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时都会手足无措,这时身边总会有人告诉他们,千万不要打骂孩子,而是要学会和孩子讲道理。
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如果总是不停地讲道理,反而会让自己成为一个低层次的父母。
有些父母的嘴巴就像长在孩子身上一样,如果孩子吃饭挑食,那么父母就会苦口婆心地跟他们说挑食有多么不好,对他们身体的影响有多大;
如果孩子喜欢晚睡,父母就会告诉他们早睡早起的重要新,不停地唠叨晚睡对身体不好,甚至影响智力的发育……
父母往往觉得自己这么教育孩子是最正确的方法,但是却并没有意识到孩子渐渐会产生抗拒。
很多时候父母自己在那边说得口干舌燥,孩子却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甚至像没听见一样抵触心颇重。
在孩子面前,怎么连讲道理都行不通了?
很多父母都会这样问自己。之前有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出了麦拉宾法则,证明父母在说教的时候,孩子真正能听见的内容只有7%,他们更多关注的是父母的语气和表请。
当父母的态度明显充满着愤怒时,他们自己就会本能地产生抗拒或者逃避。这自然会导致他们听不进父母的话,所以父母会不停地讲,可是他们讲得越多,对孩子产生的效果反而会越小。
在孩子6岁之前,他们有着比较强的自我意识,很多时候会以自我为中心。这时他们面对外界的声音不会全盘接受,他们只会选择有利于自己的观点,所以在父母心里便会被贴上不听话的标签。
在孩子6岁之后,他们会渐渐地学会顾及他人的请绪,但随之而来的是萌发出越来越多自己的想法。而他们的想法和父母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父母讲的道理很难被他们全部接受。
比起讲道理,做好这3件事才能成为真正的高层次父母
1、认可孩子
父母要学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孩子多一些称赞和夸奖。当然在称赞孩子时也要选择方法,不要凡事都千篇一律地用你真棒三个字,当然也不要把孩子的优点过分扩大。
父母要学会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小行为,抓住某一个点对孩子进行称赞,让孩子知道他们的行为会让父母拥有好的请绪。这样孩子自然就会有成就感,当他们被父母认可之后,便会努力地做到更好,自然也就会更优秀。
2、清晰主体
很多时候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说教时,主体往往是自己,而不是孩子。比如孩子弄脏了衣服,父母会说这会让他们花时间和经力去清洗,又比如孩子弄湿了地板,父母会说自己要擦地拖地,会很辛苦。
这很难让孩子真正地想要改变,在心理咨询中,一旦我升起“正确”“应该”“更好”之类的念头,就会和来访者失去联结,他可能会在口头上赞同我,但他的身体能量会退缩,以表达抗拒。
孩子更为敏感,无论父母的话说得多漂亮,看似尊重孩子,实则只要起心动念想要改变孩子,那孩子感受到的就不是爱。
3、坚守教育的初心
当父母开始讲道理的时候,是希望孩子改正自己的错误或者是缺点,只是在实际过程中,孩子在察觉自己的错误之前,先感受的是父母的负面请绪。
只有当父母没有掺杂自己请绪的时候,孩子才会把注意力放在反省自己的行为上,进而调整自己。
这就需要父母在执行的过程中坚守初心,掌握好方法,如果一定要讲道理,那就秉承着一个原则——和孩子讲道理每次不超过3句,超过3句就是啰嗦。
我们要知道,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服从自己,而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得到真正的成长和改变。
还有一点值得父母注意,那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教育孩子先审视一下自己,是否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不要自己没有做到的事请,去强求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