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
(香港还有这种小学)
最近看到一个新说法,毁三观,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
有一个很流行的育儿观念: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将来能取得更大成就。
但最近,这种说法被证伪了,而且如果你刻意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的话,很可能会毁了孩子。
一切都来自1970年代斯坦福大学做的一个实验。老师给小孩子一块儿棉花糖,然后说老师要出去一会儿,如果等下回来的时候,你没有吃掉这块儿糖,那就还能额外得到一块儿。实验的结果是,30%的孩子忍住了没吃糖,而这些孩子在之后的人生当中也比其他孩子更优秀,所以科学家就得出结论,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将来更有出息。
这个实验结果被很多育儿书采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的家长。家长们甚至故意去测试自己的孩子,当看到他们延迟满足的时候,就欣喜若狂,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成功人士。当看到孩子不能延迟满足的时候,就非常沮丧,仿佛看到了自己悲惨的后半生。
有的家长受延迟满足思想的影响,刻意培养自己孩子的延迟满足,比如孩子提要求的时候,故意不满足他。
但是,后续的研究,几乎完全否定了这个理念 。
别的科学家在重复斯坦福的研究时,发现孩子们能不能忍住不吃糖,关键并不是孩子天生有没有延迟满足能力,而是取决于其它两个条件,一个是孩子对这个老师是否信任,另一个是孩子的家庭条件。
如果这个老师之前有过说话不算数的请况,孩子就更不会延迟满足;如果这个老师从没对孩子们说过谎,那孩子们就更容易延迟满足。
如果孩子家里不怎么给糖吃,就经不起棉花糖的有或,更不容易延迟满足;如果孩子家里不限制他,吃糖不是个事,那就更容易延迟满足。
换句话说,孩子们不傻,他们做出的反应很理新。
延迟满足其实根本不是天赋,而是一个结果。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还好,只不过是又证伪了一个不靠谱的育儿观念而已。
但当我们发现延迟满足跟信任有关时,就知道如果家长刻意去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孩子要什么,家长都延迟满足,那在孩子眼里,其实等于撒谎。
这么培养出来的孩子,对家长,对社会,根本没有信任,总是先把别人想成坏人,总是鼠目寸光。
总算知道,生活中这种人是怎么来的了。
所以,不管怎么样,不能骗孩子,不能觉得拖拖拉拉还是为他好。该给的,什么时候给,给多少,总量控制,提出要求。否则,孩子就会觉得,大人都是这样,社会就是这样,那不仅是社会的悲哀,更是孩子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