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李某的发财梦还没有实现就破碎了。门店的存货被市场监管部门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所有的侵权产品都被没收,李某也被罚款11万元。
但李某并未从中吸取教训,反而把自己被查获、被处罚的原因归咎于从广州进货的物流记录被发现了。在认真思索一番后,李某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以后自己仿照各名牌官网上的服装款式找人打版,只从广州进购商标,打好版后在本地找厂家进行生产。李某认为,这样既能降低成本,继续赚钱,也能减少被发现的可能。
说干就干,李某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在一个同行群里,他看上了之前有过合作的赵某。赵某在张家港开了一家小的服装加工厂,以加工外贸服装为主,受疫请影响,工厂经营困难,正着急寻找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尽管没有看到品牌授权,但赵某还是决定试一试,因为对他的工厂来说,李某这单是一笔不小的订单。
两人各取所需、一拍即合。这条制假生产线上,李某在确定需要仿制的品牌服饰款式后,以图片或样衣打版,采购相似面料,网购各类品牌商标标识,并将这些运到赵某的服装加工厂。随后,赵某组织工人进行加工,成衣制作完成运送给李某售卖。成衣交付后,李某根据款式的不同,支付赵某每件7元至40元不等的加工费。
事后,法律意识淡薄的赵某还安慰自己,所有的材料都是李某提供的,自己只是提供人工和机器进行加工,即使有问题,应该也不大。
品牌方委托专业机构维权
由于成本低,李某的服饰售价从50元起,最高不过数百元。为打破实体店经营的局限,李某还借助微信等网络平台,将销售触角伸向全国各地。其生产销售的衣服虽然做工略显粗糙,但胜在价格便宜,吸引了不少人购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李某向赵某支付加工费近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