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一生当中担任的职务有很多,从县令、监察御史、到权知开封府、御史中丞,最后官做到三司使、枢密副使。
但最有名的只有两个,一是“龙图阁大学士”,二是“开封府尹”。
先说说龙图阁大学士。
宋朝每个皇帝去世之后,都会设立一个阁,以存放这个皇帝生前的一些图书、诏令等等。
北宋最早的阁是天章阁,是用来存放宋太祖遗物的地方。第二个便是龙图阁,用来存放宋太宗遗物的地方。
为了打理这些阁,宋朝皇帝经常会册封某位大臣为某某阁直学士。这个直学士,就在这个阁中上班,看书,写史。不用干别的工作。
到后来,某某阁直学士,就成为一种荣誉职衔。
其实,历史上根本就没有“龙图阁大学士”,只有“龙图阁直学士”。品级是从三品。
再说开封府尹。
北宋时期,开封府尹由储君或亲王兼任。
非皇室官员坐镇开封府,只是差遣新质。
因此在北宋,并不是所有主政京城的人,都能称之为开封府尹。
只有储君或亲王坐镇开封府时,才能被称为开封尹。
比如,宋太宗赵光义、魏王赵廷美、宋真宗赵恒、许王赵元禧等。他们以亲王身份坐镇开封府时,史书中就均称之为“开封尹”。
淳化五年九月进封寿王,加检校太傅、开封尹。—《宋史·卷六 本纪第六·真宗一》
而一般人坐镇开封府,如欧阳修、包拯等。
史书中对其称呼就变为了“权知开封府”。
或“权发遣开封府”。
这里的“权知”,就是代理的意思。
复官,徙江宁府,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列传第七十五》
由于民间老百姓理不清楚官方朝廷且混乱的职务称谓,将北宋的开封最高行政长官一律统称为开封府尹,并影响至今。所以我们今天的人也就接受了这种说法。
那么,包拯的“权知开封府”,行政级别高不高呢?
其实无所谓高不高。
因为北宋的官制分为官、职、差遣三种。
官,表示某人的地位高低和工资的多少。
北宋的很多官,不负责具体工作,只拿钱不干事。如三省六部的尚书左、右仆色,地位非常高,从一品。工资非常高,年薪相当于现在的几百万。但是,这些官员没有具体的工作,没有实权。
职,属于一种荣誉,与现在的职称类似。如前面提到的“龙图阁直学士”。
这也是一种虚衔。
差遣,是临时委派的实际事权的职务。
这才是北宋真正的官。如果你看到一个宋朝人的官职前面带有如知、勾当等字眼。那么这就是此人的实际职务了。
也就是说,北宋的“官”,是个虚衔,只是拿俸禄的依据。
“职”,同样也是虚衔,作用只是区别官员地位和等级。
只有“差遣”(也叫“职事官”),才是北宋真正的官。一个官员只有混到朝廷的差遣,才算是真正“当官儿”了。
明白了北宋官、职、差遣的区别,也就不难搞懂包拯在朝廷的地位了。
据《宋史》记载,
包拯主管开封府时,他的本官是右司郎中,职是龙图阁直学士,差遣是权知开封府事。
右司郎中为从五品。包拯的官阶不高。
龙图阁直学士,前面说了,从三品。包拯的职阶中等偏上。
至于权知开封府事,前面说了,差遣是实际工作,无所谓级别。一个二品官阶的人,权知某府事,他的官阶仍然是二品,并不会因为临时派去某府担任知府,就降为四品。
同理,一个六品官阶的人,权知某府事,他的官阶仍然是六品,不会因为临时派去某府负责知府的工作,就升为四品。
因此,包拯在权知开封府事期间,要说他的实权,那还是不小的。开封府的行政、司法等要务,他有小事专决之权,只有大事才需要向朝廷禀奏。
但要说官阶,包拯在权知开封府事时,官阶并不高,仅为从五品。这与包拯戏剧和影视作品中的死对头,如庞太师和王丞相(应该都是正一品官阶)比起来,简直差远了。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宋朝官员的本官品秩高低其实并不重要。
举个例子说。
1044年,包拯由殿中丞(从五品)迁为监察御史(正八品)。
按常理,从五品变为正八品。这是降职。
但实际上,这不是降职,而是升官了。
因为在北宋,像监察御史这类表面看起来品级较低的官职,实际上却比如殿中丞那类品级较高的官职,地位更高,权限更大。
这就好比现在某省的作协主席(正厅)调到某地级市任副市长(副厅),看起来好像级别降了,是一种降职处理。但实际上是升了。因为二者的实权完全不能比。
在开封府当了一年多的代理府尹后,包拯被调离开封府,官阶升任为正四品的“右谏议大夫”,职变为枢密直学士,为正三品。至于差遣则变为“权御史中丞”。
又后来,包拯出任实权极大的三司使(掌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为中央最高财政长官)和枢密副使(相当于副国防部长或副总参谋长)。
南宋时期,枢密副使为正二品。但在北宋时期,三司使和枢密副使都只是差遣新质。
所以此时的包拯,属于典型的“位低权重”。
因为他此时的官阶,仍然很低,仅为
正五品的“给事中”。职不变,仍然是枢密直学士。
从包拯的这次调职又能看出,讨论北宋官员的本官品秩高低,压根没什么意义。
包拯都负责副宰相的工作了,官阶品级却仍然是五品。这在不懂北宋官制的人看来,简直是闹着玩呢。
然而,类似这种本官品级低的挑大梁,宰相级别的派到地方当县长的请况,在北宋时期却很常见。
包拯在出任枢密副使不久后,就患病去世。
宋仁宗听闻包拯去世,宣布辍朝一日,亲自去给包拯吊唁,并且还下令,追授包拯为礼部尚书。
北宋时期,礼部尚书也是闲职。元丰改制之后,为从二品。但在改制前,也就是包拯去世时,只是正三品。
所以大体来看,包拯的“官”,并不高。死后追赠也就是个正三品的待遇。
但包拯的地位和实权并不低,宋仁宗还是比较器重他的。因而,包拯在宋仁宗时期的朝堂上,也算是很重要的人了。
如果他能早一点担任枢密副使,他的本官可以升到更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