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鲁中晨报
王玉红(左二)与家人合影。 有人说“娘在哪,家就在哪”,十年前,婆婆七十八岁,她在老家住,我在桓台县城住,不管周末不周末,我骑上电动车,一路风驰电掣,就能过把回老家的瘾。老家虽是土坯房,但造型别致,那二郎担山式的高低起伏的屋脊,还有木大门上方的蓝砖红瓦,看着就舒服。老家有人住,人气就旺,一草一木都经神。现在婆婆八十八岁了,跟我住在县城楼上。姊妹们想娘了,隔三岔五大包小包地跑来我家一趟,热闹一阵,红火了楼上,却冷落了老家。我偶尔回老家一趟,看看老家的冷清,真想让婆婆再年轻十岁。
十年前,老家的枣树结了通红的一树果子,母亲就等着我们回家打枣子,一棵老枣树一打就是三大麻袋,都带回县城是件很麻烦的事。一个电话,大姑姐二姑姐三姑姐赶到老家,红的绿的装上大半袋子,再摘上几个红红的石榴,欢欢喜喜地带回家。老家充满着欢声笑语。母亲打理着小院子,我们回趟老家,杂草不见半棵。
如今十年后回老家,坐着儿子买的家庭轿车,回家像掏一把火的工夫。他们年轻人不愿久留,夏天尤其怕蚊子,所以连小孙子我们也不带他回去,只有我和老公挂念那几间简陋的老屋和那一方不太齐整的小菜园。
老公是个勤快人,在教育单位干后勤,腿脚不爱闲着,周末常带我回家除除杂草,找人把老屋修修补补。
这几年,老枣树结的果子大家没有了食衣,因为超市里的很便宜,想吃就买。那棵花65元钱买的核桃树长了一树核桃也不屑收获,曾经的物以稀为贵,现在也少有人问津。柿子树有两棵,寓意“好柿(事)成双”,因为母亲不在家,这里就成了鸟的天堂,红红的柿子被鸟儿啄得千疮百孔。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感慨家有“年轻老人是一宝”。
老家,真像我的老母亲,随着岁月的流逝,她的腿脚不再那么牢固,幸亏经过及时修缮,老屋在风雨中还能屹立不倒。
每次我回老家,母亲都问问我种的菜长得怎样:葱长得多高?白菜秧子栽上没?菠菜种上了吗?……她想念她的老家,还想自己回老家住一阵子,但回老家真的成了老人的一种奢望,因为母亲腿脚已没有十年前那么利索。
十年老家,十年沧桑。
现在,孩子工作以后已经成家立业,在工作的城市买了房子。今年暑假,我和老公去住了几天,站在新房的阳台可俯瞰大海,呼吸着湿润的新鲜空气,仰望蓝天白云,心中又有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未来十年,我想有个书房,不需要有多宽敞,能放开个书桌和书架就可,闲时练练书法,读几本喜欢的书,喝一杯红茶……这就是神仙一样的日子了。
我喜欢农村,也向往城市,乡村振兴给农村注入了活力,我的根在农村,那几间老屋难舍;儿子在城市打拼,希望他们有自己的幸福生活。
讲述人: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王玉红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晓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