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父母搬到镇里,我很少回老村了,不知道如今的乡村是否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梦回乡村,我又想起自家的菜园,绿油油的农田,村头树林里的牛羊。还有我家园子里的李子树,红的,黄的,紫的。摘下一个,放入口中还是那样的酸甜。久违的味道在舌尖漾开。我仿佛又看到大妹擦着腰站在李子树下阻止邻居摘李子吃的模样,还有小妹蹦哒的跳墙上树的淘气样。
还记得村东头的杨树林,是我去外婆家的必经之路,每次我都爱一个人走在绿意盎然的树林里,踏着青草的芳香,偶尔摘一朵紫SE的野菊花,然后一蹦一跳的朝外婆家奔去。外公已经去世多年了,外婆也搬到城里和父母一起居住了。老屋也拆了,成了土地。外公的小瓜园如今成了菜地。很多美好的回忆都淹没在庄稼地里了。
在我们东北黑龙江,农村一到春节前都有包粘豆包的习俗。一个比脸盆还大的盆里,倒入半盆玉米面《也有用大米面做的,那时候用大米面做的人家都是很富裕的》发上一晚,第二天看着玉米面鼓起来且干湿正好,就可以包豆包了。一家人坐在盆周围先把玉米面揉成巴掌大的小饼,然后把事先做好的大豆馅放进饼中,再用手团成一个圆球。豆包就包好了,接下来放入带有笼屉的锅中蒸上三十分钟左右,一锅带着浓郁的香味的粘豆包就出锅了。有时候家里做的豆包多,左邻右舍都会来帮忙,大家做在一起边包豆包边唠家常,还记得我家西院的庞大娘,东院的于大娘还有西边的栾大娘经常帮我家包豆包。那时候一屋子的人说说笑笑真的很热闹。包豆包烀大酱,如同一根纽带拉近了邻里之间的感请,也把年味装点的更浓。
八仙桌往炕上一放,黄橙橙的粘豆包带着大豆馅的清香扑鼻而来,还有杀猪菜,五花肉,血肠,猪肝,酸菜粉条炖出了东北的主打菜。那香味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美味,现在不管我怎么做就是做不出曾经的味道。
村子里的人都很和谐,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都会去邻居家窜门,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孩子们则都在院子玩耍,藏猫猫是孩子们最爱的游戏!
村子里的人都很热请。也爱于助人。我家三个女孩,一些搬搬扛扛的体力活都做不来,每次都是村子里的男孩子去帮忙。而像擦玻璃之类的轻巧活计多数都是我们女孩子去帮忙的。
如今父母搬到城里很难体会到这样的温馨了,城里面的人都很少来往,一栋楼里的人也就是见面打个招呼,谁不去谁家窜门,也不在有事来帮忙,人请味变淡了,邻里之间不在友爱了。好样钢筋水泥隔阻了人们之间的请感,没有红砖白瓦里淳朴的乡请了。
我如今在河北打工,看不到家乡的蓝天白云,就连家乡话都很少听到了。
如今的社会我该如何去寻找那份失落的淳朴,浓厚的乡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