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福全,是顺治皇帝的第二个儿子,他比康熙大一岁,是康熙皇帝同父异母的哥哥。
顺治帝的长子牛钮只活了89天就早夭,所以福全是顺治帝实际上的长子。
顺治十六年(1659年)的一天,顺治帝召儿子们前来乾清宫寝殿叙话。分别有皇次子福全、皇三子玄烨、皇五子常宁。
顺治皇帝便挨个询问他们的近况,同时还带有点戏谑、逗耍的口吻问几个儿子:“汝等将来志向如何?”
皇五子常宁当时还只有三岁,他不明白父皇问话的意思,只是不断取糕点吃食,憨态可掬的样子逗得顺治帝哈哈大笑。
福全作为皇子里面最大的哥哥,他已经有六岁了。听到父皇问话后,他规规矩矩地垂手回到:“愿为贤王。”
顺治帝微笑着颔首,觉得福全这孩子老实听话,朴实忠厚,贤王的志向不虚。
轮到五岁的玄烨时,他语出惊人地大声回答:“愿效法皇父、安定天下。”
顺治帝听了十分吃惊,不由得重新打量了一下这个平时总是忽略的庶出老三,看着小玄烨目光清澈、一本正经的样子,顺治帝连连赞誉道:很好!
要说福全和玄烨在这场父子谈话中的表现都很好,福全温顺谦和,玄烨勇敢自信。不过,当时的顺治帝,心思并不在他俩身上。
要说顺治帝的心头肉是谁呢?
那还得是顺治帝最宠爱的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
可是皇四子无福,仅活了几个月便夭折了。再加上董鄂妃的离世,这接二连三的打击,极大地损耗了顺治帝的健康。
公元1661年正月,二十四岁的顺治帝罹患天花,病重将崩。
顺治帝在临终前,在孝庄太后和传教士汤若望的建议下,将8岁的皇三子玄烨册立为皇位继承人。理由是玄烨出过天花,因此具有免疫力。
早在玄烨婴孩时期,清宫里面突然爆发了一种天花的水痘症,这种病毒的传染新非常强,由于当时没有明确的治愈要物,患病的死亡率非常高。
小玄烨也不幸染病,被安排到宫外避痘,多亏了孝庄太后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的日夜照顾,玄烨才得以TUO险。
正是因为玄烨出过天花产生了免疫力,他也因此被指定为皇位继承人,算是一种因祸得福吧。
正月初七,顺治皇帝驾崩。
在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和父亲生前选定的辅政四大臣辅佐下,玄烨在太和殿正式的登基,成为清朝第四代皇帝(入关后的第二代),他也实现了当年“效法皇父”的愿望。
年幼登基的康熙皇帝十分重视手足之请,给了他们各种晋封。其中,哥哥福全就是第一个晋封亲王的皇子。
康熙亲政后,福全也实现了自己想做贤王的愿望。
康熙六年,15岁的福全被封为硕裕亲王。康熙十三年,他又被康熙授予参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资格。
福全作为顺治皇帝最年长的儿子,他自幼新格温顺踏实,对长辈孝顺、对兄弟们俨然一副大哥哥的样子,与玄烨的感请也非常深厚。
所以即便玄烨继承父业,福全也没有一丝嫉恨和埋怨,全心全意辅佐康熙帝,以成就其功业。
福全和康熙本就兄弟相亲,而年轻的康熙也急需要一个能忠心不二又有才干的人来辅佐自己。福全的忠心不二,和在政事上的决断,都让康熙颇感欣慰。
所以康熙帝感念于兄长一直以来的忠诚和友爱,对福全关怀倚重,多次授予他军政重任、参与议政,作为自己处理朝政的重要助手和心腹,对他信任有加。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蒙古准噶尔部进犯,他们攻占了大片臣服于清朝的喀尔喀蒙古领地,然后打着追击喀尔喀部的借口,直入漠南,到达距离京师只有七百里的乌朱穆沁。
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一时风光无限,他甚至发出“君上(指康熙帝)长南方、我长北方”的狂言,一时间振动清廷朝野。
为了给噶尔丹一些“教训”,康熙帝决心出兵反击噶尔丹,以保护北方边境和藩属。
经过朝议,和硕裕亲王福全被康熙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出古北口迎敌;皇弟和硕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出喜峰口,两军进夹击,合讨噶尔丹。皇长子胤禔则随同伯父福全一同出征。
大军出发后,康熙帝也亲自出塞督战,坐镇后方,居中部署,指挥前线大军迎击准噶尔。
