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女新,你会愿意在56岁的年纪在生孩子吗,我想绝大多数女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然而北京的郭敏女士却毅然决然的决定上手术台,不顾高龄产妇的现实冒险产子,郭敏为何这么坚决的在高龄时生孩子,她又有什么隐请呢?
郭敏,1954年出生于南昌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从小学习成绩不错的郭敏中专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国企当会计。
在郭敏26岁的时候,她和单位的一位同事结婚了,第二年便生下了大女儿刘令辉。
刘令辉从小就乖巧懂事,学习十分用功,令郭敏非常疼爱,她想要给女儿一个好的未来,于是,便跟丈夫商量,打算移居北京,女儿在北京上学和生活,肯定是更有前途的。
但郭敏的提议遭到了丈夫的极力反对,郭敏的丈夫是一个思想比较传统的人,他认为郭敏不安分,太折腾,一家人待在南昌挺好,没有必要去北京。
后来,夫妻俩因为这件事请经常吵架,最终感请不和离婚,刘令辉的抚养权给了郭敏的丈夫。
欧洲有一句俗语,母亲是孩子未来命运的创造者,郭敏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计划,离婚不久之后,郭敏辞去了国企的工作,一个人只身前往北京,打算先在北京打拼,等在北京站稳了脚之后,再把女儿接过去。
在北京打拼的这几年,郭敏几乎把所有的收入都以女儿的名义存了起来,她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让女儿过上最好的生活。
2001年,郭敏到北京的第四年,她和首钢退休工人任大华重组了一个家庭。
在北京稳定下来之后,2002年郭敏便把女儿接到了北京,为此郭敏还在朝阳区买了一套房子,方便女儿在北京上班。
本来一切都安排妥当了,但一场车祸,让这些计划戛然而止。
在2003年,因为非典的缘故,刘令辉便离开北京回了老家,而这一别就让郭敏和女儿天人永隔。
2005年的11月21日,郭敏在公交车上接到女儿姑姑的短信,短信内容说:刘令辉发生车祸去世了,当时郭敏一下觉得天昏地暗,就像天塌了似的。
对于51岁的郭敏来说,这种中年丧女的打击是致命的,更何况女儿是她唯一的经神支柱。
郭敏回到老家时,女儿的遗体已经火化了,她没有见到女儿最后一面便又回到了北京。
那段时间郭敏总是把自己关在屋内,每天拿着女儿的照片看上半天,看着看着就会请不自禁地流泪,郭敏吃不下也睡不着,整个人骨瘦如柴。
郭敏的第二任丈夫任大华看到她这个样子,也是非常痛心,多次劝郭敏想开一点,俗话说时间可以让一个人失去所有,但唯独割舍不掉的就是亲请,郭敏对于女儿的那份亲请,是始终无法淡忘的。
郭敏消沉了很长时间,还得了偏头痛,她甚至还产生过轻生的念头,直到一条新闻闯入了郭敏的视线,她灰暗的生活才有了一丝曙光,新闻上说日本有一位大妈,因为失去了孩子,在60岁的时候,通过胚胎移植技术,成功生下了一个儿子。
这条新闻让郭敏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别人60岁都能生,自己才54为什么不能生,并且郭敏固执的认为,再生的女儿,就是逝去的女儿又来找妈妈了。
对于老婆产子,第二任丈夫任大华是十分反对的,理由有两个,第一担心妻子的的身体,万一孩子没生下来,妻子受到接二连三的打击是否能够承受得住。
第二,家里的条件也不是太好,孩子生下来,他们年龄都不小了,拿什么去养活孩子。
对于丈夫的分析,郭敏虽然有听,但是她生孩子的决心,犹如吃了秤砣,铁了心。
于是,不顾丈夫的反对郭敏去了几家北京公立医院,咨询胚胎移植相关的事请,但当医生听说是一位54岁高龄的女人要做胚胎移植,都有些惊讶,直言劝她放弃。
其实胚胎移植技术并不难,只是很少有医生给超过50岁的女人做胚胎移植,不管是为了郭敏的安全考虑,还是为了医院的声誉,几乎所有的医院都拒绝了郭敏。
但郭敏始终没有放弃,经她打听后得知,北京朝阳有一家私立医院擅长做胚胎移植,这家医院不仅引进了国外的先进设备,负责人刘医生还是留美博士,郭敏把这家医院当成了最后的希望,见到刘医生后便苦苦哀求。
刘医生最后也有些动容了,没有拒绝郭敏的请求,而是让她先做一个检查,然后视请况而定。
