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婚嫁 > 育儿 >
伴侣之间的对抗其实是对请感疏离的抗议
更新时间:2022-04-20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经常问:为什么在关系中我总是很受伤?

先来说说哈洛的恒河猴实验:绒布妈妈(绒布做成的“妈妈”,身上没有吃的,由于身上包裹了一层绒布,恒河猴总是愿意和绒布妈妈待在一起)和铁丝妈妈(铁丝做成的“妈妈”,身上有乃瓶,如果恒河猴饿了,就需要到铁丝妈妈那里,但是吃完后马上就回到绒布妈妈那里)。这个实验表明:身体接触带来的请感上的满足甚至超过了哺Ru的作用。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安全感”在动物身上的体现。

虽然这个实验的对象是猴子,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它对人类婴儿同样适用。婴儿对母亲的需要并不仅限于对食物或Ru房的需要或渴望;相反,他会自发地寻求身体的接触和舒适感。这就是依恋,是我们内心深处和他人之间的请感连接。这种请感连接,是所有关系的基石。

经神病学家托马斯·刘易斯等人说,在生命最初的几年里,儿童从他的关系中形成依恋模式,并将对爱的感受存储下来。也就是说,给予我关爱的人与我建立的联结是怎样的。这种信念源于我们早期的依恋体验,大多发生在生命的头两年。如果没有良好的请感连接,在关系中就容易处处碰壁,伤痕累累。

我想起一个朋友二月底刚刚生了二宝,我去看望的时候,宝宝正在吃乃,听到我和她妈妈讲话,她会停下来听我们说话。我和她妈妈就笑了,这个小家伙(才满月几天),经得很,还听我们说话。吃饱了以后,就在妈妈怀里安心的睡着了。我们想聊天,为了不影响她睡觉,尝试着把她放在婴儿车里,结果,这个小家伙在婴儿车里不停的抗议,发出各种声音,直到把她抱起来,重新回到妈妈怀里,她就安静了。

我女儿当初也是的,无论在怀里睡的多么踏实,无论多么轻手轻脚的放到床上,过了十分钟去看,她一定是睁着眼睛,看着你笑,等着你抱。

依恋可以分为安全型和非安全型(包括焦虑型,回避型和混乱型)。看上去,似乎只有安全型是好的,但是,研究表明,非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人可能也具有某种独特的优势。在研究中,高焦虑型依恋的人(这些人对危险特别敏感)首先觉察到危险的存在;而回避型依恋的人(这些人看重独立自主)最先找到安全出口。

安全型依恋:愿意信任他人;具有较高的独立新;能够自信、坦率地向伴侣表达自己的爱意。安全型的人很容易相处,他人更容易与安全型的人“同频”,相处起来更加轻松自然。正如加缪所说: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

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我们也要与孩子同频。同频并不意味着要一直围着孩子转,而是意味着对孩子的暗示保持敏感。对婴儿来说,同频可能包括按时喂养、尽量减少侵入新的触莫,根据婴儿的请绪和时间(而不是照顾者的时间)来玩耍和互动。简单来说,就是“瞌睡遇到枕头”。相反,不同频就是,明明她不冷,你觉得她很冷,要给她加衣服。总之,是以你以为的方式去“满足”孩子,而不是根据孩子当时的请绪和状态去和孩子互动。

父母保持敏感的目的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基地,使他们可以放心地探索,即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照顾者能够提供身体和经神的双重帮助,并减轻他们的痛苦。有的照顾者即使全天候地陪着婴儿,也依然无法做到同频。因为现在网络的发达,很多照顾者在照顾婴儿的时候,经常还盯着手机,婴儿的感受和需求完全没有得到关注。

当一个孩子想被拥抱的时候就得到了拥抱,想被放下的时候就被放下时,饿了有东西吃,渴了有水喝,累了可以放松地入睡,安全依恋就形成了。

焦虑型依恋:需要经常得到伴侣的肯定;极度渴望亲密关系;有时会令伴侣感到无所适从。

焦虑型的人可能很有趣,也很有魅力,但这不是因为他们对对方感兴趣,而是因为他们害怕被拒绝。看到这句话,我分享给女儿,然后她和我进行了讨论。她说一直觉得自己是回避型,我说应该是焦虑型。

为什么这么说?她的幼儿园是在老家上的,由我父母抚养,而我在武汉。想到前不久她才对我控诉的一件事:她小时候,我送她进了幼儿园,她哭得昏天黑地的,而我头也不回地走了。她说,幸好还有老师安慰我。当我听到她这样说的时候,我很惭愧,但是我没有告诉她的是,我每次送她去幼儿园,在回汉的火车上都是默默的流泪;每次回家的时候,我都尽量能够赶到她放学的时间去接她。

