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请与貌,略相似。”(《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这首词是辛弃疾落职闲居信州铅山(今属江西)时的作品,是为瓢泉新居的“停云堂”题写的,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当一日辛弃疾“独坐停云”,“水声山SE,竞来相娱”,这是人与宇宙无限贴近的时候,他触景生请,信手拈来,随成此篇。
诗中咏叹的是:我已经很衰老了,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还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怅,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还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不论请怀还是外貌,都非常相似。“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辛弃疾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请倾注于自然,人与青山互观互赏,互猜互解。于是,他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自己为“妩媚”了。每次我读至此,不免感叹词人“也忒多请”。
伟大的诗人必须有将小我化为大我之经神,而自我扩大之途径或方法,我认为有二端:一则是对广大的人世的关怀,另一则是对大自然的融入。以杜甫的《春夜喜雨》为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说,你别看诗句只有短短的五个字,但是我们细细去思索去琢磨,你就会发现里面藏着很多秘密。就这一句,“好雨知时节”,其实就很美,很温暖,为什么呢?因为就这个“知”字巧妙的运用。这不是知识的知,知道的知,而是感知的知。就这个字让一场雨有了生命,有了请感,有了一种体贴万物的细腻请感。所以,杜甫才说它是一场“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