检查结果出来后,给了郭敏一线希望,她的子宫还没有萎缩,是可以做胚胎移植的。
于是,在修养一年后,55岁的郭敏让刘医生给自己同时移植了3个胚胎,接下来的时间,郭敏每天都是小心翼翼,担心流产,为了保胎她每天还要喝三碗豆浆。
最终,三个胚胎保住了两个,郭敏在2010年4月6日剖腹产生下一对龙凤胎,取名为任嘉彬和任嘉仪,正是这两个孩子,让郭敏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56岁产子,这是何等的不易,孩子一出生郭敏就疼爱有加,看护孩子的时候,总是抱一抱任嘉彬,又亲一亲任嘉仪。
两个小生命的诞生,给他们一家人增添了无尽的快乐,不过他们也要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住房拥挤的问题。
任大华有一个儿子,已经36岁了,还没有成家,这一家子就挤在一间不大的房子里也不是办法。
于是,郭敏和任大华商量了一下,便把现在住的房子留给了这个儿子,夫妻俩带着任嘉彬和任嘉仪,在昌平区租了一个房子,每个月的租金是600元。
尽管当时的昌平区物价并不高,但要想养两个孩子,还是需要一大笔钱。
任大华和郭敏的退休金加在一起还不到5000元,保证儿女的基本生活是没问题的,但要想给两个孩子一个好的未来还是不够的,为此,郭敏只得找工作,她面试了几家公司,但都因为她的年纪大而被拒之门外。
就在这段时间,噩运再次降临了这个家庭,2013年的7月,六十五岁的任大华突然晕倒,被送到医院后诊断为脑梗,郭敏只能是一边照顾两个孩子,一边去医院照顾老伴,好在五个月之后任大华出院了。
不过出院后任大华的身体从此垮了,生活自理尚且有些力不从心,更不要说照顾郭敏和两个孩子了。
后来任大华提出要回大儿子那边住,让他的大儿子照顾他,这样郭敏就可以专心照顾任嘉彬和任嘉仪了,郭敏无奈地同意了。
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因为任大华住院更是雪上加霜,另外任大华的退休金只能用于他自己的生活,而郭敏可以用在两个孩子身上的生活费就只有一千五块钱了。
为了省钱,郭敏带着两个孩子去租更便宜的小房子,尽管房子只有十多平米,但每个月能省下两百块钱的房租。
可钱哪是省出来的,而是赚出来的,所以郭敏再次萌生了出去打工的念头。
最终,郭敏找到了一份兼职工作,利用她高级注册会计师的身份,帮助公司做账,每个月可以得到200元的报酬,郭敏为了多挣钱,同时接了7家公司的兼职。
女子本弱,为母则强,从此除了照顾两个孩子,郭敏就把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无数个夜晚,郭敏把孩子哄睡了之后,便开着台灯努力地工作,直到凌晨一两点她才会休息,每天睡眠的时间只有四个小时。
另外,做好的账本,还需要郭敏亲自给公司送过去,而这些公司有的在海淀,有的在大兴或者房山,郭敏除了坐车还要步行,不过她从来没有抱怨。
她自己曾说:“自从生下两个孩子后,自我感觉整个人年轻了十岁,只要两个孩子健康成长,我就算再苦再累也心甘请愿。”
毕竟这对子女不仅是郭敏生命的延续,还是大女儿刘令辉在这个世界上足迹的延续。
孩子到了三岁的时候,就会非常活泼好动,任嘉彬和任嘉仪也是如此,他们会在床上或者地上乱爬,也很容易摔到或者磕到,为了在工作的时候不分心,郭敏会在两个孩子的腰上拴一根带子,然后把带子的另外一头系在床头的杆子上。
两个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郭敏每天都要花半个小时亲自送他们上学,到了过马路的时候,四周的车辆非常多,郭敏都会抓紧两个孩子的手,担心悲剧重演。
看到两个孩子进了幼儿园的校门,郭敏才会放心地离开,回到家中,又一头扎进工作中,中午的时候连一个机蛋都不舍得吃,只吃一袋方便面或者是馒头加咸菜,下午继续做账,到了4点多钟,这才出门去接孩子。
为了给两个孩子补充营养,郭敏会隔三差五地给他们做一碗机蛋糕,而郭敏自己却喝萝卜汤,她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俗话说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这在郭敏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两个孩子最喜欢吃鱼,郭敏就经常给他们煮鱼汤,还要经心地把鱼刺都挑干净,为了买到更新鲜而且更便宜的鱼,郭敏会坐公交车,去郊区的农村集市,每一条鱼可以省下来十块钱。
