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相依三十余载 演绎超越血缘的人间真请
——记第二届市级文明家庭刘甲凤、高均波家庭
“幸亏老人摔伤后是‘富新家’照顾着,要落到别人家可就不好说了。”每当济阳区济阳街道马家村村民谈论起聋哑老人高大娘时,总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而村民口中所说的“富新家”,正是她的侄媳妇刘甲凤。高大娘与丈夫都是聋哑人,膝下无儿无女。自1987年起,刘甲凤便担负起照顾两位老人的重任。高大娘的丈夫因病去世后,1996年她又摔伤了腿,20余年来卧床不起。晚年享受温暖和幸福的高大娘虽然无法用语言表达感机之请,但她却无数次对这个胜似亲女儿的侄媳妇竖起了大拇指。
1987年,邻村的刘甲凤与马家村的高均波结为夫妻,自结婚那天起,刘甲凤便开始照顾高大娘的生活。因为家境清苦,无儿无女,老人一直过得比较将就,为更好地照顾高大娘,高均波夫妇与她生活到了一起。进门第一天,刘甲凤就把自己陪嫁的新被褥送给了老人。
“俺大娘这个人比较敏感,一开始也没有像现在这么信任俺,但是俺也不能因为这个就不管她了啊,狠不下这个心。”刘甲凤说。1994年的一天,高大爷吃完东西后呕吐不止,到医院就医后确诊为胃癌。对于一个如此清贫的农村家庭而言,如同晴天霹雳。刘甲凤没有放弃,通过自己的父母先后借钱数千元为高大爷治病,并在床前伺候。
孩子成家后,刘甲凤本可以去看孙子,享受天轮之乐,但为了照顾高大娘,她选择了陪伴。“大娘她离不开人照顾,她最信俺,交给别人照顾俺不放心,出门心里也老是记挂着她。”刘甲凤说。一天天,一年年,她无微不至地陪着大娘、照顾大娘,“现在感觉照顾大娘就跟照顾孩子似的,小的是宝贝儿,老的更是宝贝儿。”
对于自己的两个孩子,刘甲凤没有用太多的时间去陪伴他们。即便如此,她却在不知不觉间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上了一堂无比珍贵的孝心课。在孩子们的童年里,看到最多的就是妈妈为老人端水送饭、洗脚擦身,不说脏更不说累。孩子们长大一点后,他们会主动帮着照顾老人,力所能及地去分担家里琐碎的事务。“最让俺感动的还是儿媳妇,每次来家里,就帮着打扫屋子,还抢着给大娘端盆子。”
真爱无私,刘甲凤用自己绵薄而倔强的力量,让人新之美散发出耀眼光芒。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但她却在30多年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孝心,感动着身边的人。以淳朴、善良的优秀品质生动演绎了一段超越血缘的人间真请。
(本报记者郭哲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