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公一生共有四个儿子,其中第一个妻子刘媪生了三个儿子,后世称为刘伯、刘仲和刘季,后一个妻子生了刘交。其中刘季就是后来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
这四个儿子刘伯早亡,剩下的三个儿子里,刘太公最喜欢的儿子就是刘仲,因为刘邦不务正业,成天游手好闲,刘交年龄太小,而刘仲为人老实,他承担起了长子的责任,每天努力干活想方设法挣钱,增加家产,赡养父母,照顾寡嫂侄子,关照弟弟。
刘仲最大的想法就是让自己全家过上幸福生活,可惜他生在乱世并且有一个不安分的弟弟,最终被卷入了战乱之中。
刘邦投身造反大业中后,身在沛县的全家就生活在担惊受怕之中,后来刘邦和项羽闹翻了后,刘仲也和父亲等人被项羽抓住,每天处于生死一线,所幸最后被放回最后去了刘邦的根据地关中生活。
刘邦建立汉朝后,出于对异姓诸侯王的不信任开始谋划扶持自己的家人,恰巧这个时候身处北方的韩王信投降匈奴,于是刘邦借此机会册封二哥为代王。
如果说怎样干活怎样挣钱,刘仲是把好手,可是成为代王主持一方政务,他完全不在行,特别是代地靠近北方,匈奴时常烧扰,刘仲当年被囚禁在项羽军营,特别害怕打仗,因此没当多少天代王,就偷偷的跑到了洛阳。
刘邦得知二哥弃国而逃。十分生气,可是二哥毕竟是自己的亲人,他实在下不去手,于是废掉了刘仲的王位,贬为合阳侯。
刘仲的被废,使得他的儿子刘濞的诸侯王的美梦破灭,因为他有野心,不甘心这样平庸地度过一生,既然父亲被废了,那就只能靠自己,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取自己的地位。
刘濞于是投身军旅,他很年轻新请剽悍,又有强烈的进取心,身为皇帝侄子身先士卒在战场上拼命,逐渐立下战功,成为汉军中一颗新星。刘邦对这个侄子的表现很满意,认为他和懦弱的二哥不一样是个可造之材,于是不久之后封他为沛侯。
被封为侯,在当时已经是普通人一生最大的成功了,不过刘濞并不满足,他是皇室子弟,他还有上升空间,还有诸侯王等待着他,或许是上天照顾他,不久之后机会真的来了。
不久之后,淮南王英布造反了,刘邦亲自率军出征,刘濞没有错过这次机会,他随军出征,在这次战斗中他浴血奋战,最终立下大功。
刘濞在平定英布后,考虑荆楚淮南这一带民风彪悍,一直不服从中央政府管辖,况且靠近东越等民族的地区,如果不加强管理势必会出大乱子,因此需要一位强有力的人在这里镇守。可是一想到让谁来镇守,刘邦犯了难,外姓人他不信任,可是自己的儿子们太小根本承担不起这个重任,到底让谁来?
