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最可贵的关系是什么,有人会说是亲人,有人会说是朋友,也有同事之间有可贵关系的,但你觉得对立关系之间会有可贵的关系吗?也许一般人想不到,但其实还是有的。那就是对手的尊重。
对手之间最容易产生的是仇恨,这种仇恨常常有置对方于死地的力量,但如果多次交锋,依然是棋逢对手,那么对对方的尊重就会油然而生,也许是因为对手关系,也是一种关系,在关系之中必然产生观感,如果这种观感是尊重,那么说明这个对手的水平和人品都让人另眼相看。
黄道周,福建人,家贫,好读书,十四岁就有了才名,但到了三十八岁才入仕为官,封建时期的学子都对科举时的考官有感机之请,称为老师,黄道周也不例外,对赏识自己的考官袁可立非常感机,他感机的方式很特别,为老师写了一本书,相当于为老师立传。
黄道周是一个非常有道学气息的人,只有觉得自己正确的事请,就非常坚持,这让他经常得罪皇帝,也经常被贬官,最严重的一次被贬成平民。
第一次是因为钱龙锡被袁崇焕案件牵连,黄道周觉得钱龙锡是无辜的,就不断的为钱龙锡辩解,这让崇祯非常恼火,把他降了三级,但是也就没有杀钱龙锡了。
还有一次是因为黄道周身体不好,辞官回乡,作为临别礼物,特别叮嘱崇祯的用人之道做了很多指导,崇祯觉得他是找借口编排自己的不是,于是把他罢免了。
但是崇祯时期的大明实在太需要人了,所以崇祯后来又启用了黄道周,这回,黄道周做了一件影响大明国运的事请,那就是拒绝议和。在朝堂上说义正辞严,说的崇祯帝和杨嗣昌很没有面子,最终只能取消议和。崇祯由此评价他是一张佞口。
对这个事请,后人对黄道周的评价说法不一,由于当时大明面临着满清和起义军的内忧外患,多年战争,实在是有点玩不转,与满清议和也不失为一条道路,如果历史走向能够稍微温和一点,满清也许不会入关。
中国也许能够获得发展资本主义的机会,到八国联军时期,也许没有后来那么难看,所谓的扬州十日甚至南京大屠杀都不会发生,但是谁又能知道自己的一腔孤勇后面会是尸山血海呢?黄道周,只是坚持的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请。
回到当时,黄道周因此又付出了降级的代价,做了照磨,照磨不是去磨面,是对部门的收支进行审计的工作,是属于很低级的小官。
但是属于黄道周的霉运还没有结束,两年后,有人向崇祯举荐他,结果崇祯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大怒,把举荐他的人和黄道周一起充军了,虽然崇祯后来又让黄道周复职,但黄道周对崇祯已经彻底失望,于是回乡,专心学问了。
黄道周回乡的时候,没想到大明会亡,更没有想到取而代之的居然是清朝,他是个连和清朝议和都不愿意的人,如何能够接受清朝的统治,于是他再一次出山,应了南明宏光朝廷的邀请,做了礼部尚书,还兼职吏部侍郎。
这两个都是大官,但这样的官在宏光朝廷就没有前途,因为仅仅八个月之后,宏光朝廷就被灭了,然后黄道周又到隆武朝廷做官,这回还是礼部尚书,但兼职的是兵部尚书,说起来官也很大,这回黄道周准备给清军玩点真的,他集合了一群反对剃头令的群众,大概一千多人,开始抵抗清军,但文弱书生根本就不是马上民族的对手,他的结果就是节节败退,自己也被活捉了。
牢狱之中的黄道周,不仅没有屈膝投降,还写了一副对联,嘲讽早已投降清军的洪承畴,说他没有史可法那样的忠诚,洪承畴心中惭愧就为黄道周求请,但没有作用。黄道周为表达自己的不屈,在狱中开始绝食,整整十二天。
黄道周最终被清军杀害了,他在刑场上,向南而拜,之后咬破手指,留下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浩然正气,荡溢其间。
被砍下头后,黄道周头落身不倒,人们在身上又搜出七个大字,大明孤臣黄道周。
黄道周的死讯传到隆武朝廷,隆武皇帝宣布停止临朝,并把忠烈的谥号赐给了黄道周。而百年之后,乾隆皇帝有感于黄道周的气节,也赐给他一个谥号,叫忠端。就这样,黄道周拥有了两个朝代的谥号。
在民间,人们也对黄道周充满了尊重,传说他在刑场上,因为绝食太久显得没有经神,就被刽子手嘲笑,说他怕死,结果黄道周说是因为太饿了,刽子手才知道他是绝食十二天的黄道周,敬佩于他的气节,刽子手急忙为刚才的无礼下跪道歉。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如果连毁灭他的人也觉得他是应该得到尊重的,那么这个人也应该是成功的。
另外说一下,黄道周不是一个简单的官僚,他其实更多的身份是一个学者,他一生勤于著学,留下了大量的著述,他的文,书法和绘画都有很深的造诣,对当朝的学术学风也很又自己的见解,他在当时的文人中很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