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曾看过一张很温馨的经典照片:邓小平视察新疆时,手捧一位维吾尔族小姑娘的一头小长辫子好奇地看着,小姑娘则幸福而娇羞地笑着……
这是新疆维吾尔族近千年特有的风俗:一根辫子代表一岁年龄,当小姑娘多大时,妈妈就为她编多少根小辫子。维吾尔族历来视头发如命,认为发肤受自父母,一般不允许剪掉或损害,否则被认定对父母不尊敬。待到女孩长大时,辫子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长,可以散开或者盘起来,也可以自由收拾,但就是不能剪掉。一直到出嫁那天,她才能把所有头发编成两根又粗又黑的长辫子。在民风甚浓的于田县,当女人第一次生完孩子后,家人都要为这位首次当母亲的女人举行隆重的“居宛托依”仪式(做母亲结发戴帽仪式),此后,一个头戴小花帽(入选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世界上最小的花帽子)、粗辫紧扎、脸庞红润、生动的、丰韵的、鲜亮的少妇形象就楚楚动人地闪现在大家面前。这一习俗一直被传承了下来,成为维吾尔族民俗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都市维吾尔族女孩虽然早已时尚化了,但她们只是努力改造传统而没有完全丢失传统,对于头发只是变发型而不变核心,她们把众多的小长辫子拆开,很优雅地高高地盘在头上,以示父母给她的头发的地位高过头顶——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
哎,连普通人家的女儿都如此“以发为贵”,更何况国王家的高傲公主呢!所以,在和田一直流传着沙漠故城出土的版画“传丝公主”的故事,我想应该是真的。那位东国的公主当初下嫁到古于阗国时,为给于阗国带来蚕桑,竟然将那一枚小小的蚕种偷藏在高贵的发髻之中,从而成功地躲避了一次次关口盘查,让于阗国从此桑麻遍地,丝绸飘飞。时至今日,和田仍以出产手工“艾德莱斯”丝绸而驰名,这其中凝结了那位公主多少心思啊,真应该感谢东国公主那高贵的、细密的、蓬松的、高耸的发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