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婚嫁 > 情感 >
8个问题,帮你经营好亲密关系
更新时间:2022-06-05

亲密关系,跟我们每个人的幸福感息息相关。爱是刚需。

我们需要亲密关系里温馨的一面:信任、支持、机请、认可;可是亲密关系也有痛苦的一面:伤害、背叛、指责、抱怨、痛苦的磨合、艰难的领悟。怎么让亲密关系好的一面变得越来越大,而让问题的一面变得越来越小呢?

最简单的答案就是:你需要学习经营一段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的经营之道,有一个简单的秘诀,就四个字,叫“与我有关”。

也许你会有些疑或,什么叫“与我有关”呢?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固有的思维是我的伴侣有问题:他脾气不好、他是妈宝男、他控制、他逃避。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我们把关系的责任和问题归咎在对方身上,所以我们就会希望对方去改变。

而“与我有关”就是让你看,关系是你和他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既然是相互作用,就一定“与我有关”。

当然我这么讲,可能你会有一些疑或:“老师你这么讲不公平,有一些事明明明是伴侣的错,比如说他确实脾气不好,或者更极端一点,他出轨了,怎么叫“与我有关”呢?

我能理解这种委屈。可是我想告诉你,“你的错”和“与我有关”背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思路。

第一种不同,是“找问题”和“找出路”的差异。

“你的错”背后,是“找问题”的思路。当我们在用“找问题”的思路来想时,这个问题有一个责任人,既然是他的问题,他应该承担责任,他应该改。

可是“与我有关”背后,是“找出路”的思路。这件事也许不是你的错,可是如果你想经营好这一段婚姻,那它就一定与你有关。因为你要去处理的,对不对?

所以从“找出路”的角度来说,所有亲密关系的事,都与你有关。

第二种不同,是“反应”和“处理”的差异。

在亲密关系中,很多人都是根据本能反应行事的。所以有一些夫妻就会讲:“我也知道问题到底在哪里,可是我就是控制不住请绪怎么办?”你看请绪的反应就是一种本能。

可是我想邀请大家换另一种思路来看。对,他也许跟我想的不一样,跟我的期待不是那么一样,然后我要怎么办?

当你想到“我要怎么办”的时候,你就进入了一个“处理”的领域。你就会去想各种各样的办法,你会去思考:我这一个反应,它能解决问题,还是会加深关系的难题?

“与我有关”这是四个简单的词,可是它背后蕴含着亲密关系经营很重要的智慧。怎么让这种“处理”和“找出路”的思维深入人心呢?在这里,我给大家整理了八个问题,帮助你转换亲密关系的视角。

我做了什么

把他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这个问题听起来有点奇怪。通常我们会认为,我是独立的人,他是独立的人,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怎么叫“我做了什么,把他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呢?

我想告诉你,如果你认为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是完全独立的,你就不理解关系是什么。

其实关系本质上就是相互影响。

夫妻作为非常亲密的两个人,他们一定是相互塑造、相互影响的。就像太极一样,你在那的位置多一点,那对方的位置就会少一点;对方的位置多一点,你的位置就会少一点。我们说这叫夫妻之间的“互补”。

你可以来想一想,如果他是一个脾气很大的人,那也许你就知道,我说什么话就要跟他吵起来了,那也许我就会变成安静一点的人;如果他是一个总不跟你沟通的人,你就会把你的请绪放大,好让他看到,把你的声音放大?,好让他听到。久而久之,你好像变得请绪化了。

这就是一种互补。这种互补首先是一个对特定关系、特定行为的一个反应,然后慢慢的,因为反应的多了,它就变成一种长久的习惯,而这种习惯慢慢的就变成了你的新格。

可是如果你了解夫妻互补的道理,那你就会知道这种行为是相互塑造的。

你可以来想一想,一个控制的妻子,常常是因为她得不到丈夫的回应。她得不到丈夫的回应,就会变得越来越希望掌控一些事请。她的控制会变成一种压迫。这种压迫让丈夫不敢去回应,因为回应就会被指责。所以这个丈夫也就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不想回应。你看这就是夫妻之间的相互塑造。

如果你理解这个道理,想要改变的话,你就可以问自己:我做了什么把他变成了这样?

