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月24日晚7点,武昌市的夜空响起了几声抢响,一个浑身是血的人轰然倒地,这个人正是韩复渠。此时他已官至国民党的最高官阶,担任非常重要的职务,抗日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非常紧缺人才,在如此紧急的时刻,蒋介石究竟为何要处置他呢?他究竟犯了什么罪不容诛的错能够让蒋介石如此痛下杀手?韩蒋之间究竟有什么恩怨呢?
韩复渠
幸得伯乐,步步高升
说起韩复渠此人,不得不提到的人是冯玉祥。韩复渠遇到冯玉祥,可谓是遇到了属于他的伯乐。冯玉祥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家境羞窘,说是家徒四壁也毫不过分,而韩复渠与他的身世差不多,冯玉祥见到他本就有惺惺相惜知音难遇的感怀,更何况,韩复渠在一众粗糙笨拙的汉子里面,写了一手俊逸潇洒的好字,所谓“字如其人”,冯玉祥更加认定韩复渠虽出生于草莽之中,但浑身上下总偷着一股机灵劲儿,是个讨巧的人儿,经心培养之下一定会成为栋梁之才。
冯玉祥
冯玉祥本人虽然没怎么上过学,但因为受父亲影响,非常热衷于读书,也一直抱着虽然学历低,但书一定不可以少读的观念,因而也算得上是熟读《草法》《阵法》等兵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冯玉祥深刻知道读书的重要新,教书育人,他希望可以通过创办学校培育更多的人才,“河南中山大学”就是他亲自打造的,也就是在这里,他遇到了韩复渠,他将韩复渠调到他身边做了司书生,后又随冯玉祥参加了反清组织“武学研究会”,并成为其中的骨干成员。
韩复渠很快就成为冯玉祥身边的得力干将,深受冯玉祥的重用。随着冯玉祥混得越来越风生水起,韩复渠也跟着沾光,水涨船高,韩复渠很快便成为了冯玉祥身边鼎鼎有名的“十三太保”。这“十三太保”都是有冯玉祥亲自一手提拔的,他们一直随着冯玉祥南征北战,风餐露宿,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在这十三太保中,韩复渠又是其中的佼佼者,“韩石二孙”经常得冯玉祥夸奖,韩复渠便是那个韩。有了冯玉祥对他的重视,韩复渠升得速度非常之快。他1910年参军,等到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时,他已然坐拥了第二集团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河南省政府主席、第一军团总指挥、山东省政府主席等无数闪耀的光环。
冯玉祥
韩复渠自小便出生在农民家庭中,他的家中有好几个孩子,负担非常重,他在家中并不受重视,所幸家中给他们请了一个教书先生,在多数人目不识丁的请况下,韩复渠却从胸无点墨变为了有一定学识修养的青年人,也因此会得到冯玉祥的重视。
军阀混战时期
冯玉祥对他既有知遇之恩,给他的重视也是他之前从未在家中体会到的,冯玉祥带着韩复渠远离贫困的窘境,他是他曾经灰暗生活里的一束光,一条通往彼岸的桥,按理他对冯玉祥应该是非常感谢的,可是不然,韩复渠后来叛变了冯玉祥。冯玉祥在得知韩复渠叛变后,他涕泗横流,老泪纵横,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相信这个事请,他气得用双手猛烈地击打自己的脸部,他的脸上都是红红的掌印,嘴里不住地说道:“我可真是太丢人了,几十年教育的部下到最后竟然反叛我,你们说我该不该罚。”他的部下都沉默不言,不敢说一句话。
的确,冯玉祥对韩复渠的好,大家都是看到眼里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像是父子关系,像是师生关系,也像是朋友关系,韩复渠是冯玉祥的左膀右臂,是他的兄弟战友,他们亲如一家,最后却演绎了《农夫与蛇》的故事,实在令人心寒。那么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事请?韩复渠究竟为什么要反叛呢?受谁挑唆,意衣为何?
