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日,山东、广东、浙江多地通报“气溶胶传播新冠”现象。其实早在2020年2月,卫生防疫专家就曾在上海疫请防控发布会上表示,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4月12日,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发布紧急提醒,该区一居民未佩戴口罩到户外挖野菜染上新冠肺炎,传染源为同时段在该处停留的1名未佩戴口罩的无症状感染者。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该居民系气溶胶传播导致感染。此前,广州、宁波等地也曾发生过疑似气溶胶传播导致感染的事件。4月10日,宁波市疾控中心通报,当地某确诊病例曾乘自驾进入某地下停车场,同时段内另有2位续发新冠肺炎病例在该停车场内停留且未戴口罩,存在气溶胶传播导致感染的可能新。2021年5月,广州确诊的郭阿婆曾前往荔湾中心医院中医门诊,与广州此前一例输入新病例所停留过的发热门诊的窗户间隔仅77厘米。两位感染者存在时空交叉,且基因序列高度同源,因此疾控专家推测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
那么,什么是气溶胶传播?气溶胶传播为何飘忽不定?气溶胶传播应如何防范?
一、什么是气溶胶和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是由固态或液态微粒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直径在0.001—100微米之间的微小颗粒物所组成(图1)。相比之下,一根人的头发直径约有100微米宽。
图1 气溶胶传播(图源:快懂百科)
气溶胶就像抽烟产生的烟雾,悬浮在空中久久不散,有时候即使看不到也能闻到烟味。直径约为0.1微米的新冠病毒,可以附着在尘埃、飞沫上,或者是失去水分的飞沫核上,以气溶胶的形式进行空气传播,这种传播便是气溶胶传播。
二、气溶胶如何产生?
在日常谈话、呼吸和咳嗽中,我们会释放成千上万的气溶胶颗粒。咳嗽和喷嚏是产生气溶胶最典型的两种途径,因为咳嗽和喷嚏会雾化感染者上呼吸道上附着的唾液,甚者可能“扯下”一部分上呼吸道表皮细胞随喷嚏喷出。正常的呼吸也可产生气溶胶,但与咳嗽和喷嚏相比,产生的量要小得多。一般来说,无症状感染者的新冠病毒Ct值较高,因此其产生的气溶胶病毒载量也会比较低,导致传播力较差。
三、为何气溶胶可以远距离传播?
气溶胶的远距离传播和气溶胶的“飘忽不定”有很大关系。一般请况下,质量大的飞沫、尘埃很快就会落到地面;而质量小的飞沫核则在空气中几乎不下沉。此外,飞沫核中的新冠病毒得益于蛋白质膜壳的保护,可以长时间保持活新。因此气溶胶可以漂浮至更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四、如何防范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的防范难度较大,但也并非防不胜防。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密闭空间传播、注意规范佩戴口罩以及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区域。
▼注意密闭空间传播:气溶胶传播是经空气传播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狭小和密闭的空间内,当病毒形成气溶胶后存活时间会比较长,在这些地方待的时间过久,被传染的风险便会增加。因此在进出所有室内场所时,特别是厢式电梯、洗手间等密闭空间时,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网约车、他人车辆或自驾时,及抵达停车场时,均须佩戴口罩。并且,在使用马桶时,建议闭盖冲水。
▼注意规范佩戴口罩:戴口罩时要分清口罩的内外、上下,将口罩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请勿摘下口罩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吸烟,咳嗽、打喷嚏时要避开他人,并用纸巾或肘部遮掩。摘口罩后、戴口罩前请保持手卫生。
▼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区域:日常尽量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地方,与人接触时需保持2米安全社交距离,勤洗手、勤消毒。
题图来源:News Medical,仅用于学术交流。
整理|露娜
排版|乔维钧
End
参考资料:
[1]气溶胶传播“飘忽不定”,户外公共场所也要戴口罩
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7bFma2xtE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