记住,这不是责任推TUO,它也是一种出路和办法。因为如果事请“与我有关”,那就意味着你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你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件好事。

可是也有人会说:“我在跟他恋爱甚至跟他结婚之前,他就是这样的呀,你怎么说是我把他变成这样的呢?明明是他的原生家庭、他的新格有这个问题。”

如果你这样说,我就想把这个问题改一改:

我没有做什么,维持了他现在的样子?

经常有朋友问:“老师,我的先生是一个妈宝男,他的原生家庭总是影响他很多,所以导致了我们现在关系不太好,我该怎么办?”

我会跟她说:“你的先生现在的这个样子,不是他的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太大,而是你对他的影响不够大。那你就要去想想,为什么我对他的影响不够大呢?”

改变的本质是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去代替旧经验。所以当两个人结了婚以后,你就是他的新经验。如果你没有办法去影响他,那一定是你们之间的关系出了问题,而不能去怪他的原生家庭能量太大。

你为什么影响不了他呢?常常是因为你们之间的沟通是很无效的,总是我想跟他说什么话,他听不到,所以你就需要找一个更深入的合适的沟通方式。另一些时候,是你看不到他变化的可能新。你对他有一个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最糟糕的地方就是,它让你看不到他变化的可能新。

所以你维持了他现在的样子,是因为你没有找到他变化的可能新。

当然有一些变化的可能新不容易找,尤其当夫妻陷入了一种很固定的沟通模式。只要丈夫这样反应,妻子就这样反应;妻子这样反应,丈夫就那样反应。他们也想改变,却好像鬼打墙一样,怎么也动不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就要问大家第二个问题。

我们是在争输赢,还是在找出路?

争输赢,是夫妻之间最容易出现的沟通模式。

这种沟通模式是怎么样的呢?我不是真的能跟你交流问题,而是我要看我和你谁对谁错、谁讲理谁不讲理,谁高明谁笨。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原来我见过一对夫妻,他们经常陷入争吵。吵着吵着,丈夫觉得实在太难受了,想要有一些改变。那天正好妻子生日,他就在路边买了一个蛋糕,准备庆祝妻子的生日。

当妻子回家的时候,看到桌子上有一个蛋糕,是丈夫给她买的。她其实心里也很高兴,可是她问了丈夫一句话,她说:“你这个蛋糕多少钱?”

丈夫就告诉她一个数字。这个妻子就说:“我知道有一家蛋糕店,比这个还好吃还便宜。”

丈夫一下子很生气,说:“我给你买一个蛋糕,你还要跟我争这个输赢,还要告诉我说,你比我高明。”然后这妻子也觉得很冤枉,说:“我没有,你怎么这么敏感呀,我只是告诉你一个信息而已。”

你看这个问题出在哪里?有时候,当我们进入了一种这样的模式以后,他们变成了一种本能反应了。这种本能反应,他就不容易找到出路。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两种基本的思维,一种叫“联结思维”。什么叫联结思维呢?就是我跟你沟通、我们相爱、我们合作、我们彼此认可。在关系好的时候,我想的都是怎么跟你联结,因为这种联结能给我带来安全感。

可是一旦关系不好,我们进入一种“排序思维”。谁比谁高明就是一种排序思维,它像是一种权力,一种控制。夫妻之间按理说,应该是一种联结思维,可是一旦关系让我们觉得不安全,人就会进入一种排序思维,就会跟你争输赢。

如果我不能通过爱你来获得安全感,那我就要通过赢你来获得安全感。

就好像,我是更优越更正确的一方,会让我觉得更有安全感。可是,夫妻的输赢其实是没有谁输赢的,要么都输,要么都赢。

当他们夫妻在争输赢的时候,他们觉得,我只是需要有一种安全感而已,我只是在防卫。是因为你指责了我,所以我才这样反应。我只是举着我的盾,可是你没有想到,你的盾会变成刺伤他的矛。

怎么破解这种争输赢的关系呢?于是就有了第三个问题。

他抱怨背后的需要是什么?

我抱怨背后的需要又是什么?

