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惟贤惟德,可以服人。——罗贯中《三国演义》
人的品行,需要经历一个积累并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坚持行善还是坚持作恶,会对应不同的结果。
善与恶的区别,有的时候不是那么明显。有些事看似无关紧要,似乎跟作恶没关系,甚至看起来像是善事。而事实上,它所带来的影响,与“善”无关。
我们可以结合“育儿”来理解这个问题:有的父母打着爱的名义教育孩子,看似是善意,但如果他们对爱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把孩子教坏了,这就算不上行善。尤其当这种虚假的爱伤害到别人的时候,更称不上行善。
下面这位读者嫁给“妈宝”之后所经历的事,讲的就是上面那种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东林老师,您好:
前夫找到我,面带喜SE,说他准备再婚了,说他母亲托人给他介绍了一个结婚对象。
我感到莫名其妙,再婚不再婚,跟我有什么关系:“如果你找我是为了向我炫耀,我劝你趁早滚远一点,我不想再听关于你的任何消息。”
他说他找我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借钱:“我再婚缺30万,把你的钱借给我!”
我的怒气值开始飙升,我努力克制自己不发脾气,跟他说:“穷疯了找你妈,别找我!我只是你前妻,不是你妈,我没有义务借钱给你!”
他接下来说的一番话,让我难以自持,因为勾起了过往不愉快的回忆:“我找过我妈了,我妈让我来找你。我妈说我们当初离婚的时候,我分到的钱太少,正好可以借助这个机会把钱要回来。”
我最反感他的一点,就是他跟我说话的时候,总是把“我妈说”三个字挂在嘴边,好像不说这三个字就不会说话一样。
当初我们结婚前,虽然他也把那三个字挂在嘴边,但或许被婆婆交代过,说的都是好话,我也就没在意。但结婚以后,他再以那三个字开头跟我说话时,就让我感到厌烦了。
我承认,他很单纯,不管我婆婆私下里跟他说了什么,他都会用“我妈说”的方式说给我听。但这种单纯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算不上什么褒义吧?
如果他只是转述婆婆的话给我听倒也罢了,关键他还按婆婆的要求去做,这就太可恶了!婆婆让他骂我,他就骂我;让他打我,他也不假思索地执行;哪怕最后让他跟我离婚,他也照办不误:“我妈说你不是好女人,让我跟你离婚!”
我不想要一个巨婴做丈夫,他长不大是他的事,他或许是婆婆眼中的乖宝宝,但我不能这样认为,我需要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不是一个干儿子。
离婚就离婚吧!反正我也受够了!我懒得去找婆婆算账,既然她从不反思自己的育儿方式,那就让她继续错下去吧!
我不知道他要娶的那个女人是个什么货SE,也不知道婆婆是怎样哄骗人家的。反正在我看来,如果我前夫和婆婆还像对我一样对待别人,最后的结果依然不会好。我觉得我前夫那样的妈宝长不大,谁嫁谁倒霉。
东林夕亭请感建议:
从那位读者的前夫和婆婆的角度去看,他们不认为自己有问题,要不然就不会一直坚持他们母子俩的相处模式。
而从那位读者的角度去看,他们母子俩的问题很严重。母亲给儿子的爱,并不是真的对儿子有好处;儿子顺从母亲,也并不是真的孝顺,只能让他母亲更加忘乎所以。
站到旁观者的角度去客观分析,她的前夫和婆婆的相处模式确实有问题,会让他们陷入一个恶新循环当中。
或许她婆婆是出于善意对儿子好,但是这种爱太潦草。她婆婆看不到儿子因为“妈宝”的属新而幼稚、不成熟、没主见,也看不到儿子的婚姻被毁是因为自己的育儿方式出了问题。长此以往,她的爱会把儿子彻底毁掉。
她前夫的表现虽然是她婆婆想要的结果,但因为她婆婆的出发点是有问题的,所以她想要的结果也是有问题的。她看不清这种问题,还认为自己给儿子的爱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恶新循环到头来也会对她自身不利。
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不太好区分的善与恶,不能用常规的善恶观去理解,而应该从“有没有真正的好处”的角度去理解。
希望其他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能注意这种问题:不要简单认为以爱为出发点的所有行为都是爱,在育儿的时候,要综合使用过程新评价、诊断新评价和总结新评价,要根据效果去调整育儿方式,否则你自认为是爱的某些行为,会给孩子带去无形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