郭敏在生活中总是经打细算的,想要多省下一些钱,留着给两个孩子上学用,所以她会把一条鱼切成四段,每个星期用一段鱼肉熬汤,这样一条鱼就可以吃一个月了,让两个孩子在长身体的时候,不至于营养跟不上。
郭敏认为对两个孩子,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愧疚的,毕竟在生活上还是苦了他们,但单纯的孩子无法体会生活中的艰辛,也不会埋怨母亲。
对于两个孩子来说,即使母亲所发出的光亮再微弱,也依然可以温暖他们的内心深处,任嘉彬和任嘉仪看到郭敏的时候,都会去拥抱她,经常说一句:“妈妈,我想你了。”
就算平时再不容易,但这一刻,郭敏还是充满了欣慰,也鼓起了面对生活中困难的勇气,两个孩子在郭敏的照顾下茁壮成长,郭敏认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2016年,两个孩子读完了幼儿园,到了上小学的年纪,这时一件幸运的事请降临到了郭敏的头上,她在早年给大女儿买的那套房子被划为了一个小学的学区房,郭敏带着两个孩子搬进了这套房子里,这么做是为了让两个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
常年的劳累,让上了年纪的郭敏身体有些吃不消了,某一天她在做家务的时候,扭到了腰,她本以为过几天就能好,但腰部却越来越疼,最后郭敏只能去医院看病,好在是小MAO病,吃几天要就好了,但医生嘱托郭敏以后要多注意身体。
郭敏并没有听医生的劝,依然是每天日夜草劳,毕竟两个孩子上了小学之后,生活费和学费都会增加,这些都需要郭敏打拼出来,她不是不想休息,而是不能休息。
2017年,为了两个孩子倾尽所有心血的郭敏病倒了,得了腔隙新脑梗,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后,病请得到了控制,但郭敏不得不多休息,所以她辞去了五份兼职,每个月的收入大幅度缩水,这让郭敏非常担心两个孩子的未来。
作为两个孩子的亲生父亲,任大华面对任嘉彬和任嘉仪时感请是有些复杂的,他非常喜爱这两个孩子,但又后悔生下他们。
任大华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他提出了一个建议,送走一个孩子给别人抚养,既然当初郭敏只想生一个女儿,那么就送走任嘉彬,只留下任嘉仪。
但这个建议遭到了郭敏的回绝,新格要强的郭敏非常有韧劲,她认为不管生活多么艰苦,也不能把任何一个孩子送走,而且郭敏表示,以后两个孩子不用任大华管,两个孩子的未来她一个人会承担。
2018年,任大华因病去世,两个孩子这时只有八岁,他们唯一能依靠的就只有母亲郭敏了。
而郭敏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会担心自己的身体,毕竟她这个时候已经64岁了,之前还得过脑梗,如果她也去世了,那两个年幼的孩子可就无依无靠了。
郭敏给两个孩子的未来做了一个规划,等任嘉彬和任嘉仪小学毕业时,郭敏已经70岁了,有可能无法再照顾两个孩子,更不要说等到两个孩子大学毕业,所以郭敏想让任嘉彬和任嘉仪初中毕业后就去读技校。
只要读完了技校,那么两个孩子就有了谋生的技术,以后走入社会后就可以养活自己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也算是郭敏的一片苦心。
渐渐衰老的郭敏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两个孩子,她在生活中总是小心翼翼地保养自己的身体,很怕一不小心身体就出了问题。
医生曾经提醒郭敏,她很可能有中风的危险,这让郭敏非常担心,每天都看电视里的养生节目,学习预防中风的知识。
人的一生都要面对生老病死,没有人可以逃TUO这个规律,郭敏想要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再为两个孩子尽一份力量,在人生的最后时刻,默默地给孩子提供一份守护,为他们做最后一次护航。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郭敏有一个心愿,她希望自己可以活到一百岁,那样就可以再多陪陪两个孩子,也让两个孩子晚一点成为孤儿,她还想要亲眼看一看两个孩子结婚的时刻。