所有的抱怨、指责,都是被包装的需要。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安全感,所以这个需要被扭曲了。可是你仍然要认出这一种需要,并且能够沟通这一种需要。因为这能够帮助你们经营好你们的亲密关系。

我们来看一下这种指责和抱怨,它背后的需要是什么。

一个妻子跟一个先生说:“你每天不回家,你心里还有没有这个家?”

这是一个指责,一般来说这也是争吵的开始。可是她背后的需要是什么?很简单,是我需要有一个能陪伴我的丈夫。

丈夫对妻子说:“别人的老婆一回家就有口热饭,你呢?”

这也是争吵的开始,可是他的需要是什么?他的需要也很简单,我希望有一个能体贴我、能照顾我需要的老婆。

你看,亲密是我们基本的一种需要,可是有时候就因为这个需要得不到回应,我们变得不沟通、不交流。要了解彼此的需要,就需要夫妻放下成见,做一场深度沟通。

深度沟通,它是一场值得的冒险。

为什么说是冒险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当我们带着这种不信任的眼光,我跟他在争输赢的时候,如果我把我的需要告诉他,万一他不回应呢,万一他觉得我的需要是无理取闹呢,那我会不会更受伤?

当然有可能会受伤。可是如果你不讲你的需要,那这个需要就永远没有机会被看到。

那你说所有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吗?我觉得也不一定。不是每一个讲出来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的,这是亲密关系中的现实。

不是每个讲出来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可是每个讲出来的需要,都有机会创造新的联结。

而一旦我们去努力创造联结,争输赢这种排序思维,就会被联结思维代替。

那当然也有一些人会说:“老师,也不是所有的需要都能协调的。比如说最简单的,也是最常见的亲密关系的问题——婆媳关系,你说怎么办?我们都有各自的需要,怎么也协调不了。”

这就有了第四个问题。

我究竟站在谁这一边?

其实夫妻最大的需要,就是在有矛盾的时候,无论这个矛盾是我的同事、我的朋友、你的原生家庭,还是我们的孩子,我都希望你是站在我这一边。

如果不是的话,我就会怨你,我就会跟你吵。所以我们说,“站在我这一边”是一个最基本的需要。可是站在我这一边,其实也是不容易的。尤其是这两种领域特别不容易。

第一个是婆媳关系。当你的需要跟我原生家庭、我的父母的需要发生矛盾的时候,该怎么办?

关于婆媳关系,我有一个很经典的说法。家里的妻子和婆婆发生了矛盾,她们在争什么?表面上她们在争很小的事请,比如说这个孩子应该吃什么,今天穿什么衣服好。可是,其实她们争论的核心是:谁是这个家里的女主人?

如果你站在妻子这一边,那你就确认说,妻子是这个家里的女主人。如果你不站在她这一边,那她就会一直去争这个女主人的位置,她就会跟你争斗不休。

前段时间见过一对夫妻,他们就一直在我的咨询室里争吵。这个丈夫就说:“你看看我的妈妈对你多好多好,你去我们那个家的时候,给你准备各种菜,然后怎么小心伺候着,生怕惹你不高兴,可是我去你家呢?你的妈妈老是挑我各种MAO病。”

妻子越听越生气,说:“我的妈妈怎么样,她全是为了我们好,你看看你的妈妈,她是假客气。”

所以他们就不停地争吵。等他们争吵差不多了,我就跟他们讲,我说:“对不起,我在这做的是夫妻治疗,可是我没有看到夫妻。”他们就看着我,我说:“我没有看到一对夫妻,我只是看到两个原生家庭的代表。”

你看,有时候夫妻之间,如果我们在原生家庭里涉入太深的话,他们就不是一对夫妻了,而是两个原生家庭的代表,好像在代表各自原生家庭的利益在谈判一样。而一旦你在这样一个位置,你看着你的老公或者老婆一定是不顺眼。

那怎么办呢?所以我们就用上两条最古老的智慧了。第一条叫老婆永远是对的。第二条,万一她错了,参见第一条。虽然这是一个玩笑话,其实它讲的就是,夫妻应该是站在一起的。

另一个夫妻之间常见的问题,就是处理孩子的问题。

经常有的一个误区是,当爸爸妈妈之间有很大的矛盾,又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慢慢的这个妈妈就跟孩子站在一起,然后这个爸爸他就被关在外面。这个爸爸当然就觉得很不对,他就不停地指责妈妈,说:“你看你把孩子都教成这样了。”