就在刘邦苦恼的时候,他想起了之前立下大功的侄子刘濞,这小子是个人才,年轻有为而且有着丰富 的战斗经验,一定能镇住这里。于是刘邦表示封刘濞为吴王,将之前分给族弟荆王刘贾的五十三座城池都交给了他,由此刘濞成了汉朝一个有实力的诸侯王。
刘濞兴冲冲地拜见叔叔,准备接受任命,可是他并没有等来叔叔的勉励,而是当头棒喝。
刘邦在之前并没有和这个侄子有过太多的接触,今天一看到这个侄子,一个孔武有力的脸上带着桀骜不驯表请的青年将军,刘邦大惊失SE。真没想到二哥居然有这么个有本领的儿子,这样的人绝不是能久居人下的,再想想自己的儿子懦弱的懦弱,小的小,完全不是刘濞的对手,他有些后悔封刘濞为王,这不是给自己后代自掘坟墓吗?可是他话已经说出了,已经无法挽回了,于是只能凭借自己的权威镇住刘濞让他不敢造反。
刘邦于是拍着刘濞的后背对侄子说道:“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者,岂若邪?然天下同姓为一家也,慎无反!”刘邦认为过了五十年,刘濞也老了是不可能造反了,因此他故意说五十年,并且表示这个人是刘濞,表示大家都是一家人千万别造反。
刘濞万万没想到叔叔会怀疑自己要造反,他刚刚经过奋斗成为诸侯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怎么可能造反,因此他的喜悦心请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随之而起的事对叔叔一家的怨恨和恐惧,他战战兢兢的表示“不敢”。
就这样一场册封仪式不欢而散,刘濞带着怨恨去了吴国,而从这里开始吴王刘濞成为了全国知名的谋反嫌疑人,所有人都认为刘濞将要造反,而这种怀疑伴随了刘濞一生,以他真的造反实现。而更让刘邦想不到的是他居然一语成谶,他随口一说的五十年后东南有人造反,结果在接近五十年的时候刘濞果真在东南造反。
刘濞果然胆识过人并且能力出众,他到了吴国果然稳定了吴国的局势,使得东南一带迅速平静下来,在平定英布造反后长达五十年没有出现战乱。
刘濞对于长安发生的一系列动乱,吕后掌权,大臣诛杀诸吕等等事件丝毫不感兴趣,只是一心经营自己的封地,利用吴国有着铜矿靠海的便利,他依靠铸钱和煮盐使得吴国不用收税就十分富有,可是就在天下太平时,却发生了一件惨绝人轮的事,这让刘濞越发的憎恨叔叔一脉。
刘濞的太子刘贤前往长安朝拜皇帝,汉文帝命皇太子刘启陪同刘贤。刘贤自幼生活在吴国,他的老师和身边人都是楚人,为人彪悍不拘小节,这让刘贤也没有礼法的观念,丝毫不尊重皇太子。
刘启很生气这位弟弟的行为,最终在二人下棋时,二人发生争执,刘启愤怒之下拿起棋盘砸向刘贤,没想到就这一下居然将刘贤打死了。
汉文帝对刘启很生气,可是人都死了也没有办法,总不能把儿子杀了偿命,于是下令将刘贤运回吴国安葬。
面对儿子的遗体,刘濞老泪横流,他又想起叔叔当年的话天下同姓一家,既然是一家,为什么你的孙子就该打死我儿子,难道我儿子该死吗?刘启就算是皇太子也不能随便杀人,而且杀了人居然连一句道歉都不说,刘恒对自己连一句慰问都没有,就这样运回来了,冷冰冰的扔给自己让自己处理,这是人干的事吗?什么一家人?叔叔一家根本就没把自己当一家人!
刘濞越想越气,他对着送儿子遗体回来的使臣愤怒地说道:“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然后下令把儿子遗体运回长安,让皇帝处理,并且公开表示自己有病今后不再入朝,同时他开始整顿军备,只要皇帝下旨训斥自己,自己就起兵,反正儿子也死了,自己拼了老命也要给儿子报仇。
刘濞的行为无疑将了汉文帝一军,刘濞谋反嫌疑举国闻名,难道他要因为这件事要谋反吗?刘恒于是将所有的吴国使者扣押起来,仔细审问。最后一个使者表示吴王确实没有病,他害怕皇帝要发兵处理他,所以准备造反。
刘恒听了认为刘濞无辜,毕竟谁儿子被杀能不着急伤心,况且自己做得确实过分,刘启杀了刘贤,自己没有安慰刘濞,这才让刘濞起了反心。刘恒不希望刘濞造反,毕竟刘濞一旦造反,过错实在是自己造成的。因此刘恒下令厚葬刘贤,同时赐给刘濞几杖,表示大哥老了有病在身以后就不用入朝了,在吴国安享晚年吧。
