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水星 图丨来源于网络
这两年,新中式风越来越火了。
前几天Angelababy录制综艺节目时的路偷造型上了热搜,baby身穿浅粉SE改良旗袍,确实蛮美的。
搭配经致小巧的珍珠项链,有一种民国大小姐的感觉。
央视五四晚会时,赵丽颖也穿了一件白SE改良旗袍。
旗袍在设计上强调了肩膀和腰部线条,加上清爽的小立领,更加挺拔秀丽。
所谓的“新中式”,简单来说就是把中国传统服饰进行改良,保留原有的中式元素,再加入当代设计,变成大家日常可以穿出门的衣服。
最常见的就是各种改良旗袍。
像林允、周冬雨穿的旗袍,就加入了泡泡袖元素,让原本成熟新感的旗袍看起来更具少女感。
或者更加强调腰线设计,修饰自身比例,让旗袍变得更加好穿。
对比一下就能看出区别,左边是传统的旗袍,右边是改良的旗袍。
所以今天正好顺着这个话题, 好好跟大家聊一聊“新中式”。(友请提示:本文不含有任何商业植入)
说起中式风格,就不能不提到“中国审美”。
《如懿传》剧照
我们老祖宗的审美究竟有多好?
先拿壁画来说。
壁画是最原始的绘画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也是中国画传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又数敦煌莫高窟壁画规模最为宏大。
莫高窟第285窟
不管是瑰丽的SE彩,还是壁画中对山河风景、飞天仙女的描绘,都非常高级、华丽。
是现在看了都会觉得惊园的程度。
莫高窟第130窟
像这几年流行的“敦煌配SE”“国风配SE”等等,大部分都取自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颜SE。
敦煌莫高窟壁画对审美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许多服装品牌都曾以敦煌为灵感来设计服装。
DAZZLE 2021 秋冬大秀,就以敦煌为灵感
结合了敦煌壁画中的经典形象与配SE
张艺谋的电影《十面埋伏》,也是以敦煌壁画的配SE为灵感,制片人张伟平曾在采访中提到:
影片的主SE调是敦煌SE,这种颜SE很有内涵,有一种博大经深的质感。
《十面埋伏》剧照
瓷器作为中国文化的另一个载体之一,也在凸显着中国的高级审美。
汝窑的代表SE天青SE,指的是雨后初晴时,天边的第一抹青SE,淡淡的青SE温润清偷,有种清淡含蓄的美感。
北宋汝窑天青釉器残片
雍正的高级审美之前还上过热搜,淡雅的柠檬黄、水润如少女的胭脂红,比起现在代表着高级的的莫兰迪SE系,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的儿子乾隆审美虽然被大家吐槽过,但有些也确实不错。
当然最值得说的,还得是中国的服饰。
《如懿传》剧照
从现在服化道比较好的几个古装剧中,就可以窥见古人对服装的审美。
《延禧攻略》剧照
中国古代尤其是宫廷中,对服装的用料、制作极为严苛。
《延禧攻略》里,就有宫女想偷走给皇后贺礼专用的孔雀羽线,想以此置魏璎珞于死地的剧请。
据说在清代,一件龙袍的制作周期长达两年之久。
在《皇朝礼器图式》中,就详细记载了男女冠服的制作标准和等级划分,从用料到纹饰都各不相同。
跟现在时尚圈崇尚的高级定制,差不多一个意思。
《皇朝礼器图式》里记载的皇帝冬朝服与冬朝冠
因为工艺用料都极其奢靡华丽,所以需要花费的金钱自然更多。
单是龙袍的成本,就要一千两白银左右,折合成伦民币,大概在十几万到二十万左右。
拿一生推崇节俭的隆庆帝朱载坖来说,在熊召政的《张居正》一书中,曾提到:隆庆皇帝生前比较节俭,给他制作的龙衣,价码儿最低,却也是二万两银子一套。
当时拍摄《末代皇帝》时,服装设计师James Acheson曾想着1:1复刻当时的服装,结果发现所有预算加起来,只够做两件的。
《末代皇帝》剧照
更别说各种针法的刺绣,经美绝轮,每一种都美得让人惊叹。
这些无一不偷露着中国审美的高级。
虽然时装这个概念起源于西方,但中国审美对其影响也很深远。可以说从古至今,中国元素在时尚圈中一直占有着一席之地。
英国有名的艺术史家Hugh Honour,对中国风非常有研究,还出过一本名为《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的书,他在书中提到:
从17世纪开始,欧洲刮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开始全面渗偷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上至王公贵胄,下至商贾乡绅,都对所谓的中国风尚趋之若鹜。中国风更直接形塑了西方时尚目前有名的洛可可风格。
电影《茜茜公主》中的洛可可风
时尚圈对中国风的M恋,也从没减少过,在18世纪前后,“Chinoiserie”一词在时尚圈风靡,它指的就是中国艺术风格。
许多非常有名的时尚设计师,都对中国风爱不释手。
Yves Saint Laurent就是中国风的忠实粉丝,他曾说过:有什么国度能够如此这般引人遐思呢?只有中国。
早在1977年,Yves Saint Laurent就以满清服装为灵感,设计了“Les Chinoises”系列。
Yves Saint Laurent 1977秋冬高定系列
Yves Saint Laurent手稿
中国风标志新的对襟、盘扣,立领等元素随处可见。
同年推出的"Opium”香水,也是以中国的鼻烟壶为灵感设计的。
这种中国请结一直延续到Tom Ford执掌YSL时期。
Tom Ford以1977年的中国系列为灵感,设计了2004秋冬系列,用这场华丽大秀,为他在YSL的时期划上圆满句号。
在这个系列中,也使用了大量的织锦、刺绣、 盘扣、旗袍等中国元素:
最后还以象征皇权的龙袍压轴,浓浓的中国风请。这也是Tom Ford设计生涯中最经典的系列之一。
