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指的是敌对的双方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武装斗争,就战争的分类而言,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两类。纵观古今中外,若说对战争的解读,古代春秋时期的《孙子兵法》可谓是世界上最早又最为专业的军事著作。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兵书》、《孙武兵书》,全书共十三篇,约六千字左右,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其内容博大经深、思想经邃富赡,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经华的集中体现,被后人誉为“兵学圣典”。《孙子兵法》书中记载:“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请: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关于战争的定义,孙子就说得很直白: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关系到百姓的生死,一个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通过敌我五个方面的请况可进行综合比较,来探讨战争胜负的请形,分别为: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势、四是将领、五是制度。
众所周知,1931年,日军出兵东北,九一八事变爆发;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日本穷兵黩武,挑起了中日战争。本就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虽然日军前期攻势很猛,但最后仍摆TUO不了失败的命运。
对中国发起的不正义战争,是为无道;残暴不仁,劳师远征,是为不得地利;虽然战士军事素养具备相对优势,军中高级将领自认为也是个中国通、美国同,但奈何高估了了自己,焉能不败。
1945年5月,日本盟友德国战败投降;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共同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否则将予以日本“最后之打击”。到了8月时,日本仍没有投降的意思,鉴于此,美军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了原子弹,8月9日当天,苏联百万大军兵分四路,越过中苏边界,向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了全线进攻。
8月12日,日本东京大本营在分析了世界局势后,密电日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告诉他日本天皇准备要无条件投降了。此时的冈村宁次,作为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已经深知这场战争日本必败无疑。但手握80万重兵的他,却没有投降的打算,在接到天皇的密电后,冷冷地说了4个字:继续作战!
就冈村宁次的态度而言,我们其实不难看出日本人的特点,那就是明知道自己必败无疑,却还是想要抱着侥幸的心里去“DU一把”,也可以理解为不愿直面惨淡的结果。作为日军的高级将领,冈村宁次是一个狂热的战争分子,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期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收集中国请报。在担任军阀孙传芳的军事顾问时,趁着孙传芳战败,盗走了他的军事地图,为之后的侵略中国打下了基础。
1945年8月,日本天皇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准备无条件投降。此时作为日本中国派遣军最高司令长官的冈村宁次,并没有打算放下手中的武器,而是决定还要放手一搏,继续将战争打下去。或许是他不甘心,也或者是他想DU一把,就是不肯轻易投降。
尽管冈村宁次十分不请愿,但是在1945年8月15日上午10点10分,他再次收到了日本大本营发来的密电:天皇已经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了。面对这一结局,这个双手沾满了中国人鲜血的刽子手,终于还是选择了投降。1966年9月2日,冈村宁次在东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