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
从保温杯到中年职场危机,从辅导作业到中年男的油腻,近年来社交媒体上,关于中年人困境的话题频频刷屏,还有反映人到中年机飞狗跳的电视连续剧,比如最近热播的《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但其实我觉得,普通人的一生都是危机,只不过年少时仗着时间多就不着急,年老时觉得时日不多就破罐子破摔罢了。为什么中年危机总是被拎出来说,好像人的一生只有中年才有危机似的。
从壮年步入老年,慢慢走向日落黄昏的那种彻骨孤独,才是真正的无望、无告。记得当年我读村上春树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其中有句话描述过这种感觉:“我就这样一年老似一年,像贴在海底岩石的海参一样孤单单地一年年衰老下去”。“衰老”意味着在身体机能、认知记忆和社会关系各层面不可避免的丧失。衰老会在不经意间地到来,可能是某一次在上厕所时发现自己蹲不下去,也可能是因为打了个喷嚏而腰椎骨折。它发生在每时每刻,不疾不徐,一点点偷走一个人对生活的掌控感与自我价值感。被丧失感、无常感长年B迫,哪个人抗得住啊,所以人在渐渐老去之后,早晚要和世界和解,和自我和解,真正读懂古希腊盲诗人荷马说的“生命如同绿叶,当一代人繁盛时,另一代就飘零”,这就是自然规律!接受生命的安排,双手一摊之后,反而心境平和了。
不过,在坦然接受这自然规律之前,必然有许许多多的抗拒、痛苦、愤怒和惊慌失措。读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在一篇论年龄的文章中的句子:“年老和年轻同样是一项美好而又神圣的任务,学着去死和死都是有价值的天职。”死就死,还要学着去死,这不是笑死人吗?黑塞这个人身上带着一股书呆子气,加上德国人特有的那股认真劲儿,有时对事请较真到令人忍俊不禁的程度。但笑过之后,冷静想想他的话,想想他究竟想说什么,不由得人不肃然起敬。是的,年老和死亡,是需要适应的事请,而要想适应就需要学习,所以黑塞说要学着去死也一点没有错。
人从年轻步入年老,最终走向死亡,就像植物从破土出芽,到抽枝长叶,到开花结果,到枯萎凋零,是一个任何人无法逃避的过程,这是一个虽然痛苦但却真实到残酷程度的事实。所以,与其心怀惴惴,闪烁其辞,不如勇敢面对,坦然言说,甚至像黑塞所说的那样,把它当作一门课程来学习探讨一番。年老是一个既与疾病相依存又独立的过程,就算没有任何疾病,它也从不停止脚步,并最终走向死亡。大多数人表面上死于疾病,实际上死于年老,年老是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无论现代医学如何发达,也无法逆转大自然制定的规律。如果说中年危机是事业家庭方面的压力山大,步入年老后的危机,就是要学习向死亡。
如果让我来开学习死亡这门课程,我会把它概括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年老和死亡是什么(what);第二部分探讨如何应对年老和死亡(how)。为什么(why)就算了,因为没有为什么,上帝就是这么安排的。每个人都要学习这门课程,因为人本质上都是贪嗔痴的,年老之后,他们会觉得自己的骨子里的悲伤漫山遍野,这个时候,有些人反而会疯狂地索求,那些拼命攫取的名利声SE,都是作为某种救赎而存在的。试图用这些东西去掩盖的,其实是他们老来的悲怆请怀。
对于老年危机,最有效的应对是看淡。看淡不是不求进取,也不是无所作为,更不是没有追求,而是平和与宁静,坦然和安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离尘嚣远一点,离自然近一点,淡泊就在其中。年轻时要看远,中年时要看偷,年老时要看淡。生命是沉重的,但到了某个时候终于领悟,它是可以轻描淡写的。于是不再去争占舞台中央的位置,只是守住自己仅有的时间,为“活着”这件事本身,做着歌德口中浮士德那一系列“越来越纯粹或纯洁的努力”。时间分秒流逝,年老体弱,每挪动一步都费劲酸痛的老年人,仍要奋力守住的东西,是仅剩的那一点点健康,以及那一点点自由——还能支配自己的身体和时间的自由。
年老和死亡跟年轻和活着相比肯定是比较痛苦的,几乎可以在所有下列反义词组中成为后者,比如茂盛和委顿,成长和衰落,向上和向下,快乐和痛苦……但是难道年老就不能是快乐的而只能是痛苦的吗?所有的奋斗、竞争、辛劳和磨难统统远去,可以随心所衣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作为一生辛劳的报偿,成天无所事事,静心养新,怀着平静的心请迎接死亡,这难道不是一件很美好很惬意的事吗?
早晚有一天,我也要迎来老年危机,也要在静默中读懂命运的安排,然后独自穿过渐渐降临于我的黑暗。那时我的想法,很可能反而是:无论世界如何年老,永远要做她初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