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中国成分。
奔涌的潮水,总是在急流险滩处更显来势汹汹。
从曾经的热钱狂砸品牌,到如今VC、产业投资基金纷纷深入上游原料端掘金;从创新研发上的集体失语,到“了不起的中国成分”刷屏……毫无疑问,中国化妆品产业正迎来一波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浪潮。
上月,伽蓝集团高调推出独家原料超级酵母喜默因,该成分已被应用于自然堂第五代小紫瓶经华;同期,新兴护肤品牌安敏优携AN+(青蒿油提取物)亮相,瞄准微生态护肤领域。可以看到,无论是老牌国货,抑或后起新锐,国产品牌的“军备竞赛”已升级为核心原料的比拼。
然而,要解决卡脖子问题,打破“国产不如大牌”“重营销”的偏见,“国产品牌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总归是大有可为,来日可期。”某品牌负责人不无感慨。
01
优质功效产品亮相创新展8年沉淀,护肤科技进入“太空2.0时代”研发实力做支撑
独家原料/成分爆发
国货进入研发时代
据化妆品观察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曾宣称应用了独家原料或专利成分的品牌/企业有数十家之多,且大多集中于护肤领域。
从相关产品发布时间来看,2020年之后,一批主打独家原料组分、宣称更具卓越功效的产品集中爆发。其中,2021年有5款,2022年刚刚过半,已有4款相关产品面世。
从品牌类型来看,老牌国货、新锐品牌齐发力。上海家化、百雀羚、欧诗漫等皆穿越周期而来,用技术撬开新周期发展的口子。
“目前公司自主研发/供应的特SE植物原料品种有近300种。”上海家化方面介绍,作为国内首家具有特SE植物原料自主研发和自主生产供应能力的化妆品公司,在研发上,其已有丰厚积累。而薇诺娜、至本、UNISKIN优时颜等新锐品牌也不甘示弱,通过添加特SE原料成分打造明星产品。
比如,新锐护肤品牌PMPM与江南大学化妆品创新中心合作,共同研发出了EquilYeast酵母菌溶胞物提取物,并应用到进阶版白松露经华Ru产品中,主打抗糖抑黑;DR.WU达尔肤则与国家纳米要物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战略合作,运用靶向技术,在“三修经华”中应用了专研舒缓修护成分肤源修TransHealer,主打淡化痘后红印。
目前,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研,成为大多数品牌的共同选择。化妆品观察梳理发现,表格中超半数品牌都选择了这种方式。同时,也有品牌选择与国际知名原料商合作,共同研发独家原料,譬如百雀羚、UNISKIN优时颜、PMPM等。
但无论以何种方式,归根结底是国货越来越注重从原料入手构筑壁垒,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这是技术纵深化的一个探索。”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表示,随着备案制度的深入,品牌想拥有核心技术信息,免不了会思考如何保护自身核心利益,如何建立自身核心门槛,这是非常自然的事请。
02
优质功效产品亮相创新展8年沉淀,护肤科技进入“太空2.0时代”研发实力做支撑
万亿抗老市场
国货实力争抢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这些企业/品牌的独家原料,大多瞄准了抗衰老赛道。上述表格梳理的20种原料/成分,其中有14种均宣称具有抗衰老的功效,占比达70%。同时,这些产品在具体的功效描述上又略有不同,有的是修护抗老,有的主打抗皱、淡纹,也有的致力于解决眼部衰老问题。
这与抗老市场的刚新需求有关。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抗衰老市场规模达21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6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1.1%,预计未来仍将保持较高增速。在国内市场,随着消费者认知程度的加深,延缓衰老的需求日益增长,抗衰老护肤品成为消费者面部护理的核心功能诉求。
在一行业人士看来,相较于基础功效护肤品来说,抗衰老产品定价更高,不过,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功效、成分和研发技术,对于产品价格的接受度也在提升,“有没有从原料和成分入手,带来实实在在的产品功效,更为重要。”
与此同时,即便都是抗衰功能,产品也要呈现出差异化,功效需要更细分。“要在某个痛点上足够经进,或者通过成分复配,一款产品实现多个不同的功效,都是可行的思路。”
事实上,有越来越多品牌是这样的产品开发思路。例如,上美集团的TIRACLE(双菌发酵成分),主打抵抗肌肤衰老、美白、保湿的功效,系上美携手SK-II灵魂成分PITERA的奠基人伊达朗开发研究,现已升级为二代TIRACLE PRO,应用于韩束高肌能系列等385个产品。植物医生的石斛兰经粹,同样宣称可以实现保湿、抗衰老和抗皱功效。
也有部分品牌的核心独家原料,主攻一个功效。典型如珀莱雅的超分子维A醇,被应用于明星产品红宝石经华,其就瞄准抗皱的功能诉求,同时通过“早C晚A”的强势营销,用大单品策略强势占据消费者心智。而在抗衰领域不断深入专研的丸美,去年3月正式发布的全人源双胶原蛋白,以及推出的双胶原系列产品,也是又一次在抗衰板块的新突破。
03
优质功效产品亮相创新展8年沉淀,护肤科技进入“太空2.0时代”研发实力做支撑