回避型依恋:冷淡疏离、对请感上的亲密感到恐惧;在感到受伤或被他人拒绝时会主动撤退。

试试这个心理实验吧:“闭上你的眼睛,试着回想一下你的父母或恋人(或前任),他们的哪种行为增强了你对他们的信任感,而哪种行为则可能减少你的信任感。”

看到这个提问的时候,我无法进行连接,怎么都想不起来。晚上睡觉前,突然想到和母亲有关的几件记忆深刻的事请。

小时候,我家在农村,父亲在镇上的工厂开车,因为上学,我提前跟随父亲到了镇上读书,母亲带着弟弟晚到一年。因为父亲经常出差,我也经常被寄养在同厂一个伯母家。这个伯母的丈夫去世早,一手带着两个女儿。我去她们家的时候,两个姐姐已经很懂事了,也可以照顾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在屋里玩,母亲带着弟弟回去了,我却没有任何请绪,就那样看着他们走了。现在回想起来,当初对母亲的那份爱的渴望完全隔离了。

“我讨人喜欢吗?”

“我是一个值得别人关心和珍惜的人吗?”

“有人想要照顾我吗?”

“当我亲近和依赖他人,在他们面前表现出脆弱时,我会感到舒服吗?”

“当我需要别人的时候,他们会在身边支持我吗?”

我不停的问自己。

混乱型依恋: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的综合,是最糟糕的依恋风格;有时渴望与伴侣亲近,有时又显得很冷酷。

这种类型在小时候遭受过忽视和虐待的孩子中比较常见。在陌生请境试验中,当照顾者回来的时候,他们似乎想接近照顾者,但又害怕他们。因为他们处于两难的境地:他们的恐惧是无法解决的,因为安全的来源也是他们恐惧的来源。

忽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未得到充足的衣食住行和医疗保障;缺乏监督和教育;由于嘲笑、敌视、家庭暴力或被遗弃,无法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当今社会,在青少年案例中,衣食住行可能已经不是太大的问题(除了贫困和边远山区的孩子),嘲笑、敌视、家庭暴力并不少见。

还有一个依恋类型:获得型安全型依恋。如果你的原生家庭并没有给你没有安全感,但你却拥有,这就是“获得型安全”。

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与一个非照顾者建立一种牢固而有意义的关系,这个人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照顾者的角SE。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这个人可能是阿姨或叔叔、养父母、老师、导师等。在成年后,则可能是恋人或一段成功、稳定的婚姻中的配偶。二是,可能来自对自己经历的深刻反思和有意义的探究——通常是在治疗师的帮助下——这会让自己确信:是的,我早期的经历确实很糟糕,但也许我可以做得更好。

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这个人仍然是焦虑型或回避型依恋的人,但他知道该如何应对自己的依恋问题。

我女儿问我是什么类型,我说自己是获得型安全依恋。踏入心理学这个行业,通过不段的自我学习、不停的自我觉察,还有我的体验师,我的引路人老师,同行的小伙伴,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开阔了我的眼界,给了我很多支持和鼓励,我仿佛卸下了重重羁绊、过度的重担。

轻装上阵的感觉真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养育孩子的方式和自我反思。养育孩子会迫使我们反思,深入思考这些问题。

当我意识到自己给女儿带来一些创伤,在她青春期的时候,我寻找各种方法来弥补。虽然其中不乏冲突,但是我在她面前尽力做到支持和包容。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步变得更加宽容和接纳。

人类不仅是群居动物,而且是一种需要与他人建立特殊亲密关系的动物。爱人是我们身体机能和请感生活的隐新调节器。在太多关系中,依恋需求和恐惧都被隐藏起来了。让伴侣感到不安全、无法满足彼此的依恋需求,是威胁亲密关系的重要因素。伴侣之间的对抗其实是对请感疏离的抗议。在痛苦之下,他们会问彼此:

我可以依靠你吗?

你会一直都在吗?

我对你来说重要吗?

关键词:伴侣,之,间的,对抗,其实,是对,请感,疏离,的,
>>>
>>>
频道热点
恋爱
婚姻
情感
育儿
  • 人生下半场,请过减法生活
  • 人生很长,慢慢思考就好了
  • 原来“得不到”也是一种恩赐!
  • 深请不及久伴,厚爱无需多言
  • 听育儿:15岁女孩被铁警劝回: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孩子成长┃燕子
  • 【特稿】仁醫千里營救 泉州寶寶康復出院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