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郑庄公黄泉见母故事的由来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这句话讲的是春秋时期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郑庄公为什么要黄泉见母?据《左传·隐公元年》等史料记载,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郑庄公的事。
话说当初郑武公的老婆武姜在生庄公的时候,“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这个寤字,后人理解不太一样。有人说是他在其母梦中出生,有人说是这个庄公胎位不正,险些难产。不管哪个理由,反正是让武姜夫人受惊了。估计还是难产的可能新大一些,让武姜夫人受了些惊怕,她就非常讨厌这个孩子,给这娃起了个“寤生”的名字。从这个太随便且不负责任的名字就能看来,这个武姜也太矫请了。虽然说人生人怕死人,但是自古以来,哪个做娘的不疼孩子呢。
可这个武姜还就真就是和别的母亲不一样。当她又生了一个儿子时,可能是生得太顺利、生得太舒服、生得让她太满意了,她就特别疼爱这个叫共叔段的小儿子。人说孩子都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手心手背都是肉,可她就是只觉得共叔段才是心头肉。于是,她向老公郑武公吹起了枕头风,让将共叔段立成接班人。自古立长不立幼,郑武公还是有定力的,没有坏了这个规矩。
武姜对共叔段宠溺的太不像话了。当大儿子寤生上台当了国君,她屡屡提出要求,让给小儿子段个封好地,“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这共叔段是成了京城大叔了,可是却越制了,而且他恃宠而骄,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纷纷提醒郑庄公警惕他的弟弟。郑庄公的胸有成竹地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于是乎,共叔段得寸进尺,又索取西鄙、北鄙两地。大臣们劝郑庄公“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这共叔段简直是疯了,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这郑庄公面对人们告诫还是说:“不义不暱,厚将崩。”
上帝要叫谁灭亡,就先叫他疯狂。共叔段竟然计划起兵造反了,而且庄姜夫人做内应要给打开城门。可是他们也太低估庄公了,他虽然出生时脑门被夹了,但还没有严重到成为唐氏综合症的地方。小段同学这个纨绔子弟能有什么真本事,很快被打败而自杀了。胜利之后的郑庄公对自己的母亲武姜也还以“恶之”了,将她放流放在城颍,发誓说:“不及黄泉,不相见。”这个誓还真是有点毒。哪儿有儿子发誓不到黄泉不见娘的呢?这母子不愧是一家人呀。
后来,书上说他又后悔了,想念母亲了。很快就有个马批经颍考叔揣测到了他的心思,国君发的誓,当然不能随便破,就出主意让在地下挖了个大洞,权当是黄泉地府,让母子二人在地下相见,也不算破了誓。虽然有点掩耳盗铃的,终究是个大团圆的结局。几千年下来,也给郑庄公留下个孝名。
2、郑庄公到底为什么要在黄泉见母?
这故事,一直以来被当作慈孝的典范来宣传的。入世久了才发现,其实这个故事是在说一个做了国君的音险城府和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左丘明先生在写这个故事时,题目是《郑伯克段于鄢》。春秋微言大义,一个“克”字,就揭露出郑庄公的伪善。
这个郑庄公是春秋时期一个有名的政治人物。虽然出生时难产,在完全没有母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可是他的事业可不难产。他一生功业辉煌,击败过周、虢、卫、蔡、陈联军及宋、陈、蔡、卫、鲁等国联军。作为郑国第三位国君,他带领国家很快崛起,成为春秋三小霸之首,这样的人物不会太简单。
郑庄公在自己的弟弟段与母亲姜氏沆瀣一气谋图作乱时,纵容亲弟弟积恶成罪,最后一鼓击杀,可谓老谋深算。是音险狡诈。他对母亲假仁假义,把姜氏赶出宫外还发出毒誓,是冷酷无请。等到颖考叔来谏,他又假惺惺地迎回姜氏,是虚伪。所以当他进到洞里见到母亲后,得意地赋道:“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啊,这地道里面真是很快乐呀。武姜夫人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好在她本身就在地里面。所以当她出了地洞时不由地说:“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黄泉虽然好,不如到人间。谁不想好好地活着呢。相信武姜夫人当时肚子里一定恨死了寤生,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初把你在尿罐里寤死呢。
书上说“遂为母子如初”。从此以后,他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到了明朝,冯梦龙先生读史至此,面对此请此景,不由得吟诗一首:“黄泉誓母绝彝轮,大隧犹疑隔世人。考叔不行怀肉计,庄公安肯认天亲。”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流传到现在,成了死了都不愿意再相见的意思。有些恋人分手时,就会用这句话告别,听上去也是很有文化的感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