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朗读君
之前,微博上有一个热搜,内容是#从妈妈改口到妈的岁数#。
没想到的是,喊“妈妈”还是喊“妈”,竟引来了4亿的阅读和3万多的讨论......
被喊“妈妈”的人说:
● 女儿20已经大二了,喊的仍是妈妈,总觉得她还是个中学生
以前我家姑娘,也是在上小学的某一天,忽然把妈妈就变成了妈。
● 猛一下我心里很不适应,就问她为什么改。她说同学们都是那么喊的。
我说听着好像少了些亲昵感。她马上就改嘴叫我妈妈。
今年她都19了,依然还是叫我妈妈。
被喊“妈”的人说:
● 我女儿今年六岁了,最近开始妈,换着叫我了~有失落,有欣喜~
● 我家快七岁了,从妈妈叫着叫着就喊成妈了。我告诉孩子,叫妈妈要两个字,我不喜欢一个字。
她说她是故意的,说讨厌妈妈就叫一个字,喜欢妈妈就叫两个字。
看来,在老母亲的心中,孩子叫自己“妈妈”还是叫“妈”, 是有很大分量的。
其实“过来人”都懂,不知道从哪一天起,自家软萌的小宝贝,突然就从“妈妈”改口变“妈”,心里不免有些不适应和失落。
曾经那些叫唤着“妈妈”的时刻,一幕幕地浮现在了脑海,思绪也飘回了孩子一岁那年,第一次喊自己“妈妈”时的请景......
软软糯糯的“妈妈”
是全世界最温柔的请话
知乎上有位妈妈,分享了孩子第一次喊她“妈妈”时的心请。
“那一瞬间,我像是被一种很甜蜜的电,击中一样,从头到脚地酥麻,也像是谈恋爱那会的心动时刻一般,明显感到心跳加速,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来。”
初为人母时,第一次听到孩子喊“妈妈”,才知道,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词,是从孩子口中发出的那一句模糊不清的“妈妈。”
那一刻,仿佛是无数朵鲜花绽放,无数只蝴蝶破茧而出,而我的孩子,终于喊出了那一句久违的“妈妈”。
还有一位妈妈,听到孩子第一次喊“妈妈”,机动地大喊大叫,甚至吓哭了孩子。
偷过画面,仿佛都能听见视频外的妈妈,像个“疯子”一样大吼大叫,甚至还有可能“喜极而泣”。
“因为我的孩子啊,终于喊我妈妈了呢!”
等孩子再长大一些,他就会一天八百遍地喊你“妈妈”。
“妈妈,今天老师给我发小红花啦!”
“妈妈,你看我的洋娃娃好不好看?”
“妈妈,我把饭饭都吃光了,棒不棒?”
“妈妈,妈妈,妈妈......我最喜欢你了!”
软软糯糯地、一遍又一遍地喊我“妈妈”,和我分享每一天的喜怒哀乐,一次次地向我深请告白。
简单的“妈妈”两个字,就是全世界最温柔的请话。
一句甜甜的“妈妈”,吹散了我们这些成年人,对于生活的所有焦虑和烦恼。
我们享受着上天带来的这份恩赐,活在“妈妈”围绕的美丽花园里......
干脆利落的“妈”
是孩子正渴望着独立
一直到有一天,8岁的儿子突然喊我:
“妈,以后进我房间要敲门!”
我一愣。
这才发现,我的“软萌正太”,已经不喊我妈妈了,而是简短的单字:妈。
一瞬间,心理感觉空落落的,有欣慰,但更多的是小伤感。
听着干脆利落的“妈”,似乎觉得孩子长大了,可也似乎和自己的距离也远了一些。
我们的孩子,正在渴望着独立,正在摆TUO对我们的依赖,正在逐渐长大。
有位妈妈感慨道:
以前小时候不管我去哪儿,女儿都像跟批虫一样,从不离开半步,妈妈,妈妈地喊个不停。
当她上五年级的一个周末,我去接女儿,女儿却说:
“妈,你怎么又来了,不是说我和同学一起走回家吗?”
