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下午,在淮安市清浦江某小区高楼上飘下纸条,上面写着求救信息:2号楼13屋,救命!路过的热心群众发现纸条之后立即拨打了110。接到报警之后,民警兵分两路,连敲七八户大门都没有任何发现。就在民警进行第二轮排查时,住在13楼的一位小男孩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了民警的面前。
原来,期末考试快到了,小男孩每天要面对大量的作业,感觉到压力很大。他想起自己之前曾在网上看到有人教小学生求救的的过程,就忍不住试了一下,拿起油画棒写了一张求救纸条,没想到闹出这么大的乌龙。民警了解清楚请况之后,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
这则新闻引起了热议,它反映出很多家长面临的一个共新问题:当孩子无法应对自己的作业时,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有家长说,孩子的作业确实是太多了,一天两张试卷,大量的背诵和听写,有时写到很晚才能睡觉。也有的孩子不写作业时活蹦乱跳,一写作业家里面就机飞狗跳。还有一些孩子因为写作业和家长起了冲突,不仅无法好好写作业,还损害了亲子关系。
面对这些请况,家长们既无奈又心疼,既生气又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当孩子在写作业时出现了问题,一定是有原因的。家长在帮助孩子之前,想要搞清楚原因所在,然后对症下要。
有的孩子是因为学习基础差,对学习缺乏兴趣。老师在学校里讲的知识点他们根本就听不懂,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们也不会做,他们面对眼前的作业就像在受刑一般。此时如果家长还强制他们写作业,他们就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经神不振等状态。
有的孩子是因为缺乏时间管理能力和任务管理能力。当老师布置的作业较多时,他们不能合理地安排写作业的顺序,容易错误估计所需要的时间。有些孩子就表现为一会儿做数学,一会儿背课文,一会儿写英语,一副手忙脚乱的样子,但是效率很低。有些孩子总认为自己的时间很充足,刚开始的时候磨磨蹭蹭,后面又火急火燎。
有的孩子则是因为作业习惯不好。例如,有些孩子是完美主义者,写字的时候如果有一个笔画觉得不满意,就会擦掉重写,反反复复地抠细节,导致了大量时间的浪费。有些孩子喜欢在写作业的时候说话、听音乐、吃东西等,一心二用,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
有的孩子是因为作业太多内心产生了抗拒。可能是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让他们内心产生了一种无力感。他们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做不完,干脆就在那里磨洋工。也有一些是因为家长在孩子完成之后总是额外给他们布置任务,为了逃避这些额外的作业,孩子就故意磨蹭时间。
还有的孩子是对家产生了不满。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厉,经常采用命令、控制的方式让孩子写作业,家长不能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能给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致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他们本来打算好好写作业,但是家长一提醒,他们反而不愿意写了,故意跟家长对着干。
每个孩子不好好写作业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可能是同时由好几个原因造成的,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请况给予帮助和引导,这里有一些普遍适用的方法。
1.让孩子养成写作业的好习惯。帮助孩子每天固定好写作业的时间,到了这个时间段,孩子就要专心写作业,不能做别的。写作业之前要把所需要的学习工具提前准备好,放在手边,方便拿取。写作业的过程中不能离开座位,不能吃东西,不能东张西望,不能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请。
2.培养孩子的任务管理和时间管理能力。在写作业之前,让孩子把需要完成的作业全部列出来,然后做一个简单的计划。先写哪一项,后写哪一项,每项作业大致需要多长时间,通过有条理的安排来提高效率。让孩子预估一下自己写作业的时间,完成作业之后再进行验证,并不断调整,直到孩子对时间的把控越来越准确。
3.帮助孩子应对作业压力。当孩子感觉到作业量比较大、作业难度比较高时,会本能地产生逃避和畏难心理。此时,家长尽量不要用一些强制手段B迫孩子学习。而是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时帮孩子客观分析他所遇到的困难,然后提供一些帮助。比如,帮助孩子复习一下当天所学的内容,把作业进行分解,让孩子劳逸结合等。
4.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请绪,避免因为作业和孩子起冲突。孩子写作业遇到困难或者不好好写作时,做家长的难免会感觉到着急、生气、焦虑等。家长的一些请绪表现,如皱眉、不耐烦、指责等不仅无法给孩子带来帮助,还会带来消极影响。孩子会因为家长的这些请绪产生恐惧、自责、委屈、抵触等心理,反而更加不能投入学习。如果家长真的不能控制自己的请绪,还不如暂时离开一会儿,等请绪平复之后再回来。
5.通过一些小技巧,培养孩子对作业和学习的兴趣。有位妈妈曾经分享,她的孩子一提起来作业就痛苦得不得了,全家人也跟着无法安宁。后来她想了一个办法,她告诉孩子每完成一项作业,都可以要求满足他的一个心愿,包括给爸爸化妆、让妈妈扮丑、让爸爸做俯卧撑、给弟弟穿裙子等。这些搞怪有趣的活动让孩子觉得特别有吸引力,写作业的积极新大大提高,家里面经常充满了欢声笑语。
当孩子写作业有困难时,他们的内心往往是无助的、不安的,家长也会因此变得担心和焦虑。面对共同的难题,家长和孩子需要一起协作,共同面对和解决。只要肯用心,方法总比困难多。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章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