回报,还提出这些出格的要求!

由此可见乾隆帝的恼怒和傲慢溢于言表。

马戛尔尼原本是打着给乾隆皇帝祝寿的幌子来中国的,但是他的这些要求让乾隆帝恍然大悟:他们前来贺寿是假,来谈条件是真。天朝怎么能和夷人谈条件呢?更何况,这些条件简直匪夷所思,不可理喻。

于是乾隆大手一挥:赶快滚蛋!

与来京时的风光相比,离开时好比是被押解出境。在帝谕的催促下,英国特使马戛尔尼一行登上了返航的船。

马戛尔尼归国后,将自己清朝一行写成游记,记载了许多有关乾隆治下人民穷困,思想愚昧的内容。

其得出结论: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负有关,它很想凌驾各国,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一个专制帝国,几百年没有什么进步,一个国家不进则退,最终它将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状态。

最后他写道:清朝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愚昧本质:鸦片战争的伏笔

英使来华并不止一次,英国女王就曾两次给中国皇帝写信,但都没能送到皇帝手上。

早在一个世纪以前的明朝中、晚期,英国人已经尝试与中国建立贸易。

那时的英国逐渐强大起来,为了打破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对东方贸易的垄断,英国人多次探索通往中国的通道。

在伊丽莎白女王两次失败后,英国人于1610年和1613年又两次带着英国王詹姆斯一世的信件来到中国。据说他们终于成功抵达中国,但没人敢替他们翻译。

18世纪下半叶,英国和中国实现了大规模的贸易,英国政府继续尝试和中国建立联系。

1787年,英王乔治三世派加茨卡特出使中国,不幸的是,加茨卡特在旅途中病逝,使团随即回程。

下一位使者就是著名的马戛尔尼,马戛尔尼出使中国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是关于跪拜与否的争论。

事后,包括一些英国人在内也指责马戛尔尼过于迂腐,给中国皇帝跪拜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并不会对英国有什么损害。

如果他跪拜了,中英的贸易就可能得到改善,中英关系或许就能呈现出一个新的局面。

其实我们往深处挖掘,会发现马戛尔尼使团与清朝的争执以及外交的失败,不是礼仪的问题,而是一个近现代工业社会与一个封建农业社会交往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交往双方无法用同一种观念来调适各自的行为。

两国之间真正的争执在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各方面。大清是天朝上国,只有传统的宗藩关系,没有近代的外交关系。

中国以外的国家都是中国的藩属国,其民众都被简单统称为“夷人”,在国家关系上没有平等可言,除了纳贡与回赠,也不存在对等的商品贸易。

英国人花费了几个世纪的时间费力敲开了一座沉沉的大门,伸出脑袋向里面探视了一眼,刚刚来得及说上一句话,就被一脚踢了出去。大门在他们身后,沉重又缓慢地再次关闭。

他们心有不甘,不会就此放弃,而对于大清朝来说,这一切的演变,最终会酝酿出一个惨痛而沉重的教训。

这个时候的人们,看不清西方的形势,不知晓西方的崛起,只懂得以上国自居。这种愚昧根深帝固,印刻人心。鸦片战争的胜败,其实在这个时候已经注定。

那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愚昧是上到皇帝、下到黎民百姓的一种共同思想本质?下面举个例子就能知道。

使团觐见时,英国人忙着向皇上展示各种礼物,这些礼物是马戛尔尼经心挑选出来的,代表着英国科技的最新技术。

但是,天朝上下对这些东西一点都不感兴趣。

当使团的科学家演示派克偷镜如何融化钱币时,天朝官员连忙把偷镜拿过来,用来点燃烟斗。乾隆帝看了演示后不为所动并表示:这些玩意儿只能给小孩子玩。

再比如,马戛尔尼非常自豪地展示英国马车的“悬浮弹簧”工艺,他告诉天朝的大臣们,这种弹簧可以让马车不再颠簸。

这时一个宦官突然上前,把车手和客座调换过来。

英国人马上更正:“不对不对,车手应该在前面!”

宦官说:“皇上九五之尊,怎么能让一个人的座位比他的还高,还把背部朝向他?”

说着,满脸都是对这些不晓事的夷人的鄙夷,这辆不合礼仪的高科技马车被丢在宫廷的角落,无人问津了。

虽然天朝不稀罕英国人的东西,但是考虑到他们的“诚意”,乾隆帝还是“赏收”。

不过他老人家在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骄傲地写道:天朝的威名和德化四海传扬,各种贵重的东西,“梯航毕集,无所不有”,但是天朝“不贵其巧”,所以你们以后来,就不必置办各种物件了。

郭卫东先生在《转折》一书中评价道:“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落后而不自知,强以落后扮作先进,这是真正的愚昧,难以救要和令人心悸的愚昧。”

几十年后,一个叫马克思的德国人也评价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辽阔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一场殊死的战斗中死去。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皇帝拒绝英国的要求维护了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海防加强,在一个时期中海疆相对安定。

整个18世纪中叶,西方列国日益强大,国际贸易不断增长,但乾隆帝并未看到这股发展趋势,依然盲目沉浸在“天朝上国”的地位中。

在这样的请况下,中英两国差距拉大,面临着较大的文化冲击。

由于多年来的闭关自守,乾隆帝对国际事务一无所知,加上晚年空前滋长的骄傲请绪,导致他目空一切,在侵略者面前暴露了自己的无知和愚蠢。

自此之后的中国便逐渐落后于世界的步伐。这般的思想专制、自我封闭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使中国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而从中我们要明确一点:要以史为鉴,取其经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加强创新,就是为综合国力地提升提供不竭的动力。

关键词: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
>>>
>>>
频道热点
资讯
明星
星座
历史
  • 靳东的新剧,不该改名
  • 王心凌,刘畊宏爆火让“内娱”脸红?陈晓,刘亦菲跟着就笑了
  • 7天之后,财神爷送福,3生肖云开雾散,财路拓宽,收获意外惊喜
  • 2周后,爱而不得,念而不见,3星座邂逅旧爱,余生携手缠绵
  • 民国时期十大军阀混战,你知道几个
  • 《诗经·风·击鼓》你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由来吗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