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好朋友杨紫已经从古偶到现实主义再到古偶,沉浮了几个来回,张一山还是观众眼里的那个刘星。只能期待接下来的《曾少年》可以力挽狂澜了。
此外还有像黄子韬一样主动“摆烂”的,从《谈判官》开始,仿佛每个剧本都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有他浓重的个人SE彩。不过这也有个好处,演这类的角SE,一般人可能还真演不过他。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拼着拼着就佛了。像鹿晗,在《穿越火线》迎来好评之后,就几乎没有新作品。
也有一些因为口音而被定型的演员,像黄景瑜、林更新、张艺兴,有意思的是这三位演员的好多作品都是原声,也确实会影响观看体验。
卡在缝里的一代
就跟现实生活中的90后一样,改变次次能赶上,但改变的结果不是每次都能赶上。90后男演员也仿佛被卡在缝里。
行业和制作方对于30+男艺人,普遍要求为“戏骨”,就是既能扛剧,还得有男女不限的观众缘,只有M妹那可不行。
90后男演员能担得上戏骨的可不太多,何况还有大量诸如靳东、于和伟这类大器晚成的叔圈熟男加入战局,在阿姨圈里吼一声,顶流还真得是这些大叔们。
至于演技,流量时代走过来的明星,被捧的太高。即使大批流量失效加上清朗行动,有些靠着流量起家的男演员迅速被打回原形。
但在粉丝的保护下,这些男演员们反而成了质疑不得的,一被质疑,就会有无数粉丝写出几万字心伤的脆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