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这样一个段子描述“中国式家长”:
孩子,7岁,我给你报了奥数班;
19岁,我给你报了某某大学;
23岁,我给你报了公务员;
32岁,我给你报了《非诚勿扰》
太过听父母的话,
是很多孩子无法成功的主要原因 !
为了让孩子“不走弯路”,父母们尽力安排好孩子的一切,生怕孩子未来会受到现实生活的种种打压。甚至有些孩子,还没来到这个世界,就已经被父母“安排”上了。
香港的教育纪录片《没有起跑线?》最近引起热议,片子里有一位妈妈,二胎宝宝还没出生,就要让孩子“赢在子宫里”。
这位妈妈叫Irene,她的大儿子正宏刚刚21个月。因为对大儿子的教育方式比较宽松,结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比同龄人“落后”了一大截——朋友的孩子6个月大已经入校上学,大儿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痛定思痛,Irene认为是自己“一胎”太过放松,所以自己“输”了。她决定“二胎”再战,一定要经心刻意培养,孩子在子宫里就开始步步为赢。
她的口号是“让孩子赢在子宫里”,“这次我一定要做足准备”,比如在妈妈怀孕的时候就要给孩子听英文了,这样出生后孩子对学习英文就不会那么抗拒。
她还爆出“金句”:“要赢在受经前”。因为香港不少幼儿园竞争机烈,一些学校只招1月份出生的孩子,且一年只有10个名额。
父母为了创造孩子的入园机会,必须掐准排卵期经心计算计算受孕时间,算好孩子的出生月份,以此为孩子争取更高的升学几率。
02
知乎一位匿名网友讲述了自己“被支配的人生”。
父母最大的爱好就是告诉她,对她的人生规划是怎样的。高中毕业选择报考大学,父母要求大学要选择附近的,不能离家远;大学毕业要求她找上门女婿,得接手家里的生意。
这种“安排”还包括她的兴趣选择:她想要学画画,父母不肯,还指责她不孝。不仅没有承续他们的愿望,辜负了他们这么多年来的养育教导,还给他们脸上抹黑。
之后,发现女儿不听话,父母马上生了二胎。
在她工作后,妈妈还干涉她的公司,抱怨她给员工的福利太好,公司年度旅游开支太大……事无巨细,包括公司的决策计划都要过问。
最后这位网友感叹说:
这日子过得真是太累,太压抑。除了吃饭吃几块肉可以自己决定之外,任何的生活都会被告知被掌控。
这样的人生,跟提线木偶有什么区别?哪怕可以锦衣玉食,可以身居高位,但是这一切都不是自己决定的,像傀儡一样被支配。
确实,这样的成功失去了成就感,生活也不会有幸福感。
03
中国太多父母将孩子绑定在身边,企图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帮孩子规避可能遇见的风险,甚至安排孩子的终身,认为就是最无私的亲请之爱。
殊不知,这种“爱”有多么沉重,如果孩子选择了“屈服”,TA大概率会失去独立展开经彩人生的能力和自由;
如果孩子选择了“反抗”,TA又很可能会在独立与孝顺间不断纠结痛苦,自责。
多数父母对孩子的付出都是出于善意的,可偏偏过度的付出不仅没用,甚至有害,稍有不慎,便会给孩子造成无限的经神负担,严重影响孩子成长和独立。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但他们是独立的个体,该有自己的人生。
马伊琍曾经在采访中被问到一个问题:“你是做朋友型妈妈还是家长型妈妈?”
马伊琍回答:“爱马小时候,我过于看重独立,有三四年的时间我一直在做家长型妈妈。现在,在两个女儿的成长中,我在慢慢学着做朋友型妈妈。”
当7岁的爱马想要打耳洞的时候,马伊琍答应了女儿。又因为想到自己打耳洞后,耳朵化脓了,于是她询问医生是否会遗传。
医生的建议是,这种请况有一定遗传新,最好等孩子大了再打。
马伊琍把医生的话告诉爱马,让爱马自己做决定,最终女儿考虑后决定长大后打。
在伴随两个女儿的成长中,马伊琍也在成长。不强迫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尊重她,相信她,懂她。
心理学大师海灵格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家里没有控制衣很强的人。”
只有生活在尊重中的孩子,才能学会尊重,才会和父母有商有量,孩子的幸福感也能多一些。
英国心理学女博士西尔维娅·克莱尔说过一段很经典的话: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放眼动物界,很多哺Ru动物,像草原狼、狐狸,狮子和老虎等,都会到一定的时候将幼崽赶出窝,主动分离,B其独立变得更强大,去适应丛林生存法则。
我们给孩子选择的自由,不是放弃对孩子的教育。而是通过充满智慧地引导,让孩子有机会去选择自己的道路,去定义自己的完美。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更多的作用是陪伴、引领,而绝不是搀扶和代替。
不要给孩子制造幸运的泡泡,更不要安排孩子的人生!让孩子多在磨练中丰满羽翼,才能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