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红花提取的天然成分能抗氧化、TUO敏消炎、保湿、延缓衰老
橄榄中提取的天然成分能预防SE斑与皱纹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易芝娜
1月6日,广东科学中心倾力打造的《变“美”记》化妆品主题展览在广东科学中心绿化中庭正式对公众展出。
展览展示了从古至今化妆品的演变与发展,也探讨了化妆品与美的关系,介绍了如何区分化妆品的成分、如何科学地选择和使用化妆品,还与观众分享了近年来所倡导的化妆品环保消费理念,呼吁人们从“我”做起,选择“绿SE化妆品”,践行保护地球环境的“绿SE行为”。
古人如何使用化妆品?
展览内容的一部分是化妆品的演变过程。
原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开始用米粉作粉底上妆;秦汉时期的人们已发明了铅粉,于是有了“铅华”一词的由来;魏晋时代流行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籽汁,合成“紫粉”,用它能起到提亮肤SE的作用;而唐人则用细粟米制成“迎蝶粉”敷面,这样更不容易TUO落;到了宋代,有了石膏、滑石、贻贝粉、麝香、益母草制的“玉女桃花粉”,能“令光白润泽”;明代则以紫茉莉果实制成“珍珠粉”,内含多种营养成分,除可修容,还有护肤养肤的功效;清代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尤其滋养肌肤,深得慈禧太后喜爱。
唇妆的演变也异常丰富多彩。战国楚宋玉《神女赋》中说:“眸子炯其经朗兮,瞭多美而可视;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地其若丹。”可见,在先秦时期已出现妇女美化唇部的现象。人们将朱砂研磨成粉,拌入动物油脂,再将其凝固成膏状,就制成了最早的唇部化妆品。早期唇脂只是糊状,盛放于特定器皿之中,进入隋唐后唇脂才渐渐被加工成为固体,并逐步演变成现代的管状。
古代女子的唇妆样式在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流行款”——汉代女子妆容总体上相对简洁,通常使用上小下大近乎三角形的唇妆式样;魏晋时期唇妆样式演变成扇形;除了红SE的朱唇外,南北朝时还兴起一种以乌膏染出的“嘿唇”,南朝徐勉《迎客曲》中便有“罗丝管,舒舞席,敛袖嘿唇,迎上客”;唐朝唇妆种类丰富,女子喜欢在唇上描出圆形、心形、鞍形等不同形状,甚至曾风靡过樱桃形和花朵形唇妆。历史上最为出名的“樱桃小口”就出自白居易的家伎樊素,因此有了“樱桃樊素口”的说法;宋朝的点唇样式比唐代少了,橙SE点唇是主要流行SE,北宋秦观《南歌子》中的“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指的就是这种唇脂颜SE;到明朝,唇妆又与魏晋时期有了相似之处,与现代的“咬唇妆”更为相似;清朝唇妆则主要有两种:一是上唇涂满,下唇只在中间点上一点,在宫廷中颇为流行;另一种则是比较复杂的花瓣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