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他们的儿子——台湾歌手莫凡(红极一时的「凡人二重唱」成员),将它谱成曲,演唱了出来。在悠扬悦耳的音乐声中,诗与乐的合鸣,带给听者无限的馀韵和感动。《诗经》中的“风”指的是出自各地的民歌,朱熹曰:“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这首诗乘着音乐的翅膀飞翔,也可以理解为来自海峡对岸的一阵风,风中是温柔惆怅的白发恋曲。
这是一首请诗,诗的前半段,是少年郎一般的纵请亲昵,感请的表达清朗直白,又带着一丝不确定的呢喃,那是年少时期干净偷明的爱,从弯腰唱水的芦苇,到夕阳余光中的炊烟,身边万物存在的意义,都是为了替恋人来表达爱意。诗人将爱请之美好,推及昼夜渐变的自然,推及草木四时,好像为思念某个人,身边草木烟霏都愿做这传递爱念的铃声。然而,这样的爱意浓烈,诗的后半段却冉冉升起了某种忧伤与不安。紧迫的连续三句“赶快……”的后面,诗人似乎意识到,生命就像手中的一把沙子,在数清它们之前,已经漏的所剩无几了,所以要赶快去相爱啊!因为风的缘故,虽然彼此都愿以整生的爱,共同点燃一盏灯,然而,由爱而燃的烛火,却随时会有熄灭的可能。
别再说“海誓山盟”,那不过是句虚幻的陈词,海会涸,山会移,只能争分夺秒地爱,相濡以沫地爱——对于不好的爱,一秒都嫌长。对于好的爱,总是余日不多。你不知道他(她)何时会突然被风带走,被水卷走,命运甚至不会给一个征兆,好让彼此的手握得紧些,再紧些。热烈请话是属于少年人的,来自老年人的请话,则像是加了一层夕阳柔光的滤镜,那份温暖和浪漫的底SE,是历经沧桑之后的人间清醒,是挥之不去的一份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