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身上的争议点比他父亲张作霖还多,当年一抢未放便放弃东北将张学良推到了风口浪尖,并且背负了不少骂名。
可之后,张学良又为了推动国共联合抗日,联合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这也成为了张学良生涯中为数不多的闪光点。
在此之后,张学良便被蒋校长囚禁了起来,结束了其短暂的政治生涯。虽然他保住了新命,但是也丧失了自由。
张学良是不幸的,可张学良也是幸运的。他最幸运的就是自己活了足够大的岁数,他活了足足有100岁,一直到2001年才去世。
可是他在去世之前,却将自己的上亿财产悉数捐给了美国。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中国已经崛起,为何张学良不将财产留给中国呢?
张学良的高光时刻
张学良作为张作霖的长子,自小便拥有着光环加成。张作霖死于“皇姑屯”事件之后,张学良便扛起了东北的大旗。
当时日军正在酝酿摩擦,东北军更是首当其冲。在当时,日军武器经良,而气焰也愈发嚣张。
内部的蒋校长一直在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迫于时局的压力,张学良总想着尽力维持,保存有生力量,尽可能减少摩擦。
即便是在9.18事变中,东北军都还在忍着。张学良看错了时局,忍让与妥协根本换不来和平,只会愈发助长敌人的嚣张气焰。
从9.18事变之后,张学良就在和蒋校长私下联系,该如何面对日军的挑衅。从他后面的举动可以知道,不管是什么原因,张学良还是选择了不抵抗。
几十万东北军一抢不放,放掉了肥沃的东北地区。使得日军有了一块入侵关内的跳板,也给关外人民带来了十几年的苦难生活。这也成为了张学良内心永远抹不掉的痛。
在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张学良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承受了太多的骂名。他对于抗日,对于收复河山更加急切。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主流声音。而张学良提出的联将抗日也受到了中共中央的重视。
但蒋校长“攘外必先安内”的心意很执着,几次劝谏无果之下,张学良决定玩硬的。
在1936年的12月12日,张学良联合杨虎城在西安秘密发动了“西安事变”,他们带领着士兵冲到了蒋校长的卧室,在随后的搜查中活捉了蒋校长,西安事变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在同年12月25日,蒋校长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但在12月26日,张学良却有了“负荆请罪”之感,自愿亲自护送蒋校长回南京。很显然,他高估了蒋校长的心胸与气魄。
飞机一到南京,张学良便被关押囚禁了起来,蒋校长顾及到五十多万东北军只能选择暂时囚禁他。
自此,张学良的高光时刻也戛然而止。在公元1936年的12月31日,张学良以叛国罪判处无期徒刑,自此开启了长达几十年的牢狱生活。
张学良的钱在哪来的
张学良被囚禁了五十多年,他的钱是在哪里来的?那时候通信不发达,一边囚禁一边赚钱是根本不存在的事请。
可破船还有三分钉,当年张作霖在东北苦心经营了这么多年,兴办了不少公司与工厂,虽然在抗战期间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总还是有一些积蓄的。
张学良在1988年恢复了自由之身,除了他的积蓄之外,绝大多数的财产还是来源于于凤至。当人人都羡慕张学良与赵一荻的爱请时,殊不知于凤至才是那个对张学良最好的人。
张学良被囚禁之后,于凤至就四处奔走,即便是一起被囚禁也在所不惜。但这个小小的心愿也被蒋校长拒绝了。
后来于凤至得了Ru腺癌,她不得不去美国接受治疗,而也就是这个机会,使得于凤至有了在美国赚钱的机会。
于凤至原本就是富商于文斗的女儿,从小便对经商之事耳濡目染,张作霖选于凤至为儿媳妇,这也是他看中的一个地方。
当病请好转之后,于凤至便在美国留下来赚钱,通过经商与股票,于凤至赚了相当多的财产。
于凤至将她在美国的房子装修成东北老家的样子,整整等了张学良五十多年,最终也没有等到张学良。
于凤至一直认为,张学良与她离婚是被B的,而她个人从不承认所谓的离婚,于凤至在死前最大的心愿,便是和张学良葬在一起。甚至在她死后,于凤至的墓碑上的署名还是“张于凤至”。
张学良为何要把财产捐给美国
张学良后来去了美国生活,在他临终之前,他却选择将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了哥轮比亚大学。
明面上的理由比较容易理解,张学良的子女们都有独自赚钱养家糊口的能力,而且张学良的一些资料与秘密,不让子女们接触,便是对他们最大的保护。
除此之外,哥轮比亚大学作为一个学术组织,其内部的“汉学系”培养了不少文学大家,像胡适、徐志摩等人都是哥轮比亚大学的校友。哥轮比亚大学与汉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张学良的一些档案文物放在这里可以得到传承。
再者来说,当时的哥轮比亚大学还承诺为张学良设置专门的场馆来保存他的这些文物与资料,这一点也对张学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赵一荻的说的一句话。张学良曾考虑过将这些钱捐给中国,但当时台湾当局与大陆之间的关系还有些紧张。
张学良被关押了那么久,早已丧失了当年的魄力,他担心自己再被卷入到纷争当中,后半生的幸福就彻底丢失了。因此才选择找一个折中的办法来做这件事。
后记
这笔钱还是有点可惜,可上了年龄的张学良更多的还是考虑自己的周全,因此他才会采取这样一个办法。
或许关了这么多年之后,张学良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锐气,从而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或许在他弥留之际,心里最放不下的,不是于凤至,也不是赵一荻,而是东北那些老百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