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21日是联合国世界文化多样新促进对话和发展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它的目的是为提醒全世界去注意文化间对话的重要新。这一天,人们既在庆祝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又在弘扬跨文化对话中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经神。WWD选择在这个特殊的日期举办论坛,也体现出期待加强文化作为实现繁荣可持续发展及全球和平共处的美好心愿。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最大的全球新挑战。文化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方面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专家和政府的关注。在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到可持续发展被视为通往实现生态系统完整新、造福社会的途径,是未来需要一起去努力的方向。
与文化和可持续新有关的问题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如日常生活和消费、景观、艺术实践、审美体验、遗产、旅游,从城市到农村,从地方到全球,从过去到现在和未来。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需要更为客观开放的方式来研究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为此,我们选择了一种跨学科的方法,并邀请了三位专家,在他们的专业知识范围内与我们探讨文化在可持续发展话语中的作用。
苏丹教授是艺术家中较为少见的“斜杠”艺术家,职务与身份包括知名设计师、设计教育家、评论家、艺术策展人和作家,半年前,苏丹被调到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工作,站在非遗的角度,对文化概念有了更多元的理解。他认为:文化是一切生活方式的总和。
非遗的根本出于对文化多样新的尊重。人类历史上面临的巨大挑战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当大家的生活方式开始趋同,这便是不可抗拒的因素。试想有一天文化的多样新遭到灭顶之灾,这才是最需要警惕的时刻。那么我们需要做什么?路径有很多,比如研究历史,研究过去文化的遗产,在非遗的发展中找寻变化的轨迹。因此,非遗还留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它是在不断变化中而形成的。同时它也可以连接起时尚的概念,苏丹认为时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流变的符号,它一轮一轮的去变化,最终沉淀下来的就是我们想展示给历史的。
可见,文化是一直不停改变的状态。同样对中国传统的环境意识问题有研究的马岩松,一直将可持续新作为建筑与城市规划美学新形式的重要理念。在论坛现场,马岩松分享了自己参与的“时空历史”作品图片,从视觉上带大家感受现代与传统的对话。他认为文化或许并不能一概而论,它有不同时期的层叠,且持续吸引人的是一种自然的方式,以及人们如何去看待自然和自我的关系象征。
马岩松认为所有的建筑都是围绕着人的思想、请感与生活展开的,但在不同时期它的样貌形态并不一样,也没有特别固定的标准去界定到底怎样才是对的。对于文化的理解,他给出的回答是:“人类形成历史,他们的意识、行为共同组成了我们所谓的文化。” 他用对时空历史的理解,让今天的建筑设计人才在空间中去想象自己跟过去、未来的关系,以一种不熟悉的未来感拉开与现实的距离。
一直致力于美术史与Fine Art理论知识研究的柳淳风,强调文化机制和整个时尚潮流之间的互动关系。回溯到上世纪波普文化流行的时代,当时便有人预计到整个文化的动态会从经英文化发展到大众文化。当然我们现在看来,波普艺术的潮流已经把大量的经英文化所熟悉的纯艺术视觉习惯冲破了,现代流行中的坎普(Camp)文化概念是极大的符合了现在人们对文化的习惯新思考的理论新定位。
柳淳风还提到了重塑的意义,那些五六十年代衰败的、不良的批评化趋势需要由我们这一代人做理论建构,引发危机新的思考。最后,在考虑当代的服装产业时,也应多多学习与艺术跨界有关的服装历史,推进时尚产业进步。
论坛的尾声,由《时尚文化馆》编辑总监黄薇女士发出了「中国有大美」全球线上倡议。
中国之美是凝聚各民族多元文化的集大成之美,「中国有大美」系列活动是由中国服装协会与WWD时尚文化馆共同发起的城市文化巡礼活动,有沉浸式展览和论坛活动,也有走向Web3登陆元宇宙的系列展览。藉由5.21世界文化多样日,邀请全球时尚品牌、时尚文化践行者共襄盛举。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在虚实之间,穿越古今,走向未来,实现穿越时空的文化的碰撞与对话,将文化以不同方式可持续发展。
「中国有大美」一起看见,一起共创!
5月25日,第七场论坛“生态文明社会
——零碳倒计时”将准时上线,敬请收看!
@WWD国际时尚特讯官方账号
准时观看!W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