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美国空军在日本本土投下了两颗原子弹,这不仅彻底击溃了日本的侵略野心,同时也奠定了美国战后的“霸主地位”。但是对于同为战胜国的苏联来说,美国的过分强大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战后的世界只能容纳一个霸主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联是否能在短时间内在核工程上取得突破成为关键。
对于苏联来说,原子弹就是当时与美国争霸的基础之一,如果没有这种战略新武器,苏联压根就无法和美国掰腕子。因此,斯大林非常重视原子弹的研发,将这项任务交给了自己的“惊堂木”--苏联“红人”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
当时的贝利亚,还是苏联国家安全局(克格勃)的实际负责人,同时也是苏联中央政治局委员。对于斯大林来说,贝利亚就是一个控制内部的“神兵利器”,也是斯大林放在所有人头上的一把剑。
事实证明;斯大林的眼光没有错,贝利亚出SE的完成了他交代的任务。1949年8月,在贝利亚的主持下,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引爆,让苏联一晚之间成为了全球第二个“有核国家”。原子弹的成功研发,也铺平了贝利亚的仕途,直接让其进入到了苏联的最核心圈子。
但就是这样的一名苏联“功臣”,却最终落得个凄惨下场。1953年12月,斯大林刚刚去世的第9个月,这个当时已经被任命为接班人之一的“苏联功臣”就被抢杀了,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其实还要说到苏联的政治权力斗争,斯大林临终前,为三名接班人做好了初步安排。贝利亚和赫鲁晓夫以及马林科夫当时都是苏联下届领导人的热门人物,但是按照当时的形势来说,贝利亚的胜算更大。
虽说当时有三大接班人,但是马林科夫已经被贝利亚草纵,因此贝利亚和赫鲁晓夫两人才有可能是最后的赢家。不过也因为马林科夫和贝利亚两人的联盟,赫鲁晓夫陷入了绝对劣势中。
当时为了快速击溃赫鲁晓夫,贝利亚提议马林科夫担任中央政治局部长会议主席。作为出任会议主席的回报,马林科夫支持贝利亚担任第一副主席,同时掌控国家安全部和内政部。而赫鲁晓夫只落了个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职务,至此,苏联大权落到了贝利亚手中。
很显然,这样的事请是赫鲁晓夫不能接受的。因此,赫鲁晓夫利用贝利亚和马林科夫联盟的不稳定新,暗中拉拢马林科夫站队自己,同时联系多数的政治局委员。
在随后的联席会议中,赫鲁晓夫率先向贝利亚发难,指控贝利亚是“投机者和野心家”、是苏联的“破坏者”,由于大部分委员都被赫鲁晓夫拉拢,基本上无人为贝利亚说话。最终朱可夫元帅闯进会议现场,直接逮捕贝利亚。半个月后,贝利亚就被开除党籍,解除了一切职务。
同年12月份,贝利亚被苏联最高法院以“叛国罪”,判处死刑立即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