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财政的角度来看,明朝灭亡的原因很经典,就是财政崩溃。
不像北宋富可敌国,死于军事衰弱。不像秦朝,在秦朝灭亡之前,国家还在运转,在内部压迫太多导致的起义和群雄逐鹿中灭亡。
汉唐时期,大多被过于强势的军阀所杀,反目成仇,直接变天。明朝内争外乱。最后给不了军队钱,导致军心涣散,散兵游勇。
一旦财政薄弱,国家就会动荡不安,甚至发生战争。但是,明朝的财政崩溃绝对不仅仅是藩王造成的。再看崇祯一次,其实可以发现一个事实:除去俘虏省下的那点小钱,对于缓解内外局势来说,是杯水车薪!
因为朝廷基本上给不了藩王多少钱。问题已经讨论过了,就不多说了。所以根子还是在明朝中后期玩坏的税制。
朱元璋建国时,税制对减免税的对象和范围有严格的限制。就这样,随着几代皇帝的时间,明朝休养生息,国力还在稳步上升。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文武平衡被打破,文官逐渐失去平衡,给文官和士人带来了各种优待。
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学者免税不受限制!从最初的只有一定数量的领域和人群的免税优惠,到后期的不限领域和人群。这是极其严重的系统漏洞!
任何制度,只要有漏洞,就会被钻。但更严重的是,漏洞故意不打补丁,漏洞不断扩大!那么这个体系很快就会流于形式,消亡。明朝就是这样!
明代中后期,士人无限制的免税权加剧了本已严重的土地兼并,甚至导致大量优质税收人口流失。这还不是全部。免税权被知识分子、官员和商人发展到抵制商业税的地步。这种合力强大到连皇帝都没办法。
上至内阁,下至普通商人,可以说是官商士绅全面勾结。万历曾派税吏到南方收税。这些人联合起来抗税,甚至杀死了收税的人。宫里的太监虽然派出去办事,但应该是意料之中,也极有可能是利用了这个特点,从而故意机化矛盾。
毕竟税务稽查员是宫里派来的,代表着皇帝的面子,但最后万历只能咽下这口恶气,草草收场。就这样,即使从大航海时代开始,东西方贸易蓬勃发展,明朝像饕餮一样从海外吸收了巨量白银,成为“白银帝国”,南方的商业也繁荣起来。
但是,这一切基本上都和明朝的财政无关!无论是关税还是营业税,都被这个税制漏洞“泄露”了。不仅如此,政府、商人、学者群体拥有的财富越多,土地兼并就会越多,来自土地的税收就会越来越少。
后来关外女真崛起,朝廷没有足够的钱维持军备和军力。到了崇祯,明朝对付女真越来越捉襟见肘,大量资源放在辽东和关外,导致对付起义的经力不足。没办法。税收这么少,而且越来越少,几乎收不回来。太可怜了!于是崇祯最后被迫挂了东南枝。所以说文人士绅拖累而不是藩王拖累更准确。光有权利,没有义务,那就是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