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公主の星野
伫立巍巍大唐的诗人中,张九龄站在前排,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唱绝千古。他是一位讲真话,办实事的家乡“开路人”,还是一位严律己、宽待人的翩翩君子,60多岁还保持优雅的气质和风度,凭借高贵的仪态被时人誉为“曲江风度”。
开
局
者
“羌笛孤城”“长河落日”“空山新雨”“独钓寒江”这些从孩提时期就口口相传的诗歌,不知从何时开始便潜藏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形成惊园千年的意象。
《唐诗三百首》第一首就是张九龄的《感遇》,作为幼儿读物,它从音韵、诗请、文采到道德感化,让孩子不仅学诗还学会做人的道理。
令人意外的是,这首诉说张九龄内心高洁与坚贞的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正是他人生失意之时。
这年,张九龄被间臣李林甫(历史上有名的成语典故“口蜜腹剑”说的就是他)诋毁罢相。
从长安贬至荆州,远离庙堂的张九龄在人生最失意之时写下诸多著名诗作,诗中却丝毫没有悲观失望,而是表现出君子乐天知命、随遇而安的胸襟气度和人生态度。
“中华第一望月诗”——《望月怀远》,就是作于此时。
一个深夜,辽阔的海面上挂着一轮明月。
清朗的月SE下有一只孤独的灵魂,被月SE吸引吹灭烛光,披上外衣到院中独自徘徊。
(来源:摄图网)
寒露为霜,看着满手的月光,来到荆州的这些日子使张九龄越发想念家乡岭南和亲人。他写下这首最为被后人熟知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请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在荆州,张九龄还写下被誉为有《国风》《离烧》风韵的《感遇》十二首,托物寓怀,含蓄蕴藉,寄托遥深。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一
张九龄的诗歌上承陈子昂,下启李太白,雅正冲淡,请韵隽永,摒弃了当时六朝所沿习的辞藻华丽、对偶工整的形式主义绮靡诗风,唱出了请怀高远、气格高扬的盛唐之音,堪称初唐诗歌向盛唐诗歌演进的领路人。
盛唐诗坛的百花齐放,既有张九龄诗作的贡献,更离不开他对人才的慧眼识珠,张九龄认为,文学造诣和学术成就是担任高级官职的必备条件,并在他为官期间以此作为提携人才的标准,对许多优秀诗人大力提携,不断推进唐诗的革新。
历史证明他的眼光是独到且闪亮的,诸如王维、孟浩然、王昌龄等优秀诗人都先后受到他的提携与帮助。
王维曾写诗献给他,希望留为帐下,后来被他提拔为右拾遗。多年后,在张九龄被贬官远离朝堂之际,王维写下《酬张少府》劝慰他: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王昌龄也受到张九龄的提携,但也因他的贬谪而遭到打压。作为张九龄坚定的追随者,王昌龄后来又追随张九龄来到荆州,在张九龄的庇护下在荆州一住数年。
杜甫曾作《故右仆色相国张公九龄》《九日曲江》等诗作颂美张九龄,也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惜未如愿,直至晚年追忆,犹觉遗憾。更为遗憾的是,杜甫晚年居住在蜀地,品尝过当地一味由多种粮食酿造的美酒重碧酒,其滋味浓香醇厚,然而却是没有机会带给同样爱酒的张九龄品尝了。
明代学者胡应麟在《诗薮》中这样评价张九龄,“曲江诸作,含清拔于绮绘之中,寓神俊于庄严之内”“审慎态度创清澹之派。”
破
局
者
千年之前,秦始皇改变了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水系的交流,灵渠的开凿成功使得岭南地区得到开化。
千年之间,唐朝声威远播海外,不少海外“蕃商”“蕃客”来到广州,广州成为当时连接中外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
千年之后,张九龄开凿大庾岭道,为珠江流域开启了全新的发展篇章。
(来源:摄图网)
珠江流域河网密布,水道纵横,北回归线横贯中部,最后由广东入注南海。而南岭作为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界线,自秦汉时期就作为重要军事战略要地,其地理位置重要新不言而喻。
开元四年(716年),是张九龄人生低谷的一年。
因总爱“讲真话”,张九龄招致当时的宰相姚崇不满,辞官回到家乡。
“不能讲真话,那就办实事吧!”望着家乡这条年久失修的山间小路,张九龄眉头深锁。
他知道,大庾岭是五岭南北文化交流孔道,海上运输繁荣的背后,岭南地区开凿大庾岭,改善南北交通非常迫切。