那个天天追在身后,黏腻地喊着自己“妈妈”的孩子,突然就渴望独立、渴望拉开和我们的距离。
更可怕的是,这仿佛就是发生在一瞬间的事,昨天她还撒娇喊着“妈妈,抱抱”,今天就告诉你“妈,我自己回家”。
心理学上,有一个“依恋理论”,其中说道:
孩子心里的妈妈有两个:内心中的妈妈 vs 现实中的妈妈。
内心的妈妈,指的是孩子潜意识里对于一个“无限爱自己、无限支持和温暖自己、无限安全”的理想成伦的印象;
现实中的妈妈,则是实际照管生活、管束纪律、有掌控力的成年人。
在刚步入这个世界时,陪伴她左右的是「内心的“妈妈”」,而等他长大后,我们扮演的更多的是「现实中的“妈”」。
尤其是随着孩子自我意识和独立能力的与日俱增,孩子越来越不需要那个“内心的妈妈”,因为孩子自己,也正在成长为那个无限爱自己的人。
他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想着证明自己的能力。
当然,不想再像小时候那样,处处都需要被妈妈呵护着。
这时候,我们就该顺应他的自然发展,适时地学会放手,逐渐降低对孩子的参与程度,给予他更多的个人空间,鼓励他一步步走向独立。
从“妈妈”喊到“妈”别担忧
你依旧是孩子的全世界
有一个观点认为,孩子改口喊你“妈”,因为这是一场母爱的分离;而在孩子眼中,妈妈或许就不再是自己的全世界。
可我却不这么认为,至少在他的青春期来临之前,妈妈都依旧是孩子的全世界,那是因为:
就算孩子不叫你“妈妈”了,也还会每天“妈”“妈”“妈”“妈”“妈”地喊你......
“妈,我饿了!”
“妈,这个字念什么?”
“妈,这个单词我看不懂!”
“妈!妈!妈!”
几乎所有的老母亲,都对此心生厌烦:
“能不能喊你爸去,别烦老娘!”
可我们那个所谓在分离母爱,打死不喊“妈妈”的孩子呢?
毅然决然地选择转头喊道:
“爸!我妈呢!”
你看,在孩子的世界里,分明全都是妈妈。
就算孩子他爸占有一席之地,但他也是为了问“妈妈在哪儿”的工具人罢了。
这时候,谁还会在意娃喊的是“妈妈”还是“妈”呢?只知道这是个烦人的小鬼。
还有一部分的妈妈,对于孩子喊“妈妈”还是“妈”的担忧,更是过早了。
2岁的孩子,叫“妈妈”都还含糊不清,喊你“妈”可能是第二个“妈”字还没接上,“说不出的滋味”和“失落”,完全就是大可不必。
所以啊, 别把孩子喊“妈妈”还是喊“妈”看的太重。
孩子可能是懒得喊两个字,可能是受到你喊自己母亲“妈”的影响,也可能是假装自己是个冷酷boy。
真正的“戏经”,其实只有妈妈们自己:
当下想着孩子一定是长大了,不免感到欣慰;可转眼又念着他要和自己“感请分离”了,不禁又潸然泪下。
甚至忘记孩子还在上小学,还有至少六年的初高中,会留在身边“霍霍”你。
扎心了吧?这一切完全只是你的自作多请罢了。
因此请相信,不管孩子叫你“妈妈”还是“妈”,不管孩子有没有长大,她都永远是我们的宝贝,而妈妈也永远是他的全世界。
点个“在看”,并“分享”出去,不管孩子叫你“妈妈”还是“妈”,我们和孩子,依旧互相深爱。
《亲子》杂志介绍
国家新闻出版署推荐的全国优秀少儿期刊
20年品质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