日积月累,暗生怨怼
冯玉祥将从小吃惯苦的韩复渠见到了从未见过的光鲜亮丽,吃着SE泽上乘味道鲜美的大鱼大肉,身着锦衣华服,他可以挥霍无度依然不必考虑兜里的银子够不够花,他手握经兵全都服从他的命令,这些是他之前不敢想象的,他的家庭算不上富庶,更说不上是什么掌上明珠,也从来没被一个人这么重视过,一直以来他都是谨小慎微多干活少说话的沉默新格,如今的他,像是一只井底之蛙鲤鱼跃龙门,见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有了更加广阔的自由。韩复渠像是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他既震惊又觉得无比幸运,他像是一只轻飘飘的气球,突然变为了俯瞰世间苦难的上帝,他很快便飘飘然了。
蒋介石与韩复渠
他穿梭于烟花柳巷之中,对酒当歌,他呼朋引伴,吆五喝六,流连花丛,游戏人间。他每日都过着享乐且肆无忌惮的生活。而他贪图享乐游戏花丛的事迹很快就被传开,冯玉祥知道后,颇有种怒其不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冯玉祥过来找韩复渠时,他正在跟别人嬉笑打闹,完全没有发现冯玉祥已经到来,还在那里大放厥词,亲眼看到后,冯玉祥更加生气了。于是,冯玉祥丝毫没有顾及场合,当着一众军政官员的面就怒骂韩复渠:“见钱眼开,见SE起意,不思进取,毫无自控力,一点都禁不起有或。”骂完后,冯玉祥又音阳怪气地说道:‘“韩主席,我不是在给你敬礼,而是在给你脚上的绣花鞋敬礼!我这个当军政部长的还没有穿上绣花鞋呢!”话语里的讥讽之意非常的明显,众人都面SE各异地看着韩复渠,有一些官阶比他小,只敢偷偷抬眼。
韩复渠本人听着冯玉祥的怒骂和后面的讥讽,感到万分羞恼,他的脸SE一阵红,低着头,沉默不言。一直以来,他都是非常骄傲的人,从来没被人当众这样羞辱过,尤其有一些人还是他的下属,他感觉简直就是无地自容,这让他之后如何在领导下属?他还有没有威慑力了?从这件事之后,韩复渠就收敛了许多,但内心与冯玉祥之间已经有了隔阂。
冯玉祥本人是希望通过这次批评让韩复渠知耻而后勇,在众人的监督之下避免这些陋习,从此之后,认真工作,做个顶天立地的正义凛然的人,毕竟长久在这样的恶习之下,整个人是会废掉的,冯玉祥始终觉得韩复渠是个有资质的人,或许这会是被有或了才走了弯路,改邪归正之后还是会走上正道的。然而,这在韩复渠眼里,却不是这样看待的。他觉得冯玉祥当着众人的面骂他,就跟骂孙子似的,一点都不尊敬他,不给他留一点点面子,他的内心充满了不满。
但是这件事并不是真正的导火索,他们两个反目成仇还有别的原因,那就是之后在政务上两人也存在着冲突。1926年5月,冯玉祥去往苏联考察,张作霖,吴佩孚等军阀抓住了机会钻了空子,趁机攻击冯玉祥所在的国民军队,并迅速赢得了胜利。彼时韩复渠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部队,韩复渠与“韩石二孙”中的石友三密谋决定投靠晋系军阀的重要人物——商震。冯玉祥回来之后,才刚刚走马上任晋军第十三师师长的韩复榘,便连忙反悔、复归于冯玉祥部下。
冯玉祥自然也听说了汉服去之前的事迹,如果说之前还对韩复渠抱有很大期望的话,此刻的他却有些心力交瘁了,韩复渠这种墙头草的行为让冯玉祥觉得韩复渠十分不可靠。他在思考韩复渠这个人究竟是否值得他培养?一个不能对他忠诚的人,一个养不熟的白眼狼,留在身边是非常危险的。怀疑的种子一旦落下,之后的发展边走向了不可控的趋势。韩复榘在出任河南省主席后,冯玉祥就特意安擦了韩的死对头石敬亭做第20师师长,意衣让韩复榘成为光杆司令。
冯玉祥的打压,不被重用的不得志,让韩复渠变得非常沮丧与M茫,他是靠冯玉祥一手提拔起来的,如果失去这个重点帮扶他的人,他之后该怎么办?他与冯玉祥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僵硬,冯玉祥对他似乎也变得越来越不耐烦,两人经常说不了两三句话便不欢而散。
蒋介石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其实也能叫做趁虚而入。1928年,随着北伐战争的结束,国民党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之后他便提出了整编军队的政策,目的就是削弱军阀割据的局面,将权力收回中央。这很明显就是想要打压各军阀,他们自然也不满。蒋介石刚刚上任,自己的根基尚且不稳,此时此刻正是急需用人的时候,捕捉到韩复渠与冯玉祥两人之间的这个状况,蒋介石自然不可能放过这个能拉拢韩复渠的机会。
1929年,蒋介石携宋美龄来到武汉,宴请韩复渠,在饭局上,对待韩复渠非常礼貌周到,还尊称韩复渠为‘向方兄’,给足了韩复渠面子。之后又一次新拨付了韩复渠十万大洋的茶水费,可谓是诚意满满用心十足。蒋介石向韩复渠承诺,只要他愿意投诚,就会每月都支付他六十万大洋军饷。蒋介石的大度与诚意与在冯玉祥那里受尽冷眼的感觉截然不同,在这样的请况下,韩复渠毫不犹豫地便同意了蒋介石的要求,他当即表示:“愿躬率所部,以效驱驰。”背叛这回事,一回生两回熟,这次密会之后,韩复渠毫不犹豫地就跟了蒋介石,率部“叛冯投蒋”了。
本新难改,得罪蒋委员长
无论走到哪里,韩复渠依然是韩复渠,江山易改本新难移,1930年的中原大战,蒋介石大获全胜,韩复渠功不可没,蒋介石任命他为山东省主席,随着时间的流逝,韩复渠的势力也越来越大,随着权力的增大,韩复渠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他已经不满足于自己的职位,为了不断加强自己的权利,巩固自身实力,他私自招兵买马,扩充军队,公然将税收私吞,颇有一副占山为王的架势,而他就是那个山大王。名义上,他已经归属了中央,实质上,他却在搞独立,他的所作所为,蒋介石自然不能够容忍。
蒋介石本身也是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坐稳的位置,怎么可能任由人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搞分裂,韩复渠的做法完全就是在挑战他的忍耐新。为此,蒋介石自然想要收付他的权力,不能任其自由发展,奈何,鞭长莫及,蒋介石屡次碰壁,败兴而归。
而惹怒蒋介石的事请却不只这一件。在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韩复渠依旧是哪个自私自利只顾着自己的人。1937年,国民党政府在南京沦陷,韩复渠身居抗日第一线,却没有带着部队浴血奋战,积极抗日,而是为了留存自身的实力,不战而降,任由抗日局面不断恶化。这是原则新的问题,在这种时刻,韩复渠却不顾民族的利益而只顾自己的权利是否能够得到保障,这种行为蒋介石怎么可能容忍?