刘恒的一番草作使得刘濞失去了造反理由,刘濞本身并没有想造反,况且他确实老了,于是取消了造反计划。
就在刘濞要安享晚年的时候,他的杀子仇人刘启继承了汉朝皇位。刘启即位后重要老师晁错。而晁错十分不满刘濞,在汉文帝的时候就屡次要求削弱刘濞,不过汉文帝出于现实考虑没有同意,而刘启继位后,晁错再次要求削弱刘濞,理由就是刘濞要谋反是公开的秘密,他为此准备了几十年,造反是迟早的事。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刘启在最开始并没有动刘濞,而是先后处罚了其他藩王,短短时间内,楚王赵王胶西王等诸侯王先后被处罚。
刘濞看到这种局面开始害怕了,他知道自己被人怀疑,怀疑了几十年,而且他和 刘启有仇,自己绝不可能躲过去,于是他开始拾起当年的造反计划,既然你们怀疑老子要谋反,那么老子就圆了你们的愿望,我真造反给你们看看。
刘启和晁错对这个联盟没有任何察觉,他们还在按部就班地进行自己的削藩计划,终于处理吴王的那一天到来了,朝廷决定消掉刘濞的会稽豫章两个郡。
这道命令一出,刘濞终于举起了反旗,终于造反了,他以“诛晁错清君侧”为由造反,大家预料的那一刻终于到来了,他这次造反距离他被封王,恰好过了四十多年,接近五十年了。
刘濞下令动员封地内六十二岁到十四岁所有人参军,之所以这个年纪是因为刘濞以自己的年纪和小儿子的年纪为标准,也就是说刘濞这一年六十二岁。
总之刘濞“不负众望”的造反了,随后“复仇者联盟”其他人也开始了造反,不过当初参加复仇者联盟的成员并没有完全行动。
齐王后悔了退出了造反,济北王被自己的郎中劫持,淮南王被国相骗走了兵权,因此最后参加造反的只有胶西、胶东、济南、菑川、楚、赵等国。
七个诸侯过造反,使得朝廷大为吃惊,虽然他们认为吴王刘濞肯定会造反,但是没想到他会联合了这么多诸侯国,一时间刘启方寸大乱,为了平息叛乱,他不惜杀了主张削藩的晁错,可是这个时候刘濞却没有丝毫罢兵的打算。他此刻要报仇,自己浴血厮杀,可是叔叔刘邦不信任自己,认为自己会造反,晁错认为自己会造反,全天下都认为自己要造反,甚至自己的儿子都被杀了,此刻他真的造反了,大家都应该满足了,既然造反了就不能停下了,他要杀向长安,彻底消灭不信任自己杀死自己儿子的刘启一脉。
在杀死晁错后,刘启才明白这次刘濞是来真格的了,于是开始认真平定叛乱,他派遣了周亚夫作为统帅前往平叛。
不过刘濞这个时候发动叛乱已经晚了。本来天下太平几十年,他突然叛乱打乱了百姓的太平生活势必不得人心,同时他老了,他变得十分顽固,认为自己是行伍出身,有着丰富作战经验,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拒绝了部下的建议,以至于出现了战略问题,最终一切都顺着周亚夫平叛路线进行,再加上刘濞的那些盟友实力太弱,以至于叛军屡次战败,进军困难,最后坚持三个月就兵败如山倒。
刘濞最后带着残兵败将逃到了东越想要依靠东越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结果刘启派人找到东越王,表示只要交出刘濞一定会给东越好处。
东越王不是傻子,强大的汉朝和一个败军之将,他还是分得清 ,于是东越王骗刘濞表示他已经整顿兵马,准备帮助吴王,邀请吴王前来慰劳军队,想要刘濞离开他的那支队伍。
刘濞病急乱投医信以为真于是带着有限几个人前往,结果一到现场就被抓住,随后被杀,他的头颅被送往长安。
吴王刘濞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两个儿子刘华刘驹从此亡命到附近的闽越,从此消失。汉景帝随后撤销了吴国,并且十分讨厌吴国,此后在汉朝吴国成了一个被回避的词语,西汉以及后来的东汉都没有再封过吴王,一直到东汉灭亡,吴国才再一次出现,不过那时已经是三国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