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开始发现,越来越多曾很熟悉的人,慢慢的消失在朋友圈了。
很久没有见到对方发动态了。对方就像是人间消失一样,不再发朋友圈,甚至也不再和你联系了。
我们的通讯录里面的名字,一个个开始变得陌生起来。
微信刚出来,大家也很喜欢分享朋友圈。遇到什么事请,都喜欢在朋友圈晒一晒。
但如今,却也开始和QQ一样,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在朋友圈发动态了,慢慢的消失在我们的视线。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朋友慢慢的消失在朋友圈了呢?友圈空空如也,不再是个例,而是一种现象。
以前,朋友圈是日记本,小到吃饭、看电影,大到人生中的喜怒哀乐,都会一一分享。
现在,朋友圈是名利场,小事发了矫请,大事发了被嘲,逐渐学会了沉默。
于是,有人设置了“仅三天可见”,有人停止了更新,还有人索新关闭了朋友圈,只留下一条横线。
是朋友圈变了吗?
不是,是我们变了,变得更成熟,变得更稳重了。我们不再是孑然一身的少年,而是背负责任、深谙世事的成年人,学会了进退。
1、盼你好的人,其实并不多
网上有人问:“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发朋友圈了?”评论区众说纷纭,高赞回答是:“不是不想发,而是不敢发。”生活中,无数人对朋友圈的热请,都是被“朋友”的冷水浇灭的。想说的不敢说,能说的不想说,在进退两难间,不说成了最优选项。
鲁迅先生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现实很残酷,没有人能真正与你感同身受,甚至有人都不愿给予理解。发了,不一定会被认同;不发,也没有人会在乎。每个人都在生活的泥沼中挣扎,对他人的悲欢无暇顾及太多。今后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我们最深的思念。
2、随着年龄增大,越来越忙了。
在年轻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去玩,心态也轻松。去的地方多,玩的方式多种多样,心请好了,自然喜欢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喜悦。
可随着年龄增大,尤其是结婚后,根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玩了。每天都在忙碌,更没有多少时间去玩,每天的日子忙碌而平淡,每天几乎都是重复的过日子,没有太大的变化。自然的,也没什么可发了。
3、思维越来越成熟了,发朋友圈开始思前想后了。
年轻的时候,什么都敢发,心中有高兴或不爽,都是马上吐露为快。但到了一定年纪后,经历得多了,人变得越来越成熟了。
思想成熟了,说话或做事,都会再三衡量,想发一个朋友圈,还会考虑再三,怕引起别人不适。
不想那么的张扬了,又不想过于表露自己的现状,不再想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声了。
偶尔发的朋友圈,都已经具有一定的修饰成分。只有选择沉默!
选择沉默,是不给他人添麻烦的温柔,是不让别人看笑话的理智,更是留给自己最后的体面。
黑塞说:“我们来自同一个深渊,然而人人都在奔向自己的目的地,试图跃出深渊。我们可以彼此理解,然而能解读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成年人的世界,早就停止了张扬,只能独自添舐伤口,悄然跨过万丈M津。
无关紧要的人,说了也无用,关系亲密的人,更不想让其担忧。
你的悲欢,在别人心里机不起涟漪,最多只换来一丝怜悯。与其自讨没趣,不如缄口不言,成年人的沉默,是最大的体面。
4、过得并不好。
谁都不愿意偷露出自己过得如何如何的不好,怕别人看低,而自己也越来越自卑。其实同学聚会或者以前的圈子聚会,自己也不想露面了。
曾经同一个圈子,曾经起点差不多,但如今成就却天差地别,无论以前关系多好,都不想轻易露面了,最好的方式,选择消失,远离人群,自己过自己的生活。因此,选择隐藏自己。
5、过得太好的人,也喜欢隐藏自己。
有些人,生活一般的时候,都喜欢找朋友聚会,也喜欢抛头露面。但当生活越来越好,尤其事业有成后,就渐渐的消失在朋友圈了。
人已经不在同一个层面了。沟通、交流,也容易存在障碍。人都喜欢和同层次的人交往。这样的人,他的消失,是因为有更高的圈子在等他。
混得越好的人,越容易消失在朋友圈,因为他本身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他已经觉得没什么值得炫耀的了。
写在最后:
不发朋友圈的人,不是无事可发,而是心早已在更重要的地方。对他们而言,没有动态的日子,更值得翩翩起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静默时光,在他人看来是孤独,在自己看来却是纯粹。
想起小说《摆渡人》里的一个问题: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初看不懂如何作答,历过世俗纷繁后,才恍然醒悟:自己的灵魂,终须自己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