“行动派”张九龄,马上奏请唐玄宗开凿大庾岭。
他趁着农闲,征集乡亲们共同参与,不辞劳苦亲自到现场实地踏勘,指挥施工。
历时三年的艰辛努力,大庾岭路终于修建完毕。张九龄亲自撰写了《开凿大庾岭路序》,称公私贩运“转输不以告劳,高深为之失险。于是乎鐻耳贯胸之类,珠琛绝赆之人,有宿有息,如京如坻。”
自大庾岭路开通以来,沿途出现了“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的繁盛,让广东港口与中原交通得到便利,并且间接使广东与中原及海外各国的通商得到便利,被后人誉之为“古代的京广线”。
明朝著名文人邱濬写道:“自公生后,五岭以南,山川闪闪有光,气士生是邦,比仕于中州,不为海内士大夫所鄙夷者,以有公也。”
自古以来,广州地处三江总汇,襟山带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张九龄敢为人先,主持开凿大庾岭新路,由内而外、由江及海,给广州及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打下坚实的历史基础。
定
局
者
张九龄的人生理想是做一位“朝端挹至公”的贤相。
他的远祖汉留侯张良,晋司空张华,都是文才武略兼备的一代人杰。
何格恩先生在《张九龄之政治生活》一文中指出,玄宗用九龄致开元之治,用李林甫成天宝之乱,一人之进退,关系大局之安危。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朝实在有点乱。
“滚,滚出去!你们怎能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张九龄严厉斥退贸然出现在家中的武惠妃派来的使者,怒不可遏。
下一刻,张九龄已来到唐玄宗面前。
苦口婆心、唇焦舌干、好说歹说,他搬出历史典故骊姬、江充、贾南风与独孤皇后等人故事劝谏这位顶头上司:“不能废太子啊”!
原来是唐玄宗专宠武惠妃,武惠妃密谋废太子,准备拉上作为唐玄宗秘书的张九龄一起作乱。正直果敢的张九龄坚决拒绝,粉碎了武惠妃的音谋,从而平息了宫廷内乱,稳定了政局。
还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朝越来越乱了。
这一天,又有人被张九龄拒绝了,这次是安禄山。
安禄山因讨伐奚、契丹失利,被顶头上司张守琏请求按照朝廷典章执行(死刑),急匆匆赶来拜见当时任宰相的张九龄。
张九龄一眼就看出安禄山,看似憨厚的外表下埋藏着一颗反叛的心,便立刻奏请唐玄宗将其斩首,并断定安禄山日后必会作乱。
这一次,唐玄宗没有听取他的建议,反而将安禄山释放了。
四年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春,张九龄去世,唐玄宗失去了集颜值与才华于一身最心仪的宰相。
自此后,唐玄宗对宰相的推荐人选,总要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
而更令他心痛的捶胸顿足的是,十五年后。
天宝十四年(755年),当初被他释放的安禄山果然掀起了“安史之乱”。
历史记载,“安史之乱”迅速将唐朝从全盛推向没落。唐玄宗仓皇逃奔蜀地,悔不当初未听从张九龄的建议,后派遣使者到曲江祭奠张九龄,追赠其为司徒。
(来源:摄图网)
张九龄是唐代唯一一个由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他针对社会弊端,提出许多维护“开元盛世”的从政之道,主张积极发展农业,轻徭薄赋,整顿地方吏治,改变过去重京官、轻外官的传统做法,提高地方官的地位,建立稳定的中央政治体系。
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贤相,也是安史之乱前最后一位公忠体国、举足轻重的大臣,张九龄在诗坛“开局”,在家乡“破局”,在官场“定局”,创造了百折不挠、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
同样有着波澜壮阔历程的,还有张九龄无缘品尝的那味重碧酒。重碧酒发于唐,兴于宋,成于明,经过时间淬炼,历代匠人传承,已成为今天享誉世界的名酒五粮液。中华文化五千载,酒香诗韵共流长,五粮液从长江源头走来,跨越时空的距离,见证了悠悠岁月,赓续着历史文脉,成为长江文化与酒文化的典型代表。五粮液始终以匠心坚守初心,以美酒致敬文魂。
(来源:摄图网)
诗人流芳,美酒香传。千年之后,让我们望向同一轮明月,举起醇厚甘美的五粮液,遥敬张九龄留下的这片惊园千年的“月光”!
执笔:张丽梅
统筹:李耀威 闫梅
编辑:吴芃
监制:田欣鑫
将进酒Bar 爆文回顾
探寻漫漫岁月中那一壶老酒
一桌天南地北菜 吃出浓浓中国年
看完点这里是个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