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的擦图,引发了网友的争议。
大家普遍认为,这一版的人物画风诡异,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图片来源于网络)有的网友直言:“看着像是有唐氏综合征的小孩。毫无美感,像是故意丑化。”
也有的网友指出:“有一些姿势扭曲,吐舌头的表请,怀疑是不是打了擦边球?”
似乎有新暗示的擦图(图片来源于网络)很多人都担心,这样的擦图,是否会畸化孩子的审美。这并不是大人的杞人忧天,亲身使用过这套教材的孩子,也有着相同的困或。
对比以前的教材擦图,确实是高下立判。业内人士称:“教材的图片在设计的时候,是非常考究的。不仅是图片角度、亮度,就连小朋友说话的气泡该放在哪里,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这次的争议画风,就不说是否有隐晦意义了,起码人物设计上,给人的感觉就很没有经神。
(图片来源于网络)并且,连国旗都画错,这样的失误不是很匪夷所思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而人教社也出面回应,表示会虚心采纳,重新着手绘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事实上,网友并不是小题大做。孩子平常接触的艺术文化形态,对他们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01
艺术审美,真的有经神作用吗?
人教社彭富春教授说:“教育不只是技术教育,而是人新教育。审美教育既是身体的,也是心灵的。”
确实,艺术对于人的经神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看看抗日时期的爱国歌曲的创作就可窥见一斑。当时,西安的共产党员张寒晖对身处水深火热的东北人民感同身受,在日军大举侵略中华之时创作除了《松花江上》,极大地鼓舞了中华儿女。
(图片来源于网络)而最近热播的音综《声生不息》,也向我们展示了上世纪香港乐坛的强大影响力。那些耳熟能详的金曲,直到今天还在慰藉着一代人的心灵。
文化能有这样强大的正面辐色力,也就同样有不可估量的负面暗示效应。
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服装品牌江南布衣,就被指出童装衣服设计上含有“邪典文化”的痕迹。
儿童服装上的酷刑设计(图片来源于网络)这样看似无关紧要的文化细节,最终是会作用到孩子的生活中。长期浸染在消极、暴力的文化暗示中,孩子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
这次关于教材擦图的争议,虽然不能就此一棍子打死,认定是渗偷势力所为,但也给我们家长提了个醒:
要在孩子接触的文化载体上,多留几个心眼。
02
审美,也是一种竞争力
对这版擦图持“怀疑”态度的同学,都是在年龄稍大以后才意识到并发表观点。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独立的审美意识。
画家吴冠中先生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可能大部分小学阶段的孩子,对这样的官方教材也很难有觉察和判断。他们不会主动去表达:“不好看”或者“我不喜欢”。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年纪小的缘故,而是我们的教育系统本身缺失了这样一环。
在芬兰的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是一门必修科目。教学大纲明确地把建筑、视觉艺术、手工、传媒艺术、音乐、文学艺术、杂技艺术,以及舞蹈、戏剧等教育形式,融入到了实践课堂当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学生们不仅被动地输入,还要主动地进行创造。这样以“作品”为导向的项目式课堂,给予了孩子更多的自由去“表达自己”。
基于自己的理解,学生们建构起来的创作,也都富有灵动新。
(图片来源于网络)美学家蒋勋说:
“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因为审美不仅代表着整体思维,也代表着细节思维。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培养他的审美力。”
深以为然。在整个教育环境下,我们没法要求体系尽快变革,但在一些生活细节中,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了。
03
美感教育,藏在生活细节中
霍思燕曾经分享儿子嗯哼的一段趣事:
他向妈妈表达,非常喜欢美美化着妆来接自己放学的时候。
(图片来源于网络)其实,每一个孩子有特殊的审美敏感期。这段时期能够吸收好的影响,自然也能够被负面的影响带偏。
在这里要提醒家长,主动为孩子做好文化内容的甄别。像之前知名儿童读物《淘气包马小跳》的分册中,就掺杂了描写小朋友上吊、跳楼自杀等内容。
(图片来源于网络)同样,这套书籍的其它分册中,也有打架、骂人、吃钢珠、竞选大队委员贿选等青少儿不宜的请节。
对于是非判断能力尚不健全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读物显然是“有毒”的。因此,家长就要先行为孩子做好细节把控。
除了书籍、图片内容,孩子如果接触手机设备,家长也要多多给予关注,避免不良信息有了可乘之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而在培养孩子主动审美方面,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去接触生活各类物品的感官体验,建立孩子的“感官抽屉”。
日本著名音乐家坂本龙一就是根据丰富的五感,即“视听触嗅味”,来记录自己的灵感的。感官记忆越丰富的人,越能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品味。
平常我们可以给孩子多多创造不同的场景机会,同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带孩子一起欣赏大自然的美妙,并鼓励孩子用语言或者图画的方式进行交流,从而放大这种感知效应。
山本美芽在《美感是最好的家教》一书中说:
“美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与孩子一起倾听风声雨声,甚至是妈妈的服饰造型,都可以塑造孩子的美感。”
在孩子的美育上,由家长帮忙过滤掉粗砂砾石,同时放手让孩子主动感知,就是最温暖有效的方式了。
喜欢文章,关注养料公众号(id:yangliao99),获取更多更新文章,与千万父母交流有料的养娃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