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卢梭曾说过:“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教育的基础是家庭。”
孩子的未来,说到底拼的就是父母的功底。
好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样子?或许,答案就在下面这12句话里。
1、给孩子积极的暗示——孩子会回馈你惊喜
两个孩子在写作业,一位妈妈说:“好好写,别总是这么马虎。”可孩子仍然频频出错。另一位妈妈则站在一旁,轻言细语:“这么认真,你一定是胸有成竹。”结果孩子完成得又快又好。
父母给孩子怎样的“暗示”,就会塑造出怎样的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是点石成金,给予孩子勇气和力量,引导他扬帆远航。
2、孩子的成长需要空间——尊重孩子的界限
心理学家武志红认为,中国式亲子关系最大的矛盾,就是缺乏界限感。
“小孩不是黏土,任由家长恣意妄为地捏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小孩子也有自己的生命,他们属于自己。”
为人父母,最难的不是给予多少爱,而是懂得适时退出:越爱孩子,越要给孩子的成长留出空间。
3、别低估一个内向的孩子
在很多父母眼里,似乎内向=请商低、胆小懦弱、不易成功……
内向真的是一种缺陷吗?内向的孩子,同样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
内向是被低估的优势,内向的孩子,缺的不是纠正,而是接纳和包容。
4、孩子成长的问题不可怕——这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对世界的探索。
他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蜕变的契机;
他走过的每一小步,都是迈向世界的一大步。
智慧的父母,不会成为控制者,给孩子砌一堵墙;而是作为观察者和陪伴者,让他奔向广阔的天地。
5、有的孩子就是开窍晚——别担心,春天会来地
在我们的身边,不乏有这样的孩子:
开窍晚,无论做什么总是让人不太满意。
可事实上,他们不是在傻傻等待,而是在默默积蓄力量,时机一到,他会以燃烧的姿态,爆发自己的能量。
暂时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打击和放弃。
越是开窍晚的孩子,越需要接纳和支持,因为他们走的,是比别人更长的路。
6、不管有多糟糕——请坚定地跟孩子站在一起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会闯祸,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把孩子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好的父母,永远是孩子的避风港;是能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
真正的爱,是当他拥有鲜花和掌声,我们在台下默默守望;
当他跌入谷底,我们给他触底反弹的勇气。
7、不必苛求孩子的完美
生活中,不少父母难以接纳孩子的“MAO病”,见不得孩子身上的“缺点”:
但在完美期待中长大的孩子,不敢去尝试,不敢去试错,自然也无法莫索着走向成功。
与其把孩子B成所谓的“完美”孩子,不如放下焦虑,用接纳和信任,鼓励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8、尊重孩子的不同——他是独一无二的宝藏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世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藏。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生命,再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
教育是唤醒,不是改造。
父母的使命,是理解和悦纳每一个孩子的不一样,是关注并呵护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需求,然后允许他以自己独有的姿态绽放。
9、比教会孩子赢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
每个孩子的一生,都会经历大大小小的挫折,面对失败,难免有时“输不起”。
但很多时候,孩子输不起,是因为父母太想赢。
面对挫折,孩子首先需要的,是父母无条件的请感支持,其次是一起面对挑战和困难的行动。
父母坦然面对,孩子才会不惧风雨,无畏失败;
父母积极支持,孩子才能扛住挫折,赢得漂亮。
10、鼓励和欣赏——才是孩子蜕变的底气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训斥只会压抑心灵,机励才能开发潜能。
好的父母,永远是孩子的“优评师”:肯定他的努力,欣赏他的态度,鼓励他的创意,赞美他的坚韧。
正如作家林清玄所说:“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最好的方法是欢喜、鼓励与赞赏。”
11、慢慢来——给孩子多一点耐心
养育孩子,父母要慢一点,耐心一点,用耐心喂养长大的孩子,站得更稳,走得更远,懂得坚持,亦知担当。
慢养,不是时间上的慢,而是心态上的松弛。允许孩子做属于自己成长阶段的事,就是最好的教育。
12、育儿困难难免有——有时候佛系一点也挺好
育儿的过程中,如果父母感到痛苦,孩子也一定不会快乐。所以,与其无效焦虑,不如“佛”一点,给自己松绑,给孩子留白。
“佛系”不是逃避、放弃,而是接纳和鼓励。是遵循孩子的天新,把主动权交给孩子;是给自己放松的机会,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退一步的教育,恰恰是父母最大的进步。
其实,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根本没有标准答案。育儿就像开车,没有任何一段路况,可以让我们定速巡航、高枕无忧。
教育唯一的王道,就是执着地栽培自己。和孩子比肩前行,步履不停,成长不歇。
*声明:本文大部分文字和图片均来自网络,由园长幼师通服务平台小编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重在分享优秀教育理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