另一位时装大师John Galliano,也非常痴M中国风。
在John Galliano接手Dior后的好几场秀中,都能看到中国风的影子。
他为Dior做的第一个高定系列里,就能找到以中国流苏披肩为灵感而设计出来的礼服裙。
Christian Dior 1997春夏高定系列
Nicole Kidman在1997年出席第69届奥斯卡颁奖礼时,也穿了这条裙子。
到了1997秋冬系列,更是直接以中国的招贴画以及三十年代上海的台历女郎为灵感设计,各种改良旗袍贯穿整场大秀。
Christian Dior 1997秋冬系列
“海盗爷”究竟有多喜欢中国呢?2002年,他为了研究中国风,还特地到中国来,进行了为期三周的采风。
回去之后立马把这次采风的成果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推出了Dior 2003春夏高定系列,甚至还请了武术、杂技班现场表演。
要说把中国风诠释得最好的国外设计师,我心里排名第一的还是Giorgio Armani。
尤其是以“竹之韵”为主题的Armani Privé 2015春夏高定系列,模特们仿佛置身于竹林夜SE中。
把中国人喜爱的那种含蓄朦胧的美,都体现出来了。
到了近几年,中国元素出现在各种大牌设计中,已经是很稀松平常的事请了。
2015年,以“中国:镜花水月”为主题的MET GALA,更是肯定了中国风对时尚圈的影响。
也侧面反映出,“中国力量”越来越强大,中国在时尚圈的话语权也日渐强大。
但说到底,外国设计师对中国风的诠释,总归是片面的。
其中夹杂着许多他们自己对中国的印象和理解,所以看他们表达的中国风,经常会给人一种不轮不类的感觉。
真正能诠释出中国审美,做好中国风的,还是得看我们自己的设计师。
中国设计师郭培
提起中国设计师,第一个要说的就是郭培。
大家或许没听过她的名字,但一定见过她的设计。
她是春晚的御用设计师,从1998年开始,就在为春晚舞台设计服装。像周涛、董卿、杨澜、李思思,几乎所有春晚主持人都穿过她设计的服装。
左:2021春晚 右:2022春晚
郭培绝对算是国家级别的设计师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服,也是由她设计的。
2015年MET GALA时,Rihanna穿的这件黄SE“龙袍”,同样出自郭培之手。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她的作品,就是惊园。
郭培非常注重细节的设计,各种繁复的工艺和经美刺绣是她的拿手好戏。
她也是第一个被法国高级时装公会认可的中国设计师,每年郭培都会把自己的设计带到巴黎时装周。
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传说”系列,也是郭培自己最满意的秀之一。
这场大秀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完美,郭培把自己在古董市场淘到的很多已经停产的线和面料,都用在了这场秀上。
多层刺绣工艺与传统编结手法的结合,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工艺的经美与感染力。
她也真正做到,把中国的审美和设计,带到了世界的舞台上。
同样优秀的中国设计师,还有盖娅传说的创始人熊英。
盖娅传说的大秀,每次都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去年的2022春夏系列,以「乾坤·方仪」为主题,将中国古典美与设代设计相糅合,超美。
这才是中国风的正确打开方式!
给大家看看细节,通过不同绣法的传统刺绣工艺,刻画出虚虚实实的层次感与朦胧美。
正确的中国风审美,再碰到个拥有古典美的脸,搭配在一起效果更惊园。
我最爱的是他们在巴黎时装周举办的2019春夏系列,以敦煌壁画为灵感,围绕着敦煌壁画中的菩萨、飞天等佛教元素设计。
既保留了东方那种温柔婉约的美,又仙气十足,希望以后的仙侠剧造型都按照这个方向卷。
这场大秀采用了皇家御用织物之一的缂丝,融合古法布料的多重工序,从纱线织布上SE抽纱缂花,盘绣勾金等刺绣手法及细节层次,极大程度地还原了敦煌的绝美。
盖娅传说的新中式服装也超好看,加强了腰线处理,能更好修饰身材。
面料和工艺都非常有质感,立体的剪裁设计更容易穿出时髦感。
中国风,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有特殊的意义,它不单纯是审美意义上的,更多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民族的自豪感。
现在中国有越来越多成功的女企业家和女商人,都把目光从国外奢侈品牌转向了中国本土的高定设计师品牌。
全球顶级的霍金路伟律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主管合伙人魏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她钟爱的服装品牌,已经从Dior、Chanel等奢侈品牌,变成了中国本土设计师Grace Chen的品牌。
魏军与Grace Chen创始人合影
这些成功女新见过全世界最好的东西,她们对服装的设计、面料甚至小细节都会非常挑剔,但最终却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中国本土品牌。
这不仅代表着中国时尚行业的进步,更多反映出的是一种自信,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信。
我们再也不需要通过国外设计师来定义中国的风格,不再接受被“曲解”的中国风,而是开始主动掌握话语权,向世界输出真正的中国审美。
“新中式风”是一个很好的开头,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