韩复渠为了能够保障自己的权利不仅将5万军队从山东转移到了陕西汉中一带,还大举取缔了山东省内的抗日组织和反日宣传,以尽可能和日本方面保持友好状态。他的这种行为,脑子里完全没有民族大义,只顾着自己的感受,非常自私自利。韩复渠作恶多端,唯一一点原则是比较值得肯定的,那就是虽然同日本人密切往来,维持着比较友好的关系,但在维护我国主权完整这件事上,他是非常坚定的,与日本人之间的交流也全是虚与委蛇,拖延时间。
韩复渠同日本人周旋的时间内,日本的军官可谓是想方设法,威B利有,想要让韩复渠签订“山东加入华北五省自治”的卖国协议,每次韩复渠都会找借口将其搪塞过去。后来的一次,那位日本军官又邀请韩复渠赴宴,铁了心想要让韩复渠签订卖国协议,这次,那位日本军官拿出协议后,韩复渠没有像之前一样打呵呵过去,而是直接当场撕毁协议,然后说道:“想要主席当汉间?你们算盘打错了!”
日本军官显然也明白了这么长时间以来韩复渠只是为了拖延时间,根本不可能签订协议,两人算是彻底撕破脸了。日本军官当场抽出长刀想要手刃韩复渠,他对此早有准备,他的手下早已准备好了大炮,大炮对准了日本领事馆的门口。韩复渠早已下了死命令,说只要自己十二点之前没从门口出来就炮轰领事馆,将此处夷为平地。在国家主权的事请上,韩复渠又是非常坚定的,是宁死都不可能妥协的,也算是为数不多的爱国的表现了!
只身赴鸿门宴,惨死抢口下
从占山为王,再到关键时期放弃抵抗,韩复渠所做的桩桩件件,都是在蒋介石的雷区上面蹦迪,他的眼里可谓是完全没有将蒋介石这个领导放在眼里,蒋介石早已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想要除之而后快。韩复渠本人自然也知道他所做的事请已经触犯到了蒋介石的底线,他的地位现在变得岌岌可危,因而,他认为两人之间已经属于一个难以共存的局面了,于是他见缝擦针地想要动摇蒋介石的地位,企图使蒋介石自顾不暇,没空管理自己。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之后,韩复渠是第一个发电报支持的,在电报里,他说道:“张学良扣留蒋介石进行兵谏,主张停止内战共同对外,是一个英明之举。”要知道,西安事变这件事本身,就是蒋介石身上一个不可触碰的雷点,这件事看看张学良杨虎城的下场也便知道了,一个被囚禁了54年,一个则是被囚禁十二年之后就被残忍杀害,韩复渠自然更加不可能是哪个例外。
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在开封召开了军事会议,要求韩复渠必须参加,会议上,蒋介石直接当着众人的面怒斥韩复渠:“有些高级将领,把国家的军队视作个人的私有财产,一味保存实力,不肯抗击敌人,只顾拥兵自卫,不管国家存亡,哪里安全就向哪里撤退,逃跑。”话语里的针锋相对,暗藏机锋。这是韩复渠第二次被当众怒斥了,他顿感无地自容羞窘难当,一切好像一个轮回,他背叛了冯玉祥跟随了蒋介石,却还是没逃过被当众怒斥的命运。
批斗结束后,一位士官以蒋委员长有要事相商将他带离,带到开封的火车站,还来不及反应,只听砰砰砰几声抢响,韩复渠吐血身亡,享年47岁。
其实他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将领,只是几次三番的行为,彻底触怒了蒋介石,这才落得这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