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昏侯大墓又一个巨大的发现被公布出来:墓中出土5200多枚竹简,还有刘贺写给汉宣帝的“亲笔信”,MAO笔字写得真不错!
失传1800多年的《齐论语》和皇家秘档《除国诏书》,也在墓中被发现!
这座举世瞩目的大墓,自2011年3月开启考古发掘,历时五年多的时间,终于揭开了它的层层面纱,将已经远去两千多年的大汉王朝再次带到了我们的面前……
今天我们不聊墓中堆积如山的金银玉器,只来说一说跨越千年岁月,古人一笔一划留给我们的巨大经神财富——竹简木椟。
海昏侯墓中,一共出土了五千多枚汉代竹简,由于饱水保存环境稳定,大多数竹简上的墨书字迹都可辨认出来,而这些才是墓中真正的“无价之宝”。
这些竹简木椟,被经心安放在距离金饼很近的位置,这足以说明墓主人对其的珍视。
释读其文字,专家们惊喜地发现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分为刘贺写给皇帝的奏折、学术经典作品、以及皇家密档文件等等。
在一些竹简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落款为“臣贺”墨书的字迹。
这些多为刘贺以及妻子写给汉宣帝和太后的奏折,并未还可以看到“南藩海昏侯臣贺昧死。(皇)帝陛下,使海昏侯(臣)贺昧死”;“妾待昧死,再拜。上书呈,太后陛下”等内容。
今天的我们,从史料记载中已经了解到了当时的背景。做了二十多天皇帝的刘贺,被废黜后只能做个小小的海昏侯。
然而,他似乎还不死心,依旧不断给汉宣帝上表,希望宣帝顾念亲请能够让他重回政治舞台。
刘贺显然想得太简单了,一旦你染指过皇位,一辈子都会被新皇帝作为“造反”的定时炸弹!
当然,五千多枚竹简木椟中,最重要的发现并不是刘贺的亲笔信(虽然大家挺想看看刘贺字写得如何……),
而是失传1800多年的《齐论语》和汉代最高等级皇家文件《除国诏书》。
我们先来说说《齐论语》,这东西听起来有些耳熟,“论语”不是一直都在嘛,大家现在都能看到啊,为何要说是“失传之物”?
其实,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论语》就流传过三个版本。即:《齐论》、《鲁论》和《古论》。
我们今天读到的《论语》,是西汉末年的安昌侯张禹,根据《鲁论》、《古论》并结合《齐论》勘定而出的版本。
《齐论》与另外两个版本最大的区别在于多出了两篇,一篇是《问王》,一篇是《知道》。遗憾的是,根据相关的一些文史记载,《齐论》在汉魏时期已经失传……
而海昏侯出土的“论语”竹简中,考古专家们清晰地看到了篇名《知道》,这下子机动了!这可不正是失传的《齐论》中的“知道篇”嘛!
这样重大的历史发现,无疑将本来就考古意义巨大的海昏侯墓,推向了更高的地位。
跌宕起伏的“竹简寻宝”游戏还未结束,接下来又有另外一个惊喜出现!
在墓室中一个已经朽坏的漆盒里面,一组写有文字的木椟片被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清理出来。里面的文字经过释读可不得了——“汉代最高等级皇家文件”被发现了!
这是一份汉宣帝亲自签署的海昏侯国的《除国诏书》。文字记载与史书中描写的海昏侯国除国的过程几乎完全一致……
诏书中还提到了海昏侯“九月乙巳死”,结合其他历史资料专家们推算出其准确时间为公元前59年的九月初八。
文字中可以读到,当时豫章郡的太守“廖”,在刘贺死后立刻给汉宣帝写了奏折。
原来,刘贺死后不久,他的两个嫡子刘充国和刘奉亲也夭折。太守“廖”上书皇帝,海昏国已经没有了“嫡子”继承人,说明刘贺生前做坏事太多,老天也不放过他,建议除去海昏国……
这个建议,当然会得到汉宣帝的“欣然接受”,也可以说正中下怀。
《除国诏书》清晰地记载了海昏侯国的除国事实,这是一份极为珍贵且从未见于史书的稀世之宝!
在刘贺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可能是带着满腔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的。
但是,两千多年之后,他却以另外一种方式被世人记起,其轰动效应不亚于任何一位汉代帝王!
他若地下有知,不知是喜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