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发是个大产业
被吓到的其实仅仅是美国当地的发廊。对印度而言,焚烧几百套假发不会令一个价值几亿美元的产业伤筋动骨。这个11亿人口的国度,总有足够的发源。从乡间凋敝的小庙到城市里恢弘的寺院,常常有虔诚的信徒削发敬献。
比如香火鼎盛的提鲁巴提(Tirupati)神庙里面,常年驻扎有600名理发师,每天可为上万名朝圣者削发。头发经过简单处理后,卖给附近的工厂。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寺庙本身的维持和修缮,另外三分之二则支持当地的孤儿院、学校、医院等公益事业。
售出的头发被洗净、梳理、打包,有的还要染色烫卷,之后辗转运往海外。此时的发丝不再是泰戈尔诗中“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的静谧,或者“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的馥郁,而是数以吨计的商品。它们用塑料袋包裹,在集装箱里面层层重叠,等待远渡重洋。
印度商务部每年都要统计头发产业出口额和出口地,仿佛这不是人的一部分,而是与大豆、小麦没什么区别的普通商品。
印度头发每年出口总额达数亿美元。商务部的网站上显示,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突尼斯、意大利和美国位列出口地前五位。官员们还专门派出两个代表团,把欧盟和东盟国家挨个儿跑了一遍,到处推销印度头发。
不独印度商务部,联合国全球商品交易的数据库里,也罗列有三种头发交易的数据——未经处理的头发、染色或烫过的头发、已经制成胡子和假发的头发。
从地球的一边到另一边,来自印度的青丝,被接到各色人种、不同国籍的女子头上。给予者出于敬畏,售出者为了利益,购买者因之美丽。万千头发仿佛并未死去,好像也不算获得新生。1公斤头发能卖600美元,1吨头发来自于4000名女人。远洋贸易的巨轮鸣笛出海,悲喜应该早已留给神前刀起发落的瞬间。
曼妮不曾被染烫损伤过的头发被打包运到德国,一周之后,在慕尼黑的发廊里面,被一位27岁的时髦女孩接到头上。当得知这是一名30岁的印度女子感谢神的礼物,德国女孩惊讶之后,感叹说:“我为此感到荣耀。”
而在纽约布鲁克林的那个夜晚,从傍晚7点到深夜12点,300多套来自印度的假发燃烧了整整五个小时。可以想象,夜色里,顶着各色假发的塑料模特歪七倒八,火苗和黑烟慢慢吞噬那些没有生命力的合成笑容。仿佛也是一场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