而对于任嘉彬和任嘉仪来说,郭敏所付出的一切,不光是给他们带来了好的生活,还有在他们长大成伦之后,一想到母亲,就会感到温暖,内心充满了力量,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
任嘉彬和任嘉仪兄妹俩也知道母亲想要长久的陪伴他们,于是这两个孩子会去收集一些长寿的方法,任嘉彬平时喜欢看漫画,他从漫画书里学到了一个活到一百岁的方法。
于是他赶紧告诉郭敏:“妈妈,书里说只要连续喝1200个月的牛乃就可以活到100岁。”郭敏听完后笑了笑,忽然觉得儿子渐渐懂事了。
郭敏把活到一百岁当成了一种生活信念,并且每天都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脑梗成了郭敏奔向目标的一个阻碍,她每天早上都要吃一片阿司匹林来降低血脂,防止脑梗失控。
郭敏平时生活中会经心照顾自己的身体,哪怕是一些小MAO病,郭敏都会尽量避免。
比如到了气温低的时候,她出门时都会戴着很厚的MAO绒帽子,并且把整个头部都包裹地严严实实的,防止着凉或者中风,医生曾经提醒过她,在生活中要防止中风,否则会加重脑梗。
生病成了郭敏最大的敌人,为了她和两个孩子的健康,她制定了一个严格的饮食计划:“每个人早上吃一个煮机蛋,喝一瓶酸乃,用来补充营养,晚上吃面食,有利于消化,对肠胃有好处,吃饭时经常吃姜和蒜,前者用来祛湿,后者用来预防感冒,每个星期二和星期三煮绿豆水喝,绿豆水解百毒,也可以预防感冒。”
要想长寿,充足的睡眠是必不可少的,郭敏不再像以前那样熬夜工作,而是早睡早起,每天都在十点前睡觉,并且要保证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在睡觉前,郭敏会做一下养生运动,扎一个马步,做一下八段锦中的动作,然后闭上眼睛,用手轻轻敲打自己的头部,这一刻她让身心都放松下来,心态也渐渐平和了,她知道养生学中有一种说法是病由心生,放松心态身体才会健康。
郭敏坚持认为,心态上焦急、悲观、不开朗和孤寂都对身体不好,所以她渐渐养成了遇事不急不躁的心态,另外遇到困难不悲观,要学会开导自己。
郭敏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会把电视的声音调大一些,让家里显得很热闹,避免她的内心处于孤寂的状态,另外郭敏会尽量和孩子多说话,让她自己和孩子都保持一个开朗的心态。
心态好,饮食少油少盐,多运动多休息,郭敏在生活中会严格执行这些养生法则,她相信自己按照这个轨迹走下去,会实现活到一百岁的目标。
郭敏的事请被媒体曝出来之后,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些人赞美她伟大的母爱,另外还有一些人批评郭敏自私,不顾家人的反对,在晚年生下了两个孩子,结果拖累了家人,两个孩子的未来也没有着落。
记者采访郭敏时问了一句:“你在晚年很贫困的请况下,生下了两个孩子,这么多年过去了,你有没有过一丝的后悔。”
郭敏当机立断地回答了记者:“我不后悔,这些年从来没产生过后悔的念头,我没有像别人那样安享晚年,但我对自己的晚年已经很满足了。”她的语气中依然体现出她要强的新格和骨气。
面对外界的不理解和质疑,郭敏更多的时候是保持着沉默,只有当她和失独的父母一起聊天时,才会打开话匣子。
郭敏的请况,应该放到一个群体中去看待,这个群体就是失独家庭,截止到2014年,我国失独家庭已经达到了110万。
而郭敏曾经也是这110万家庭中的一个,也正是因为经历了失独的悲痛,才让郭敏在晚年的时候,渴望再生育一个孩子,而在郭敏的身上,人们也看到了中国传统母亲的坚强。
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一个孩子居多,万一失去孩子,整个家庭恐怕会毁于一旦,而现在失独的家庭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社会给予失独家庭经济帮助和关爱,为他们传递一份温暖,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失独家庭从悲伤中走出来。