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证,谭棚张氏原籍山东枣林庄,始迁祖张太公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迁徙颍西七十里泉南润北之地(今张老家寨)。
张太公定居张老家以后,长子张兴生子张表,张表生子张守文,张守文生四子:长子张珙、次子张琦、三子张玠、四子张珮。此后,四门家族繁衍生息。
据张氏族人介绍,如今,以张老家为中心,周边的谭棚镇、高塘镇、杨桥镇及颍州区马寨乡等地,近10万人口都是张氏家族四门的分支。
为追祖德宗功,不忘传统,传承诗书传家、尊师重教的家风,明弘治元年(1488年),三世祖、贡生张表出资兴建了张氏祠堂。清嘉庆八年(1803年),张老家第十四世孙张湘,曾任灵璧县儒学正和池州教谕,重修祠堂,遂形成了张老家祠堂现今的规模。
修旧如旧留古迹
时代更迭,张老家祠堂几经破坏,又几经修缮。
2006年,张氏族人曾集资修缮祠堂;
2010年,张老家祠堂列入县级文保单位,两年后,又被列入省级文保单位;
2018年,文物部门专门拿出90万元用于祠堂修缮。张老家祠堂基本恢复明清时期的规模和格局。
▲祠堂砖雕
环顾张老家祠堂,前后院青砖铺地,连接南北三排房屋的院墙整齐划一,随处可见古建筑特有的风韵。堪称皖北少有的、保存如此完好的明清建筑。
这些年,张老家祠堂古风犹存,得益于文物部门的管理保护,也得益于看管人的经心看管。
▲张氏族人介绍祠堂历史
上个世纪70年代末,祠堂被列入县级文保单位,张氏族人,张世国便日夜看守在祠堂里,从无懈怠。
今年初,89岁的张世国年事已高,无法继续看守。67岁的张世东,接任文物安全管理员。“我就住在祠堂南边,得空就来祠堂走走、看看,随时接待前来参观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