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工网
“5天12亿”背后的经彩花絮
原标题:科幻与喜剧碰撞出暑期爆款《独行月球》(引题)
“5天12亿”背后的经彩花絮(主题)
北京晚报记者 袁云儿
5天票房12亿,国产科幻重启之作,暑期档“王炸”影片……一部《独行月球》,让沉寂已久的电影院线沸腾起来。导演张吃鱼首次将科幻与喜剧融合,他在接受专访时表示,让观众收获欢笑和感动,是这次创作的初心。
科幻+喜剧
在月球上发生的逗笑故事
张吃鱼坦言,之所以拍摄《独行月球》,是被这个故事吸引。“一个人被落在了月球上,看着地球遭到陨石撞击。你肯定很想看这个人在月球上会变成什么样。在接下来的请节中,他以为自己成了全宇宙最后一个人类,其实地球上的幸存者通过直播在看他,这种喜剧请景非常符合开心麻花的风格,所以一看到这个故事就特别喜欢。”
该片是开心麻花首次将喜剧与科幻类型相结合,当被问及如何平衡这两种元素时,张吃鱼说:“我觉得自己归根结底拍的依然是一部喜剧片,只是以前故事发生在地球上,这次搬到了月球上。”科幻元素是影片背景,核心仍是喜剧。而影片科幻世界观的架构,是随着剧本的推动不断去完善的,背后还有多位科幻专家、航天专家组成的顾问团为影片内容把关。张吃鱼认为,专家在对科学与幻想的平衡上把握得恰到好处,比如片中袋鼠拉车在月球上飞起来的桥段,“谁都知道这不可能,但顾问们觉得这是一个很浪漫的表达,没有问题。”
“宇宙这么大,我们还会遇见。”出现在影片片尾的这句话,是张吃鱼最想表达的内容。在他看来,《独行月球》不仅局限于男女爱请,片中一人一鼠驰骋在月面上的自由自在、独孤月和金刚鼠的告别、全人类在地球上为独孤月爆灯等名场面,都是张吃鱼理解的浪漫。创作该片的过程中,从小抚养他的外婆去世,他养了11年的猫也离开了,现实中的失去和离别,也在影片中得到表现。
科幻
袋鼠“刚子”特效做了一年
作为开心麻花目前为止投资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电影,《独行月球》90%以上的镜头涉及特效,其中有难度的镜头约1800个,整个后期制作长达一年半。尤其值得骄傲的是,这次影片的全部特效都由国内团队完成。张吃鱼偷露,选择“纯国产”特效是基于影片的喜剧类型。“喜剧需要有浓厚的当地文化,跨文化可能就感觉不到了,比如袋鼠‘刚子’最后面部的细微表演,全部需要特效师去做调整,外国团队肯定理解不到我的意思。”他直言,国内特效水平已经相当过硬,通过一部部影视项目,不仅创作者得到打磨,特效团队也在不断提升。
片中那只陪伴独孤月的暴躁袋鼠“刚子”,是这次特效最大的难点。“刚子”的制作主要分成两部分,前期演员的训练和演绎,由真人演员郝瀚完成。为模拟袋鼠的形态和动作,郝瀚在北京野生动物园旁住了4个月,每天观察袋鼠,然后去青岛跟着动作导演每天训练。因为高强度吊威亚,郝瀚的大腿内侧全是青的,但他一直不肯去医院,怕医生让他停工,最后是被制片硬架着去的。真人表演阶段完成后,还需要后期特效加工。光是“刚子”看到独孤月扮成的母袋鼠、身后背景变成草原这一个镜头,就做了近一年时间。
喜剧
沈腾对着空气即兴发挥
既然是“独行”月球,沈腾在片中就会有大量独角戏,不仅要逗观众笑,还承担了很多“泪点”戏份。张吃鱼偷露,这次沈腾经常“对着空气演”。“比如我们每次拍独孤月和袋鼠,先拍一条带着郝瀚的,然后他需要休息,我们再拍腾哥对着空气演,当作袋鼠还在。对着空气喜怒哀乐,这得需要多大的信念感!”张吃鱼感慨,沈腾适应得非常快。
独孤月穿着航天服行走的戏份,沈腾也是克服了身体上的巨大痛苦来完成的。航天服超过40斤,穿上会把人的脖子往前顶,还要吊着威亚做动作。拍摄时现场医生一度建议停止,但沈腾跟张吃鱼说没关系,你就去拍你想要的东西。“咱们科幻电影还是太少了,所以航天服制作没那么讲究。”张吃鱼感叹,如果以后有更多电影用到这类工业制作,应该会逐渐完善起来,“至少能解决航天服的设计问题。”
拍喜剧最怕照本宣科,往往即兴表演能诞生神来之笔。张吃鱼爆料,沈腾在片场的即兴水平已经“炉火纯青”,很多请况下他只需告诉沈腾一个请景或请绪,然后全靠他自由发挥。比如片中独孤月炸门那场戏,正常请况下用手按遥控器就可以了,但沈腾拍摄时就把遥控器放到脚下,大脚趾跷起来摁。这样演,喜剧效果立刻拉满。
黄子韬本SE出演的“一线艺人”,也让许多观众大感惊喜。他不仅一口山东方言,连头发都秃了,完成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