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归属感和价值感,会怎么样呢?可能他就会丧失信心,会有很多不当的行为。简·尼尔森用的一个词是“孩子的不良行为”,在这里,简·尼尔森提醒大家说:我们一定要区分开什么是孩子的不良行为,什么是孩子在犯错,这完全是两码事儿。一个不到一岁的小孩子吃饭吃得到处都是,这不是不良行为,这是正常行为。一个两岁的小孩子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儿,这不是不合群,因为他还没到社交的阶段,所以这是正常的行为。
那么,真正的不良行为是什么呢?真正的不良行为一共有四种:
第一种是寻求过度关注。这样的孩子,只有在得到大人的关注时,才有安全感,大人是不能离开一分一秒的,只要大人的注意力不在他身上,他就会显得焦虑、不安甚至是哭闹。
第二种是寻求权力,这样的孩子只有当他说了算或是可以对他人发号施令的时候,他才有归宿感。当孩子寻求权力的时候,就意味着家庭中要发生权力争夺了,这个成因主要是我们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强迫多了一些。
第三种是报复,当孩子在父母那里,在家里或是一个共同体里,感受不到归属感又不能被理解,还时常被强迫的时候,孩子就会出现很多报复新的行为,你让我不痛快,我也要让你不痛快,你伤害我,我也要伤害你。
第四种,是自暴自弃,已经绝望了,不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不相信自己能有归属感,就是破罐子破摔,要让他人知道就不能对我寄予厚望。这个时候你骂他也无所谓,你鼓励他也没反应,整个人就是消极无力的。
如何来识别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呢?
首先,你要体验一下自己的感受以及你想采取的行动,其次,看看在你行动以后孩子的反应。如果你的感受是心烦、恼怒、着急、愧疚,同时你想要去提醒、哄劝、替孩子做他已经可以做的事请,而孩子的反应是暂停片刻,但很快又回到了老样子,或是换成另一种行为吸引你的关注,那么孩子的这个行为,就可能是寻求过度的关注;如果你的感受是被机怒,受到了挑战或受到了威胁,同时你想要去把孩子扭过来或是算了,先不计较了,而孩子的反应如果是变本加厉或是志得意满,孩子的这种行为就可能是寻求权力了;当你感受到伤害或是难以置信,同时想采取的行动是以牙还牙,而孩子的反应是行为升级,那么这个时候,孩子的行为就可能是报复;如果你感到绝望、无助、无能为力,想要放弃的时候,孩子也更加消极,更加退避的时候,那么孩子的不良行为,应该就是自暴自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