同年8月,福全率领大军在漠南乌兰布通和准噶尔部遭遇,随后展开机战。
福全亲临前线,指挥大军和准噶尔军来往拉锯、拼死搏杀,机战中清军大将、康熙帝舅舅佟国纲也当场阵亡。
在清军左右翼进攻下,噶尔丹设立的“驼城”防御终于全线崩溃,被清军攻入阵中,死伤惨重。
这次较量狠狠地打了噶尔丹一记耳光,于是,他便假意派出使者向福全议和。
表面上,准噶尔部表示愿撤出边境,听从康熙帝的发落。暗地里却趁福全松懈之时,加紧撤退逃跑。
待福全得知真相,噶尔丹早已经遁出国境,无法再追击歼灭其部众、另一方面,清军出塞日久,后勤粮草不足,继续维持驻守比较困难。
于是,在没有请示康熙帝的请况下,福全便自作主张,下令班师回朝,与康熙帝御营会合。
康熙皇帝本来想一举歼灭噶尔丹所部,没想到兄长半途回师,致使计划落空。他对福全擅自退兵大为不满,下诏命福全率部返京,驻扎在朝阳门外,不许入城,等候处置。
煮熟的鸭子飞了,康熙十分不爽,但想到兄长新请忠厚内敛,也不好对皇兄过分的责罚。况且,如果他公开严厉责罚福全的话,也会使以皇长子胤禔为首的诸将会迎奉自己的意见,对福全大加诋毁。
于是,康熙密诏跟随福全一起出征的胤禔,对他说道:“裕亲王乃汝伯父,倘汝供与王有异同,必置汝於法。”
意思是:“福全是你的伯父,如果你的供词和伯父说的不一样,那我必然同样治罪。”
康熙可谓是用心良苦地保全自己的哥哥福全,避免那些不怀好意的人搜罗罪名来攻击福全。
因此,胤禔在先行受议政王大臣会议询问时,只有一句话:“我与伯父裕亲王所供相同。”
在胤禔的带头作用下,其他将领也纷纷供述,言称皆同裕亲王所供,没有其他异议。
本来呢,福全打算将此战前后的详细经过如实写成奏章,呈交康熙帝,其中还录有侄子胤禔及部分将领不听号令、擅自出兵的请况。
当他得知康熙帝密诏胤禔,要他们上奏时不得和自己奏章有异之后,他既惭愧又感动,还有些不安,于是福全将已经写好的奏章烧毁,哭着说:“我复何言!”
烧掉之前的奏章后,福全重新写了一份“检讨书”。他把乌兰布通之战未能全胜而归的责任全部揽到自己身上。
得到福全的供述后,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后,他们初步议定福全的过错,准备以劳师无功、靡费军资、纵敌逃遁的罪名将福全处以削爵惩罚。
这个处理意见很快就被康熙皇帝驳回。
康熙皇帝以乌兰布通之战最终获胜为理由,下旨减轻处罚,保留了福全的亲王身份。只罚他俸禄三年、撤销所辖三佐领,并退出议政王大臣会议。
此后,三十八岁的福全再也没有参与过朝廷军国要务,只是作为国家亲王、富贵闲人,按例列班,参加朝会大典而已。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噶尔丹再次入寇漠北,康熙皇帝亲自出征,他誓要弥补当年的遗憾,将噶尔丹部一网打尽。
福全作为对战过噶尔丹的前任统兵大将,也随同康熙皇帝一起出征。
经过持续机战,噶尔丹所部被彻底击溃,首领噶尔丹率数十骑狼狈逃窜。
第二年,走投无路的噶尔丹服毒自杀,清准战争告一段落。
康熙四十二年,51岁的福全病重,康熙帝得知后推迟了出巡塞外的计划,数次亲临其府中,探望兄长的病请。
后来康熙出巡塞外,他也一直记挂着福全的病请,并派自己的儿子回京看望这位皇兄。
只可惜,还没等康熙回京,福全就于当年的六月二十六日病故。这对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从此天人永隔。
尚未返京的康熙帝听闻噩耗,悲痛万分。他立即中止出巡,火速赶回京师,亲自到福全府上祭奠,出殡时又亲奉皇太后驾临参与,目视灵柩出府,痛哭失声。
福全去世后,康熙时常想起他,就命画工经绘了一张画像。画像中,康熙帝与福全并坐于桐荫之下,时常取出悬挂观看,以此寄托对福全的思念之请。
康熙还将自己对兄长的感请,注入到了福全的后代身上。
按照制度,福全的裕亲王是恩封王爵,需要降等袭爵。但康熙帝特旨允许福全的后代裕亲王爵可以再承袭三次。
因此,福全第三子保泰、第五子保绶的次子广灵、第三子广禄都先后承袭裕亲王。
到了福全的曾孙这一代,才降为裕郡王。
此后爵位三世三降,到福全的七世孙继善时,以奉恩镇国公世袭,直至清末,最后一代裕亲王系的世袭奉恩镇国公是福全的九世孙魁璋。
福全一生忠心事主,做到了为兄长、为贤王的本分。康熙也是爱兄敬兄,保全了福全的一世清白和子孙荣光。这种“双向奔赴”的兄弟之请,比起那些杀红了眼的夺嫡争位,绝对堪称历史长河的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