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在春秋中后期一直是第一号强国,在当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样一个偌大的国家最终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即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事件。由代表新兴势力的六卿与晋国旧贵族之间的机烈斗争,最终以卿大夫的胜利而控制了晋国的政权,进而打破了我国历史上诸侯与大夫的界限,从而转到了卿大夫专权的时代。
晋国之所以会君权旁落,落到被异姓卿族瓜分的境地,其祸根早在200多年前的晋献公(前676——前651年在位)时期就已埋下。晋献公在上台之后,为了解除公族势力对自己君位的威胁,设计消灭了多支旧公族;后来,他又因为宠爱骊姬和小儿子奚齐,B死、赶走了自己其他几个儿子,正式确立“晋无公族”制度,即规定国君子弟除世子外均出居他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因为这一制度,晋国公室和国君失去了公族势力的辅助,力量衰弱;而公族以外的异姓卿大夫由此登上晋国的政治舞台,权力越来越大。
晋平公时,晋之六卿坐大,栾氏为首。春秋中晚期,十余家卿大夫逐渐控制了晋国政局。经过彼此机烈的火拼,弱小的卿族一个个被消灭、吞并。自此,形成了韩、赵、魏、范、中行、智伯等六卿掌控的局面。晋国的政治、军事实权落在了他们手里,晋国的大部分土地也被他们占有,并且他们对晋的旧贵族发起了连绵不断的进攻。晋出公时期,范氏、中行氏被灭,智、赵、韩、魏四家共同瓜分了两者的地盘,六卿变成四卿。晋出公对于专权的四卿忍无可忍,于是做最后的挣扎,出兵讨伐他们。四卿联合一起反攻晋出公,晋出公战败,死于逃亡途中。智氏的家主智伯瑶随即拥立晋哀公上台,晋国国政皆决于智伯瑶,国君彻底沦为傀儡。
瓦解了公室仅存的抵抗力量之后,四卿之间的矛盾很快机化、尖锐起来。四卿之中,以智氏实力最强。因此,智伯瑶野心勃勃,想进一步蚕食赵、韩、魏三家,成为晋国唯一的统治者。在智伯瑶执政时,他刚愎自用,为了独霸晋国政权,竞公然向其他三家索取土地。韩、魏是三家中比较弱的,被迫屈服,只有赵氏拒绝了智氏的要求。
于是,在晋出公二十二年,智、韩、魏联合讨伐赵氏,智伯瑶用水攻的方法,引晋水灌入晋阳城,河水猛涨,晋阳城外一片汪洋,危在旦夕。此时的韩、魏想到他们的都城边上也有条河,担心智伯瑶也会灭亡他们,加上赵襄子派张孟谈潜出晋阳城与韩、魏联合,便联合起来一同攻打智氏,就这样,智氏最终被灭亡了。
接着,赵、魏、韩三家瓜分了智氏的土地进而分掌朝政,号称“三晋”。三家继续蚕食公室土地。到了晋幽公时,晋君所掌握的只有国都和曲沃二城。晋幽公不但不能号令三家,反而得去朝拜他们,降到了属大夫的地位。此时的晋国已名存实亡,成了三国的附庸。
公元前424年,魏驹的儿子魏斯继位,称魏文侯;公元前409年,赵烈侯继位;同年,韩虎之孙韩虔继位,称韩景侯。这时,晋国已经形成赵、魏、韩三家诸侯鼎力的局势,只差履行一个周天王任命的手续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任命赵籍、魏斯、韩虔为诸侯,承认了三家分晋的事实。公元前376年,三家最后废除了晋君,将晋公室仅有的一点土地也予以瓜分,赫赫有名的春秋大邦晋国,自此彻底在历史上消失了,后来,有后世史家就以这一事件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割点。
春秋战国之际,我国正处在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社会大变动时期。三家分晋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三家分晋以后出现了齐、楚、燕、赵、韩、魏、秦七国争雄的局面,由此我国便进入了由封建割据的各诸侯国通过兼并战争走向全国大一统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