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水,流淌不息。又到了世界读书日。如果时空穿越是存在的,那么,阅读就是一条人人皆可抵达的通道;如果说,阅读是一种沉淀,那么,生命的小溪会因此而愈发通偷。
其实我真正开始读书,不过是在这两年。也许是感到现有智慧无法令工作得心应手,也许是某一瞬间来自内心深处的觉醒,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迫使自己主动踏进了书籍殿堂。
阅读的书目,主要分为传统文化经典和日本古典文学。我的阅读是自由的,是完全读给自己的。没有功利新,没有目的地。这样反而对读书的兴趣愈发浓厚。每次读完一本书,就像攀越一座高山,那种成就感如流水般悦耳。
随心所衣不逾矩,不动笔墨不读书。我喜欢用彩铅在书中作标记。由于感到自己无知,几乎隔天就要削一次铅笔。需要划出的亮点,堆砌在一起观照,就像一页七线谱,繁星闪烁。
人们的意识,让这个世界流动起来,炫丽起来。当年,紫式部百无聊赖,“从那橱子抽出一两册汉籍来浏览”,其中包括令她爱不释手的《白氏文集》。如今,我却捧着她笔下的《源氏物语》,穿越到千年前,与这位高雅的美丽女子对话。
紫式部对男女之人新描摹得深刻,但正如她自己所说:“作者乃一女流,不宜高谈国事”,这也是这部名著的局限所在。之后,我意犹未尽,趁兴读了《古今和歌集》和平安时代流传下来的散文。兜了一大圈子,发现日本古典文学的起源,还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据考古,日本这个国号,是武则天赏赐的。时至今日,这个民族仍在借鉴汉文化。比如,“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孔子的这句话,就是文仁的命名根据。
我在读《论语》之前,依次读了《资治通鉴》《庄子》《易经》《孟子》等经典。但我现在还不敢说自己熟读经典。即便是逐字逐句地阅读,也没有过目成诵的本事。这些经典,是需要反复阅读的。而且我相信,随着阅历的不同,对书中某些字句的感悟也会升华。
作为炎黄子孙,如果连自己都不经通传统文化,又有何资格称我们有“文化自信”呢?
目前,我正在读黄石公的《素书》,这可是名副其实的“汉文”。字数虽不多,但字字珠玑。其实,每一部经典都是一朵花。万千花语,只此一心,那就是:遇见美好,成为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