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兰州晚报
冬至这天很冷,但对我们来说却是一个温暖的驿站。冬天到来之后,人们忙着储备过冬的食物,到了小雪开始腌菜,大雪又腌肉。忙忙碌碌过了一段时间,不知不觉到了冬至,终于可以歇一歇了。
冬至是个温暖驿站,很多人都是到了冬至才习惯了“冬闲”的生活节奏,学着把脚步放慢,把日子过淡。辛劳是生活的常态,难得一年中有清闲时光可以享受。生活的列车到了冬至这个驿站,我们便可以心安理得停下来,享受一家人相守相亲的温暖时光。
“冬至如大年”,冬至这天很多人家都能过出年的味道。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跟过年吃饺子的氛围特别像。记得小时候,每年冬至早晨,我都是在母亲“当当当”剁饺子馅的声音中醒来。所以在我的记忆中,冬至是有声响的。那种声响特别能够营造温馨气氛,“当当当”,声音密集而有节奏感,让人感到喜庆和温暖,仿佛能够聆听到新年渐行渐近的脚步声。冬至上午,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
母亲每年都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同样一句话,年年重复说,年年都有不同的味道。人们习惯了用约定俗成的仪式,来提醒自己到走了一年中哪一个时间节点。母亲擀皮,父亲、我和妹妹负责包饺子。妹妹包的饺子不好看,父亲手把手教她如何把饺子包出弯弯翘翘的样子。我包的饺子很漂亮,像模像样的。母亲夸我心灵手巧,随她,我得意地冲妹妹笑。煮饺子的时候,我在母亲身边看着。一只只饺子跳到翻腾着白花的沸水中,在母亲的勺子下跳起曼妙的舞蹈。我说:“妈,我吃两碗饺子,两只耳朵都不冻了。”母亲笑了:“好,冬至的饺子特别香。香味儿出来了,闻到了没有?”那样的时候,母亲的笑容特别甜,眼角眉梢都是幸福。饺子煮熟了,热气腾腾地吃起来,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在屋子里荡漾着。
冬至这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天黑得特别快,白天倏忽而过,转眼夜SE已经降临。屋子里的煤油灯亮了起来,家人围坐,灯火可亲。炉火上烤着美食,我们有一搭无一搭地聊着天。再漫长的冬夜,有了家人的陪伴,也是温暖的。父亲和母亲轻言慢语地聊,那样的语调让人觉得时光走得又轻又慢,人特别放松。他们聊今年的收成,春节的准备,给亲戚的小孩多少压岁钱,给我们买什么样的新衣服,开了春做啥事,明年的耕种计划,我和妹妹的学习,哪家亲戚要办喜事,哪家亲戚要添丁进口,该如何人请往来。话题一个接一个,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烟火味道。我和妹妹也不闲着,我抓一把刚烤熟的花生,扔在妹妹面前。妹妹让我给她剥,我剥好了“嗖”一下抛到自己嘴巴里。妹妹追着我打闹,两个人笑成一团。漫漫冬至长夜,变得无比温馨。
冬至之后,正式开启“数九”模式,冬天最冷的时候就要到了。每年的数九寒天,对人们都是一种考验。不过我们在冬至这个驿站,积蓄了足够多的温暖和力量。有了冬至的铺垫,我们便有足够的勇气应对各种各样的考验。而且,我们知道,最冷的时候到了,离春暖花开就不远了。
□马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