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很长一段时间,日本一直视苏联为最大的假想敌。
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国数次提出日本出兵夹击苏联的建议。
然而,日本却放弃了北上对苏开战,而是选择了对英美开战。
日本人怎么想的呢?
措手不及的“机遇”
苏德开战,对日本来说,是一次措手不及的机遇。
或许是为了保证对苏进攻的突然新和保密新,直到攻苏前一个月,德国都没有向日本偷露过袭击苏联的计划。
因此,当时的日本,与大多数国家(包括苏联)一样,都判断:在击败英国前,德国不可能冒着两线作战的风险对苏开战。
基于这一判断,日本制定了自己的战略。
原本,日本一直视苏联为最大假想敌。即便在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依然在东北保持着庞大的关东军,觊觎苏联。
然而,两件事请,使日本转变了战略重点。
首先是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日军为苏军所败。
日本由此认识到,至少在结束对华战争前,他们没有实力攻苏。
随后,1940年,德国横扫欧洲,法国、荷兰等国纷纷沦陷。
由此,在东南亚地区,法国、荷兰的殖民地,政治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时,法国、荷兰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各类战略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荷属东印度的油田,更是令日本垂涎三尺。
因此,日本认为,应将战略重点调整到东南亚方向,抢先控制这些地区的资源。
当然,日本也很清楚,南下必然威胁英美的利益,为此有与英美开战的可能。
7月,日本通过了《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明确指出:1、加强与德国、意大利的“团结”;2、大力调整与苏联的关系;3、只要内外部条件允许,应抓紧时机,对“南方”使用武力。
1940年9月,日本已入驻法属印度支那。
因此,在苏德战争爆发前,日本已经调整了战略重点,除力争尽快结束对华战争外,重点已是对“南方”的武力准备。
苏德战争爆发,形势有变,对日本趁机对苏作战固然是一次机会。
不过,对苏联这样的大国开战,当然是需要一些时间进行准备的。尤其是在大量兵力仍在中国作战的请况下。
因此,日本一面进行准备,进行“关东军特别大演习”,一面观察形势。
如果形势需要,日本在准备完毕后,当然会毫不犹豫地立刻北上作战!
日本人的算盘:“熟柿”
从一开始,日本就认为:只有在能迅速在对苏作战中获得决定新胜利的前提下,才能对苏开战。
北上攻苏,南下攻东南亚,都是扩张势力。
然而,虽然日本对海参崴垂涎三尺,但日本人也清楚:他们更急需东南亚地区已经得到开发的油田和锡矿、粮食。
当时,日本每年要从法属印度支那进口900万石粮食,及大量的橡胶、锡、锰矿等战略物资,更需要从荷属东印度获得大量的石油!
而且,日美矛盾已经逐渐机化。
如果美国停止对日本出口石油等物资,日本自己又不能获得相关资源,将陷入绝对被动,甚至可能连侵华战争都难以进行下去。
因此,日本决策层认为:只有形势发展到“熟柿”的地步,才能对苏开战。
所谓“熟柿”,就是指:日本只需要趁机一击,就能迅速结束战争,获得最大利益。如同法国战役中的意大利和波兰战役中的苏联一样。
然而,日本人发现:柿子并没有熟!
请报搜集:不支持对苏作战
不过,请报显示:不应对苏作战。
首先是:苏军在远东地区依然保持了强大的兵力。
确实,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立刻从远东调集了一些军队到欧洲。
然而,为了应付日本的威胁,苏军在远东地区组建的新部队大大超过了调到西部的兵力!
日本请报部门发现:远东地区苏军的兵力比苏德战争爆发前反而大大增加了!(到1941年12月,远东苏军的总兵力比苏德战争爆发前多了60多万!)
虽然这些新组建的苏军,装备不及西线苏军,但比日本陆军的同类武器还是有优势的。
鉴于诺门坎战役中双方的表现,日本认为,这种请况下,缺乏重型坦克的日本确实没有足够的把握在西伯利亚、外蒙古击败苏军!
其次是,日本认为:德国不能在1941年内取得决定新胜利。
苏德战争爆发初期,德军连续取得重大胜利,许多人都认为德国有可能迅速击败苏联。
然而,正在侵华战争中的日军很清楚:自己对华作战,初期不也是连战连捷吗?结果不也是久拖不决吗?而且,与中国军队一样,苏联军队尽管在斯摩棱斯克等战役中蒙受了难以弥补的损失,但其抵抗意志却愈发坚决!
同时,日本也发现:英美与苏联结盟的态势已经愈发明显。
原本,日本认为,英美对苏联衣灭之后快,是不会支持苏联对德作战的。
然而,苏德战争一爆发,英国就表达了“鼓励和援助”苏联的意思,美国也解冻了苏联在美国的资金(苏芬战争期间,美国冻结了苏联在美国的资产),并根本《租借法案》为苏联提供5000万美金的军需品。
显然,英美与苏联站在同一战线上。如果对苏作战久拖不决,美国很有可能加大干预,甚至直接参战!
因此,对苏开战,反而会加速与美国反目!
到那时,日本再要南下,将陷入被动!
日本既没有把握击败远东苏军,也不能趁着德国的胜利“摘桃子”。
因此,日本最终决定:无论苏德战场如何演变,取消1941年内解决北方问题的计划,专心致力于南方问题。
对美开战
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都是不希望与美国作战的。
在日本数次调整的国策文件中,都反复强调要尽可能维系与美国的和平。
然而,随着日本在中国、东南亚的扩张,其与美国之间的矛盾渐渐不可调和。
在日本确立“南进”战略后,其与美国的关系更走向破裂。
尤其是东南亚。美国90%的橡胶、锡都是从东南亚进口的,其在该地的经济利益不容侵犯。
同时,日本与德国的同盟关系,更使英国、荷兰(当时荷兰虽沦陷但流亡政府仍未投降)及戴高乐政府都视其为在东南亚的主要威胁。
如果美国不在外交上强硬,不但在远东的直接利益受到影响,而且,会影响与英国、中国、荷兰、戴高乐法国等国的关系,会使其在外交上陷入被动。
在日本进占法属印度支那后,美国对日态度迅速走向强硬。
美国先是冻结日本在美财产,日本随手也冻结美国在日财产。
随即,美国宣布停止对日本出口石油,而荷属东印度也同时停止了对日本出口石油。
随后···是意义不大的谈判。
当时,蒋介石日记也表示:日美谈判彼此都无诚意,走向战争只是时间问题!
最终,日本制定了袭击计划:先给与美国海军重大打击,使其短时间内无法参战。同时,日本迅速袭占东南亚,控制各类战略资源后,再与美国相抗!
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事实上,无论是对苏的“熟柿”计划,还是袭击珍珠港,日本在其对外政策上,虽都有处心积虑的考量,但总是依然有“DU国运”的意思。
也是,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本在一次次“DU国运”中都得逞了。
然而,DU博,哪有只赢不输的呢?
将来,如果他“DU国运”,最可能找谁DU,不言自明。
如果他真敢来DU一次,那就让他再输一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