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大明王朝1566》是中国电视剧里的一个异数。
很多人看得一头雾水——这到底是说了个啥?
故事一上来就出来一大堆的人,还没分清楚谁是谁,吵了没几句就改稻为桑了。你以为它讲的是改稻为桑的事,改稻为桑的故事结束了;你以为它讲的是倒严,严家父子连个面都没露就被解决了;你以为它讲的是海瑞,海瑞又不咋出场了。
这对缺乏背景知识的普通观众来说,太不友好啦!所以当年收视惨淡,全在请理之中。
但是它的闪光点简直太强了!太强了!太强了!强到完全可以让人忽略它所有的不足。
它不像警匪片围绕着一个事件,也不像文艺片侧重塑造一两个人物,而是仅见的探讨问题的国内电视剧,而且是国家税制这样宏大问题。仅此一点,就足够令人耳目一新。
帝国运行,无非军事、财税、外交。三者的核心是人,而推动一切的,是钱。这部电视剧探讨的正是大明的财税系统,钱从哪里来,又被用到了哪里去;以及系统里上上下下的各层人士为利益博弈的众生相。
故事从财政危机开场,层层剥丝抽茧,将大明王朝的财税困境的来龙去脉说得明明白白:国家的内忧外患,皇家的肆意挥霍,士大夫经英阶层的无奈和顺势贪墨,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助,尽收眼底。
更可贵的是,每一层,每一个人的动机都真实可信,反应和动作也都在请理之中,可就是这一个个的请理之中,让事请无可挽回地败坏下去,从而让观众更加清楚地看到这场财政危机的无解终局。
可以说,里面没有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坏人。但,无数的百姓,就是在大雪的天气里冻饿而死了;东南的战事,也只能在军需匮乏的窘迫中展开。正如沈一石所说,我大明富有四海……可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呢?
这部电视剧探讨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是它探讨的深度和范围又大大超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以说,但凡是中国人,但凡看懂了这个故事,都不能不由衷叹息。
凭此一点,这部电视剧就是当之无愧的神作。
这样的作品,谁还在乎缺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