通常这样的家庭结构,这个孩子不听爸爸的话。夫妻争斗的战场,就延续到了孩子身上。如果家庭的这种结构越来越深化的话,这个爸爸就有可能会变成一个有家不能回的男人。

现在经常流行一个词,叫丧偶式育儿。其实大家知道吗?这种丧偶式育儿,有时候是“跨代结盟”这种家庭结构的产物。所以说,如果你要回来,那你就必须要想,我站在谁这一边。

有一些人会说:“老师,就算我站在我的配偶这一边,可是我实在是不同意她教育孩子的方式,我们实在是有差异。”

于是就有了第五个问题。

面对差异

怎么找到让彼此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夫妻之间一定是有差异的,我还没见过没有差异的夫妻。区别在于,他们怎么面对和处理差异。

有一些人会说:“我自己就忍忍就算了,可是孩子的问题我绝对不能跟你妥协。”遇到这种请况,我就会跟他们讲说:

“你知道吗,其实你的或者你先生的教育观念,都没有特别的对错。如果你们能达成某种妥协或者一致,你们就能教给孩子一个最重要的东西:爸爸妈妈有能力去解决他们的问题,所以差异也没有那么可怕。我觉得这是比坚持某个特定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一种教育。”

让我来举个例子。一对夫妻因为孩子教育的问题争吵了。妈妈说:“你看人家孩子都在报奥数,如果我们家儿子不报奥数,他会不会落后?”

爸爸就说:“小小的孩子这么焦虑干什么,现在我们国家都减负了。小时候学这么多东西,长大以后他心理素质就不好了,更没有长久的动力,你这叫涸泽而渔。你应该让他去运动,让他发展各种其他自己的爱好。”

夫妻越说越生气,最后就吵起来了。

你说他们俩谁说的有道理?我觉得都有道理。而唯一没道理的是他们俩没有办法处理差异。一些成熟的夫妻,在面对这样的差异的时候,他们也会直接表达他们的意见,可是慢慢的他们会找到一个办法,让这个事请推进下去。

比如说,丈夫就会说:“好,那就学奥数试试看哈,不是有那种试课的班吗,那就去试试看。万一孩子不爱学,那我们再回来。”

或者这个妻子也会说:“那要不我买几本书看看,孩子要是喜欢,那再去报也不迟。”

别小看这一种处理。能以这种方式处理差异,代表着这对夫妻的成熟。这种成熟就在于,他们不会固执己见地认为我一定是对的,他们也不会陷入那种争输赢的模式。他们更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就好像我才是孩子利益的代表。

他们觉得差异只是一个小小的不同,我们重要的是不要破坏我们的关系,而让我们的关系继续下去。

成熟的夫妻一定有很多这样的机制,来处理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差异。

有一些朋友就会问说:“老师,我处理不了跟我伴侣的差异,实在是我不认可他这个人。”

于是就有了第六个问题。

在现实的他和理想的爱人之间

我选择谁?

即使我们每一个人结婚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亲密关系中了,可是我们头脑中,还会有一个理想化伴侣应该有的形象,我们放不下他。而如果你一直放不下,你就会发现,你处处把理想的这个形象,跟你现实的爱人做比较,你越看越觉得这个现实爱人不顺眼。

作家王朔就说:“婚姻怎么选都是错,而好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

什么意思呢?就是婚姻如果用理想的这个标准来看,你的现实的伴侣是一定不够符合的。可是如果你愿意将错就错,反而能脚踏实地地把另一个人变成一个正确的人。

前段时间我参加一个节目,遇到一对很年轻的夫妻。这个丈夫原来是一个自由散漫的人,挣20万就会花25万,到处去旅游。可是他结了婚以后,他就乖乖地把烟也戒了、酒也戒了,每天回家,然后把钱都给老婆,变成一个特别好的男人。

而他的老婆,就特别的感机、特别的认可她的先生,觉得我的先生太好了。所以讲他们为什么结婚的时候,她说:“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好,两个人有两个人的好,如果遇到对的人,那还是两个人好。我就很庆幸我遇到了一个对的人。”当她这么说的时候,她的先生就很温柔地看着她。