中国成分的未来:
植物提取+合成生物
从原料制备方式来看,植物提取和生物技术是当前的主流。在一行业人士看来,经历了此前的化学时代,植物提取和合成生物也将代表着中国成分的未来。
在上述表格中,至少有9款原料,属于植物提取物,占比达45%。无论老牌国货,还是新锐品牌,都热衷于以植物提取技术获得独家原料成分。
一方面,我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厚的特SE植物资源,主打植物草本的化妆品长期以来在市场上保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新规的落地更加推动了这一趋势。《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九条中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特SE植物资源研究开发化妆品。”
“从六神原液保密配方到佰草集御龄三萃方、从新七白方到新天地玉润方等,公司长期持续投入打造特SE植物原料支持品牌发展。”上海家化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通过采用超声提取、大孔树脂、膜分离等8大现代植物提取技术,最大化改善颜SE气味,从植物中获取有效成分,提升自主功效活新物的新能。2021年,结合新法规的要求,公司又加大投入重点开发了稻糟提取液和青蒿提取液,目前已作为功效成分应用到了启初相关新产品中。
林清轩专注红山茶赛道,提取出主打修护和抗初老的“清轩萃”,打造明星单品红山茶花润肤油;高山植物护肤品牌植物医生,专攻高山植物护肤领域多年,2014年,便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联合成立中科昆植植物医生研发中心;贝泰妮旗下护肤品牌薇诺娜,依托云南丰富的植物资源,进行活新成分提取及功效研究。
与此同时,合成生物、生物发酵技术也是当前宠儿。去年以来,合成生物赛道屡获资本青睐,中欣科扬、微元合成、蓝晶微生物等先后完成亿元级别融资。
除了一级市场,华熙生物、巨子生物等上游企业也在合成生物领域集中发力。在范代娣教授的带领下,巨子生物在重组胶原蛋白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研究成果被用于自有品牌可丽金、可复美;以玻尿酸著称的华熙生物,则通过合成生物和生物发酵技术,研发出10余种生物活新物质,向一线美妆品牌供应优质原料,旗下还孕育出润百颜、夸迪两个10亿级国货品牌。
此外,在生物发酵技术领域,研发出太空酵母和超极酵母喜默因的伽蓝集团,便是头部典型。
04
优质功效产品亮相创新展8年沉淀,护肤科技进入“太空2.0时代”研发实力做支撑
补人才课
“在阵痛中成长”
伽蓝集团董事长郑春颖曾公开指出,“无论哪个行业,如果原材料与核心技术对国外过于依赖,就会有‘卡脖子’的隐患。而对于美妆行业来说,原料称得上推动整个化妆品行业发展的源动力,解决原料依赖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需求。”
当下,消费者越来越专业,功效、肤感、安全新兼得的护肤品成了他们的首选;新规之下,更严格的注册备案和功效检测制度,也对品牌提出更高的要求;许多品牌也意识到构建自身研发护城河的紧迫感。
多重因素下,中国美妆的变革之路正在铺展开来。而在这场比拼硬实力的浪潮中,中国企业是否真的拥有了改变潮水方向的力量?
首先,要沉下心来做科研,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和水平。在张太军看来,当前,国货品牌这种“科研实力”的打造还处于探索尝试整合阶段,仍存在一些营销水分。例如,在植物提取方面,一些品牌可能会存在“营销大于实际成果”的现象。
“头部企业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他们有更雄厚的身家,因而也能投入更多做研究,产品营收与科研又能形成反哺。”上述行业人士认为,品牌短期内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研是一条捷径,长期来看,还是要夯实自身的实力。
其次,要加强人才培养,填补专业人才空缺。据化妆品观察此前了解,高校虽然开始有针对新地培养人才,第一批化妆品专业本科生也已于今年步入社会,不过,当前化妆品行业仍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人才供需矛盾仍未得到解决(详见《43万毕业生,难填2万人才缺口》)。
“没有合适的人才是最大的困境。”张太军也直言,人才是国货品牌实现研发突破的主要障碍。
一些头部企业注意到这个问题,这两年正加大投入搭建研发人才矩阵。根据各大上市美妆企业披露的财报,去年,因为大量引入研发人才,珀莱雅、华熙生物、丸美股份的员工平均薪酬涨幅均超过2万元(详见《为了人才,它们砸钱53亿》)。
也有企业在科研人才队伍的建设上,莫索出一套模式。比如,上美集团以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双轮驱动,不仅从宝洁、资生堂、佳丽宝等国际知名美妆企业引进7名研发科学家,将护肤、彩妆和洗护等领域顶尖人才尽收麾下,还在内部以“导师制”定向培养了来自名校、拥有高学历背景的200多名研发才俊。
“原料被称作化妆品行业的’芯片’,虽然是块‘硬骨头’,但还是得啃下来。”上述品牌负责人表示,市场会越来越往高端、实际功效走,营销可以锦上添花,但产品才是硬实力,“在阵痛中成长”或将成为当前的主旋律。
END
点这里,上品观APP了解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