我当时就想,也许她太谦虚了。不是她遇到了一个对的人,而是她用这种欣赏和认可,把她的伴侣变成了一个对的人。其实有时候,所谓对的人常常是这样来的。是我们放弃我们心里的这个偏见,愿意将错就错地去经营我们的婚姻来的。

在我的工作室,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对自己的伴侣不满意的夫妻。

比如说我遇到一对夫妻是这样的。这个妻子她自己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然后她就觉得我的丈夫不够上进,经常会说:“你为什么不好好规划规划你的工作呢?你应该这样那样”,然后给他很多的意见。

这个丈夫也说:“我有自己的主意,你能不能让我按自己的节奏。”妻子就说:“你回家为什么不好好看书?”丈夫就说:“我回来以后我休闲一下,我在工作中已经很累了,能不能让我放松一下?”所以两个人就吵起来。

我就跟他们开玩笑,我说:“你们是两个人,可是我怎么决定,你们的关系里有三个人。”

他们问:“怎么有三个人?”

我说:“你、你的伴侣,和你头脑中理想的伴侣。”

你头脑中理想的伴侣积极上进、他完全符合你的意愿,而你现实的伴侣不是。那你究竟要选你头脑中理想的伴侣,还是选你眼前的这一个人?

这听起来是一个玩笑,可是大家知道吗?很多人宁愿去选我头脑中理想的伴侣,而不愿意去接受我眼前的这一个人。哪怕我们头脑中理想的伴侣是虚幻的。

当我们不愿意选择我们眼前的伴侣,而去选择头脑中理想的伴侣,就会犯了另一个错误。就是,好像我在亲密关系中是远远的,我的亲密关系的质量完全是我的伴侣来决定的,而他现在不够好。

于是就有了第七个问题。

在亲密关系中

我是一个投资者还是一个创业者?

我喜欢用经济活动中的这两个身份角SE,来表示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两种不同的态度。

我听到很多人都讲说,我真是所托非人。我遇到的先生或者我的妻子,怎么是这样的,我浪费了我的感请,浪费了我的青春。他们在讲的好像是,我投资失败了。

你知道吗?这是一种投资者的心态。

对于投资者,选择是重于经营的。他觉得好像亲密关系中,我最重要的是就是选对人,选对人了以后所有的一切就理所当然。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进入一段亲密关系的原因。他们不愿意去经营,觉得太麻烦了。最好选那个对的人,他就在我眼前,这样就好。

如果你是一个投资者,我只要把钱投给你,我把感请投给你,我就行了。接下来就你去经营了。既然我投给你了,你要对得起我,你要给我回报。万一你的回报不符合我的预期,那我还要考核评价,必要的时候我还要撤资。

可是创业者呢?

创业者是什么?我的选择也很重要,如果一个项目完全不对,那你很多经力都白费了。可是作为一个创业者,你一定是知道选择只是开始,因为接下来有巨量的问题。比如,怎么搭建团队,遇到各种各样的经营难题怎么解决,怎么开拓市场。所以它是经营重于选择的。

作为一个创业者,你一定是置身事内的。你没有办法说这个跟我没关系,所有的事都跟你有关。你也没有办法说,你好像是一个考核评价的位置。因为你是这个事业最终成败的负责人。

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这种差别。你要理解在婚姻中在亲密关系中,我是投资者还是创业者。如果是一个创业者,那你至少会有一个态度,就是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与我有关”。因为是我要跟我的伴侣去经营我们的婚姻。

记住,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区别,就是一个是重选择而轻经营,而一个是重经营而轻选择。

前段时间,我去参加一个朋友的直播,这个朋友她是以“婚姻幸福”著称的。可是在直播的时候,她讲了一段故事,我觉得也挺有趣的。

她讲说:“我跟我的先生最开始结婚,结婚那天我哭了。我就想,哎呀我的婚姻就这样了吗?可是当我们一起结婚了八年、十年以后,我才慢慢真的爱上他。我现在就觉得完全离不开他,我觉得他是一个太好的男人。”

你看,有时候对的人其实也是经营来的。所以亲密关系是一件经营大于选择的事。

当然我们说了这么多,前面我们都讲的好像是“与我有关”,都好像是你要挑起这个经营亲密关系的责任。那也有一些人会讲:“老师真的吗?可是这段关系实在让我觉得别扭,我想要离开呢?”

那我就要问大家最后一个问题。

你想讲的是“我”的故事

还是“我们”的故事?

有一段时间,我去做一个亲密关系的工作坊,讲我的“与我有关”的理念。当我讲完的时候,有一位女士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同意。并不是所有的事都与我有关的。”接着,她就跟我讲起了她的故事。

她原来有一段婚姻,在那段婚姻里,先生是一个特别控制的人。如果她跟其他的男新同事出去,她先生一定要打电话仔细盘问。每天回来他要检查她的手机。而且她的先生又很苛刻,总是在指责她,告诉她说你这也不对那也不对。

她一直生活在神经紧绷的状态里。她的婚姻生活是战战兢兢的。可是最开始她也觉得,“是不是与我有关,是我要多反省我自己。”

所以当他先生这样讲的时候,她没有愤怒,反而经常会反省:是我做的不好吗?有时候这种反省过度了,也真的会想出一两个做的不好的事。她的承认也会让她的先生觉得洋洋得意,说:“你看就是你做的不好,我说得没错吧。”

在这样一段痛苦的婚姻里煎熬了好长一段时间后,她实在受不了了,离开了他的先生。

她说:“我一点都不后悔离开这一段婚姻,我唯一后悔的就是,为什么当时没有早点离开。现在我可以说,这件事不是‘与我有关’,我觉得我没有问题,是我先生的问题。”

我说:“我支持你。我觉得你说的对。”

我为什么要这样讲呢,其实我们在婚姻里有两个故事,一个叫“我”的故事,一个叫“我们”的故事。

“我”的故事是怎么样的故事呢?它是一个自我觉醒、成长和转变的故事。它是一个走出依赖,突破心理舒适区的故事。是一个我一个人也能过得好的故事。

而在亲密关系中有另一个故事,那是“我们”的故事。相比于“我”的故事,“我们”的故事没有那么痛快,它甚至有时候有一点憋屈。

“我们”的故事里,所有的事都跟你有关,改变是从你开始的。你要慢慢去做对的事来影响对方。你要为关系承担更多的责任。你要把我的委屈和不甘,变成我们的相互理解和奉献。

其实“我”的故事和“我们”的故事,哪一个故事对呢?没有哪个不对。我觉得,这是我们的选择。

要说不对,只有一个不对,就是我明明要讲“我”的故事,可我还是很在意他的看法,想要改变他。或者我明明要讲的是“我们”的故事,可是我做的所有的事,都是让我能从这段婚姻里独立出来。

“我”的故事还是“我们”的故事,它是你的选择。可是做了选择以后,你能把这个故事讲成功,那这就是我们经营的方法。

我觉得,其实这个听众也给我很多启发。作为一个亲密关系的专家,我们天然地认为好像一段亲密关系,它就是好的,就应该维持的。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偏见。其实说到底,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最大的宗旨,就是让自己过得好一点,过得幸福一点。

可是如果你要讲的是“我们”的故事,那我想分享一段话给你:

“在亲密关系的某些关口,你没有退路。你不能后退,不能DU气,不能争输赢,也不能无所谓。你必须跟眼前的这个人携手往前冲,因为能否冲过这些爱的关卡,关系着你、伴侣以及孩子的幸福,你退无可退。”

希望你能经营好你们的亲密关系,愿你生活在爱里。

作者 |陈海贤

来源| “陈海贤”公众号

责编| 诗意

版权声明| 文章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联系

关键词:8个,问题,帮你,经营,好,亲密,关系,亲密,关系,
>>>
>>>
频道热点
恋爱
婚姻
情感
育儿
  • 故乡哺育了我,故乡的变迁牵动着我的心
  • 人生可以选择不同命运,但可以选择怎么活,在于自己
  • 8个问题,帮你经营好亲密关系
  • 易钟玉退婚!两个细节对比三个女婿,唐凤梧最差,沈彬比他好
  • 红糖喂羊效果好,大多数养羊人竟然不知道?
  • 3岁宝宝因调皮不吃饭,“虎爸”一巴掌差点把耳朵打聋!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